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企业改革标杆要与创新标杆相对应
2017年08月24日 13:47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科技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在火炬中心,负责人介绍了国家高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双创”发展等情况。展板上的小火炬反映出我国创新型企业铺天盖地发展势头。李克强说,要让创新火炬向全社会传递,让创新成果普惠大众。
怎样把科技创新的活力进一步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呢?一方面要形成更适宜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走出一条普惠大众之路;另一方面要加强科研引导,使之能够形成一大批高效益的成果。
新成果属于新的发展动力,但是要真正转化为一种现实的动力,这就要提高市场替代率并使这些研究创新成果能够得到大的普及。尽管展板上的小火炬反映出我国创新型企业铺天盖地发展势头,这是好的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它不好的一方面,就是很多专利技术以及创新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也会被淘汰。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成果是有期限的,它的保鲜期、保质期如果不是那么稳定的话,如果不能够及时加以推广,很可能是亏损。
要让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真正成为现实的发展动力,就需要产业化。正如李克强说,要把握科技革命带动产业变革加速新特点,依托互联网等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通,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打造开放创新平台,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定制化、智能化供给创新,提升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要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基础研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要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创客等创新主体协作融通,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双创”更加蓬勃发展,形成科技创新倍增效应。但是,具体怎么样抓科技成果产业化?这里面就涉及到诸多问题,其中,有一个方面是属于市场推广。可以说,假如这些新的科学创新技术成果得不到市场认可的话,也是一大缺陷与弊端。从这方面来看,需要善于营销的人介入,比如建立一些公共中介平台,使各个方面的资源能够为此聚集,所以单有好的东西不行,也要有好的资源配置能力才能出效益。
那么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短板在哪里?这应该是一个问题的中心。只要抓在这个中心展开两头疏导,让更多的市场参与进来,进一步搞好搞活产业风险基金准入融资,才能让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也就是说,搞活体制机制是一方面,更多的方面就是需要一个大平台来支撑。比如构建起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让股权交易中心,让开发人更好地专注创新,就可为持续升级奠定基础。
从大的方向来看,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定制化、智能化供给创新,无非就是要让科学技术创新产业链与产业转型升级链相互结合起来,并使它们之间得到一个最为深入最为广泛的渗透。反过来说,为保证创新产业链与现实产业链之间得到一个有效的对接,产业界、企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等,都应该拿出更多资源来支撑这个产业链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对接。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属于知识产权,一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质的市场、质的管理以及富有成效的改革。也就是说,从知识产权保护这个角度来看,有一个国际化问题。如果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是很强,或者是不能够积极适应国际化对接,那么这些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作用也会得到束缚。而要打破这种束缚,就应该在大力保护的基础之上,实现市场国际化的良性对接,这样一来,也可以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搞活。
当然,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发展形势以及五个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之下,通过公司流程再造、企业战略重组以及标杆化管理确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积极消化吸收这些赶上时代大发展带来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从这一点来看,要建立起现代化的智能化企业大有可为,这需要企业改革标杆与科技创新标杆相对应!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824/961731.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刘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824/9617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