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国际
张国庆:美国对华301调查会否引发贸易战
2017年08月29日 09:01
张国庆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教授
一、美国对华挥动301“大棒”
2017年8月18日,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由于301调查在国际贸易中伤害力特别强,也非常霸道,所以大家对301调查是否会对中美关系产生巨大影响比较担心。那么,301“大棒”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中美“百日计划”刚刚结束不久,美国就对华发起301调查,选择这一时机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中美“百日计划”对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朗普上台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对他都不太了解,用美国媒体的话说就是他给市场、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强烈的不确定性,而过去半年美国国内外的各种乱象也证明了大家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为了顺利渡过特朗普上台后的冲突期和磨合期,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期间提出了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中美“百日计划”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增加双方贸易活力、增强经济互信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中美“百日计划”实施期间,我们看到很多事都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比如,美国财政部于2017年4月14日公布针对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并未操纵货币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这显然是个积极信号,或者至少中美在贸易上开始变得比较友好。
我们知道,美国的利益集团很多,因此它面临的内外挑战和压力就比较大,这些都容易使它产生各种焦虑。多年来,美国一直有一个规律,就是总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基本上没有消停的时候。特朗普上台半年以来,他并没有在中美关系上挑太多的刺,中美两国在贸易上、经济上也都很和气,这也引起了美国国内一些保守力量的不满。在美国历史上,每当国内出现不顺心的情况时,就会把矛头指向其他国家。而中国近些年崛起速度很快,客观上确实对美国产生了一些压力,加之美国近半年国内外形势都不如意,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很自然地就把中国当成了一个发泄点。而特朗普近半年都没有在中美经贸关系上作太多负面文章,这显然让美国一些利益集团很不满意,他们开始对特朗普施压,并指责特朗普政府在对华问题上太过柔弱、太过谦和、太过客气。班农在离开白宫之前还大谈要对华施加压力,不惜跟中国打一场贸易战。这是美国发起301调查的背景之一。
当然,301调查还有一些现实背景。301调查主要针对中国的自主创新。这也反映出了美方强大的忧虑。如果是在20年前,美国可能并不会在自主创新方面对中国发起制裁,因为那时中美在创新上、在科技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还比较大。但是近十几年,中国的科技创新飞速发展,很多领域也开始领先世界,美国认为这显然对它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2012年,奥巴马在竞选时为了赢得选票,就曾提出要对华为、三一重工等产业发起制裁。我认为这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美国政客为了赢得选票,经常会把矛头指向中国;其二,美国政府早在2012年就对中国产业的迅速发展忧心忡忡了。
对于美国人、美国产业、美国企业主以及美国的利益集团来说,他们会同意华为、三一重工等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吗?理论上讲美国是应该同意中国这些企业进入的,因为美国讲的就是贸易自由。但实际上,美国不敢让中国这些企业进入,为什么?首先,三一重工、华为等企业在技术、资金、体量上都是领先的;其次,这些企业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再次,这些企业有勤劳的工人、好的领导团体,战斗力非常强。这些都让美国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他们害怕一旦中国企业进入,将会占据美国很多市场。
近年来,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创新能力也非常强。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买菜、购物,可以用手机直接付款,连现金、银行卡都不用带了。中国的这些变化美国当然也看在眼里,并且非常着急。所以说,美国对中国发起301调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
美国对中国发起301调查的第三个原因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为什么特朗普时期的贸易保护势头这么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源于他个人的主观意识,二是源于美国的现实背景。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使得美国近些年资金消耗很大,甚至背上了几万亿美元的外债。金融危机后,美国国内经济虽然在恢复,但其元气并没有完全恢复。加之美国政治开始走向分裂,这一点从2016年美国大选就能看出,支持希拉里的人和支持特朗普的人互相攻击,这在以前的美国大选中是很少见的。2017年8月,美国又爆发了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白人至上主义游行和骚乱。这些都说明美国这个国家在撕裂。为什么会撕裂?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有很多,我总结出了几条,也有助于我们去理解301调查这件事。
首先,美国过去十几年的错误路线使这个国家一错再错,积聚了大量的怨言怒气。美国历史上也犯过很多错误,走过很多弯路,但像最近十几年犯了这么多错误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美国近些年发动的战争都没有好的结果,即使最后撤军了,也把别的国家破坏了,并且它自身在道义上也完了。美国现在的形象与当年克林顿时期差得太远了。“9•11事件”使得美国人的不安全感上升,美国人看谁都觉得可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这个国家一下子就不自信了。
其次,从经济上看,美国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很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近几年,美国经济好像有所复苏,但实际上不论是美国政府还是外国资金,救的都是富人,而美国中下阶层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大部分人并没有恢复元气,尤其是作为以前国家稳定的基础——中产阶级,他们在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美债危机中受到了极大摧残,很多家庭到现在还没有缓过劲儿来,维护美国社会稳定的阶层变弱了。这也从一定意义上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社会近些年不满、怨言、攻击加重,实际上就是经济基础不牢导致的。
美国政府十几年来在政策选择上的一个又一个失误,累加在一起就使得政府的形象不断下降,社会的容忍度、宽容度也不断下降,美国人的自信心、心态都大不如从前了。而这一时期,中国恰恰是在崛起的。从前,美国人瞧不起中国人,他们认为中国人特别穷,后来中国人有钱了,美国人又觉得中国人是暴发户,还是瞧不起中国人。近几年,美国人发现问题不对了,他们开始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有文化的国家,是一个正在全面成长的国家,是一个政策越来越棒的国家,是一个全民活力在不断发掘的国家,所以美国开始着急了,尤其在美国不断出现问题,而中国又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美国就觉得落差更大了。从嫉妒心理学来讲,人们都愿意和自己情况差不多的人交往,害怕身边熟悉的人突然富起来。一百多年来,中美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彼此间十分熟悉。美国人觉得自己这几年过得并不好,而中国发展得却越来越快,尤其在创新方面很厉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华发动301调查就有了强大的社会心理基础。
不仅如此,对华301调查的提起也跟美国政府目前的状况有关。美国社会分裂既有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也有因政策错误造成社会不满、怨言增多的原因。在美国如果提到移民问题,对方很可能会和你争吵。也就是说,一些割裂美国的事情正在发生。小布什时期,社会各界就曾因为他提出的移民设想而争吵不断,当时就连美国媒体都承认移民政策、移民问题、移民分歧撕裂了美国。这种撕裂到了什么程度?一个家庭里的几个人,彼此之间在移民问题上都不是一个观念,都能吵起来。当时小布什团队还是比较明智的,他们意识到了移民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贸然推进移民政策,很可能会造成国家的分裂,从而降低政府的执政力。美国当时的政治家就提出,不再讨论移民问题,因此这一问题也就被搁置了。在2008年和2012年的两次美国大选中,移民政策再也没有被候选人提到,这也是因为移民政策容易引起分裂。特朗普上台后不仅主动提出移民政策,而且他的移民政策尺度还很大。该移民政策一出台,立刻就在美国国内甚至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浪潮。那么最终结果如何?就是法院系统不断地冻结特朗普的行政令。尽管移民政策从法律层面看是平息了,但其他方面的问题又加大了美国的裂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一是支持希拉里的人和支持特朗普的人水火不相容;二是美国人在一些重大问题(比如移民问题)上分歧很大;三是60%的美国选民对特朗普和希拉里两个候选人都不满意,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它表明美国社会至少有一半的人是不支持政府的。这就很麻烦。得不到民众支持,媒体、利益集团又反对这个政府,那么政府的执政力从哪来,政策怎么执行?所以我们看到,特朗普半年来的执政确实是磕磕绊绊的。
在中美贸易上,特朗普现在是有些“身不由己”了。实际上,中美“百日计划”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特朗普政府也认为这个政策是不错的。在“百日计划”取得重大进展后,中美两国也都希望再推出一年计划,特朗普对这件事其实是不反对的,因为他的重心主要是在朝鲜问题而非对华问题上。特朗普上台半年来,其团队中已经有多人离开,这在美国历史上都是极其少见的。那么,特朗普团队为什么走了这么多人?这反映出来就是两个字——分歧。我认为这些人离开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他们和特朗普本人或是与团队中的其他人有分歧,二是他们的政策主张与主流社会有分歧。
也就是说,当前不仅美国主流社会出现了分歧,美国决策层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加之特朗普本身并没有从政经验,因此当他身边的“智囊团”都离他而去时,他在对华政策上就没有了主张。从这些方面看,特朗普对华政策的出尔反尔,包括对华发起301调查,也能找到一些原因。
除此之外,美国对华举起301“大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特朗普继承并且发扬了老罗斯福的主张——“大棒胡萝卜”。什么是“大棒胡萝卜”策略?大棒,就是威慑;胡萝卜,就是好处和甜头。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大棒胡萝卜”这一策略是比较见效的。特朗普的商人习性加上老罗斯福留下的“大棒胡萝卜”策略,让他明白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其他国家,只有将“大棒”和“胡萝卜”一起用,才是齐全的。特朗普认为,在与其他国家合作时,如果只有“胡萝卜”,对方会不满足,觉得“胡萝卜”是不够香甜的;如果只有“大棒”,总是威慑,合作也谈不下去。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现在也没有心思和其他国家打仗。不仅如此,在贸易上美国也不想和其他国家硬碰硬。但是,他不想硬碰硬,并不等于他不会吓唬你,所以他认为这个“大棒”还是要拎起来的。尤其是特朗普现在的支持率并不高,他就更需要拎起“大棒”去吓唬人,显然,他想起了“大棒胡萝卜”策略。因此,当“百日计划”这个“胡萝卜”取得重要进展后,他就拎起了“大棒”。这样看来,特朗普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起301调查,就并非巧合了。
实际上,特朗普并非要和中国“血拼”,当然他也“血拼”不起。那么,特朗普想做什么?就是对中国施压。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希望在谈判中获取利益。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并不是不想和中国好好相处,也不是要真正进行硬碰硬地对抗,而是希望借此对中国施加压力,从中得到更多的便宜和利益。这是特朗普对“大棒胡萝卜”策略的衍生版。
特朗普与罗斯福的“大棒胡萝卜”策略的背景有什么区别?
首先,在老罗斯福时代,美国处于从中等强国、地区强国到世界强国的走势中,而特朗普现在并没有这个背景,当前美国的很多优势都在下降。近些年,金砖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已经分解了很多美国在全球的权力,加之因美债危机、金融危机产生的一系列“后遗症”,美国现在更是元气大伤。此外,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等一系列美国发动的战争也使美国的国际威信大幅下跌。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更没有了当时老罗斯福时代的底气。但使用“大棒胡萝卜”策略又是美国的传统,一百多年来,不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其他领域中,美国都喜欢使用“大棒胡萝卜”策略,具体来说就是碰到弱国就打,碰到强国、大国就谈,谈的时候再加上威慑。
理解了美国的路子之后再来看301调查,我们就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了。实际上对于特朗普来说,这也是一个无奈的“大棒胡萝卜”政策,因为按照特朗普的本意,他也想和中国好好谈,但是基于各种矛盾问题的叠加,他就要加上威慑。301调查不仅会消耗中美之间的信任,还可能会消耗两国之间的很多机遇。从德国和日本在过去的不同选择来看,首先,本世纪以来的十五六年里,日本对中国一直不友好,不是“拜鬼”,就是修改教科书,不承认历史上的罪行。日本这样做,失去的是什么?是发展机遇。再看德国,近十几年,德国不仅承认中国的崛起,也愿意和中国一起崛起、一起发展,它想搭乘中国的快车。德国总理默克尔近几年每年都要访华,并且每次都要到除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去看看。德国经济的不断复苏,除了它自身发展基础较好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它拿了大量的中国订单。
在美国,说了算的是什么人?是犹太人。美国有九成左右的媒体企业是犹太人经营的或者至少是跟犹太人有关系的。美国的议员也大都和犹太人有或多或少、明里暗里的联系。犹太人非常聪明,并善于发现机遇,他们发现了中国的机遇,愿意跟中国好好发展,搭中国的快车。但问题是,美国不仅仅只有犹太人,并且犹太人之间也存在是“大棒”多一点还是“胡萝卜”多一点的分歧,这就使得美国在对华问题上很纠结。如果一味地对中国使用“大棒”,到最后就可能失去中国的庞大市场,这样一来美国的损失就非常大了;如果一味地对中国使用“胡萝卜”,美国人又认为很多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中国人也会谈判,也会据理力争,也有要坚守的国家利益和底线,中国人是不会轻易让步的。所以美国最后选择了“大棒胡萝卜”策略,想用这种方式来打击中国。
二、谁也输不起的“贸易战”
首先,301是什么“大棒”呢?
第一,301是单边主义“大棒”。单边主义这个词儿,我们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体会最为深刻。那会儿,东西方媒体只要一说起伊拉克战争、一说起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战争政策,就会提到单边主义。什么是单边主义?其实就是我们说的霸权主义,就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需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也不需要考虑后果,我就要我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单边,就是任性,就是国际领域的任性和霸道。
伊拉克战争的单边主义后果非常严重,后来伊拉克战争打成这个样子和单边主义有莫大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首先,美国发动伊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法理上站不住,民意上站不住,国际舆论上也站不住。其次,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是一场莫须有的战争。而且美国在伊拉克本土也站不住,因为并不是伊拉克人民希望他来拯救伊拉克人民,事实上美国也拯救不了伊拉克人民,所以伊拉克人也接受不了。关键是,美国单边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很快打下了伊拉克,军事能力很强,武器很先进,那又如何呢?接下来,能占领得了吗?能改造得了吗?能真把伊拉克变成一个所谓繁荣民主自由的国度吗?我们现在看到的伊拉克是吗?就跟现在的叙利亚一样。所以,美国当年这种在国际问题上、在对外战争上的单边主义不仅让别人付出了巨大代价,也让自己付出了很大代价,无论是战争经费消耗几万亿美元,还是道义上的责任,包括国际领导力。美国的国际领导力、国际威信就是从伊拉克战争开始大幅度下降。现在,美国人再说发起什么正义的战争,全世界都会笑的。
在安全领域奉行单边主义是这样的后果,那么在贸易领域实行单边主义的后果同样是比较严重的。尽管你可以很任性地发起调查甚至制裁,但它所带来的后果未必是你能接受的,毕竟你单边制裁的对象是中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后果就很严重了,这不是美国人能控制住的。所以,我们说301是一个单边主义的“大棒”。
第二,301是威慑力“大棒”。301是基于1974年法律产生的一个结果,到了1988年通过贸易法修订又加上了特别301。301,这个单边主义“大棒”大概包括哪几个内容呢?我们称之为一般301、特别301。这几个301“兄弟们”,是美国对他认为违反贸易规则、违反了美国利益,简而言之就是让美国觉得不爽的一些事实、一些组织、一些国家,而发起调查和制裁。制裁的主要手段是以高关税为主的,包括各种门槛禁入。这一系列的制裁可以说危害是特别大的。比如,他如果对某一个行业的对美出口进行制裁的话,你的生意可能就没法做了。因为原来税费是十几个点,你扣掉税费还有利润,现在如果税费提高到80%,你还有利润吗?你的成本得降到多低才能把本收回来,才能有收益啊,那你出口干什么呢?所以,这种制裁对有些产业的影响就特别大。另外,还有一些惩罚性的东西,比如他认为你侵犯了他的知识产权,他就会对你进行罚款,这也是天文数字。所以,301“大棒”既是一个单边主义大棒,又是一个威慑性大棒,威慑力是很大的,它会让很多产业、很多公司睡不着觉。
金融危机之后,各个国家都在恢复,当然,中国可能恢复速度要快一些,德国恢复速度要快一些。即便如此,全球没有得到彻底恢复,美国没有得到彻底恢复,欧洲也没有得到彻底恢复,还有欧债危机、美债危机,拉美等很多国家现在也出现了问题。很多对象国的效益都不太好,需求都不够旺盛,这就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上本来就不好做,现在又来了一个301“大棒”,这个生意还怎么做?这对我们的很多民族产业来说都是非常大的危害,威慑力是很强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301一被提出,商务部反应就非常激烈、愤慨,表示严厉反对。产业界也都觉得受到很大影响,也都希望这件事情不要真的进入制裁环节。这就是我们说的301“大棒”的威慑力。
但是,在大国之间尤其是中美大国之间,301“大棒”其实更是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我们说单边主义,美国对伊拉克可用单边主义,虽然后果也不好,这里我们就不详细说了,但对中国这样的国家实行单边主义行吗?中国在1949年以后就不再是美国可以欺负的国家了,也不是可以任意蹂躏、摆布的国家了,尤其近些年中国在经济上又站起来了,美国就更没法轻易地拿中国大作文章,或者随意拿“大棒”挥打。你拿个棒子打打小动物行,但你打个大象试试,你打个老虎试试。所以,美国也考虑后果,尽管301是单边主义,但它又不可能对中国从调查到制裁一路单边下去,这不现实。
说到威慑,美国的301“大棒”对一些比较弱小的国家或者经济不景气的国家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对有求于他的国家也有威慑力,比如日本要恢复军国主义体制,需要美国的支持,所以他就会在这个时候在农业问题上出让甚至出卖国家利益,以换得美国对他的支持。所以,威慑对这样的国家是有用的,但对中国用处就不大,因为中国并没有那么多地方真是有求于美国,对于中国来说,不至于没有美国就不行。这世界就是互相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之间已经形成这种模式了,已经不是单边形式了,也不是“单相思”的状态。那么,你一厢情愿,你搞威慑,对中国威慑的效果就不会特别明显,这就是我们说301的威慑性在中国身上也不会起到那么大的作用。
那么更多的是什么呢?是讨价还价。美国会在调查过程中各种质疑、刁难,找出各种东西来要求你要么做出让步,要么做出改变,总之是要符合他的利益。所以,用古人说的话说,301调查归根结底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美国301的几个特点落实到中美关系上,更多的是讨价还价。所以,第三点,301是讨价还价的“大棒”。
因为前两点的作用对中国不是特别适用,也不是特别有用,第三点,也是美国最想要的,就是讨价还价。我们知道,由于中国发展非常迅速,一方面招惹了很多人,因为你动了别人的奶酪,比如在某一个产业你发展快了,对对方就不利了,他的市场就出让了,他就可以说我的工作机会没了,所以一定心怀不满,找你的茬、找你的漏洞。而你在往上走的过程中肯定会露出破绽,就像生活中那种乐忠于做事业的人容易把后背露给别人。如果你身后的人是跟你一起做事业的,也就无妨了,就怕身后的人想暗算你,那你就很危险了。中国现在就处在一个往上走的过程中,中国想做事,想实现中国梦,想实现全民富裕,一雪中国1840年以来的国耻,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是拼命往上走的,当然会留出一些“漏洞”,也会让你不满,这就可能给那些收集国际黑材料的人留下口实。
尤其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被迫“闭关锁国”,没法改革开放,被国际尤其是美国封锁,所以我们跟全球接轨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对于国际的游戏规则、国际经贸中的潜规则,我们也在慢慢地熟悉和了解,我们的谈判能力、博弈能力也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国际舞台尤其是国际经济舞台上,我们还是有所欠缺的,包括自我保护意识、博弈能力,尤其在一些创新问题、提前量的保护上,我们做得不是特别到位,也留出空子让别人钻。也就是在这个状态下,美国的301调查才启动了,它就是要钻你的空子,然后从中得利。
美国到底能得哪几方面的利呢?大概有三个类型。一是补偿效应。他们认为,你在一些方面侵犯他的知识产权,就要求补偿;或者他认为你靠着知识产权挣了很多钱,那你给点吧,就是雁过拔毛、沾边就赖。二是挤出效应。比如,在某些领域中,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已经产生一种挤出效应,让美国公司、美国的利益受到了一些影响,至少他的利润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或者挣钱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或者他在某个领域的话语权没有那么大了。那么,他就想反击你,把你挤出去,抢回他的一些阵地。三是限制性。有些领域中国发展得非常快,美国想分一杯羹不太容易,所以完全拿前两条说事儿有点难,那就只能设置高门槛,比如市场准入问题、中国公司收购美国公司的问题、参股并股问题,给你制造麻烦、设置障碍、设置贸易壁垒、征收额外的税费,靠这些他可以牵制你,让你跑得慢点,就像在赛场上,你只有两种可能性战胜对方:一种可能性就是跑得比他快;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把他绊倒,然后自己冲过去,而且还得是没有裁判或者裁判不把你罚出场的情况下。当然,如果这个裁判是你们一家的,这个事儿就过去了。
回到经济领域中,美国301“大棒”又有一个问题,美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就算你不承认他是裁判员,他也把自己当成裁判员了,这就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他说这事儿这么办就这么办,他说你不合理就不合理,他说你不合法就不合法,就没有我们所说的自由裁量权,而是一种霸道的裁量权。
鉴于上述三种路径,一旦美国提出要调查,甚至将来准备磨刀霍霍地制裁,就可能在这三方面对中国产业、中国企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比如,我们辛辛苦苦赚的钱凭什么分给你,你说是你的知识产权就是你的知识产权吗?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好不容易进入了一些领域,凭什么要让出来,凭什么要退出来,凭什么要示弱?这又是一个问题。我们发展得好好的,速度也很快,状态也很好,凭什么你对我们唱“马儿你慢点跑”,凭什么你说慢我就得慢,我还要赶路呢,我还有中国梦呢,我还要富国强民呢。
这样一来双方就存在了矛盾,而且是不可调和的。如果美国胆敢全面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国人是肯定不会答应的。那么,怎么做才可以呢?就是坐下来好好谈。你的调查实事求是是可以的,用证据说话也是可以的,但这个调查不能是单方面的,你调查我,当然我也可以调查你。凭什么只能你调查我们,我们却不可以调查你呢?难道你的企业就没有问题吗?在这种情况下,301调查就有可能从单边的调查变成双边的调查。如果301调查变成双边的,那么中国就有了回旋的余地。这就体现在是否会发生贸易战的问题上。这当然是大家最关心的,尤其是全面贸易战。一旦中美双方发生贸易战,那就是全球性的问题了,全世界都要遭殃。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升级?就和当年胡佛提出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关。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贸然对华发起贸易战,不仅其他国家不能接受,美国自己也承担不了这个后果。所以说,全面贸易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能排除在某些领域会发生局部贸易战、局部摩擦。
面对美国的301调查,我们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是不要被这个事情吓到,要积极应对;另一方面是要做最坏打算,特别是某些产业、某些公司,有可能会被美国制裁,还有可能会被美国横加干涉、刁难和打击。
在中国的经济体越来越大、中国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强、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美国的301调查对中国的打击未必像他希望的那么大。今天的中国,需要你认真对待,你不仅得罪不起、冒犯不起,而且也错过不起。并且美国现在也不是如日中天的状态,他本身就是一种伤痕累累的状态——原来的优势地位在下降,很多方面的竞争优势也不明显了。换而言之,如果在克林顿执政时期,301调查的危害确实比较大。但是即便如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对中国的五次301调查最后也都是无功而返,没有一个能变成全面制裁。为什么?因为即便以前中国的经济体量没有那么大,但中国毕竟是大国,而且美国单方面地制裁中国,对美国也没有好处,最后都以谈判告终。所以此次301调查最终可能还是会以谈判结束,未必会变成真正的全面制裁。
另外,从中方来说,我们是有反制措施的。一方面,我们在很多领域对美国的依赖性不像以前那么大了,我们的很多产业都能够做大做强,不需要太依赖别人;另一方面,美国并不是唯一的合作伙伴,有些领域我们可以找其他国家,这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变数。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变数就是,中国不仅在很多方面并不太需要依赖美国,而且在很多领域已经开始让其他国家依赖我们了,比如智能电网、核电、高铁、航空航天等方面我们已经领先了。这是对我们有利的地方。
中美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国的很多企业在华也有很大利益,如果美国单方面对中国进行调查并制裁中国的话,我们也可以反制裁。难道美国就是老老实实的吗?难道美国就没有问题吗?美国也有很多不合规的地方,只是我们从中美大局出发,很多方面不跟他计较而已。但是,不跟他计较并不等于他没有毛病。电视剧《亮剑》为什么讨人喜欢?因为它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军队的战斗力,一方面取决于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取决于军魂,也就是人的意志力和决心。两强相遇勇者胜。中国人要有勇气、有底气、有胆气。只要我们坚持亮剑精神,只要我们表现出很强的实力,就能够对对方进行反制。中国的积极应对就是对301“大棒”的最好回击。我们要让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要让中美贸易重新回到比较公平的状态下。
最后一个结论,从时间上来说,对中国是有利的。为什么这么说?中国现在的状态和一百多年前美国老罗斯福执政时期很像——经历了长期底部盘整,开始爬起来往上走。中美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内忧外患也有相似性,历史机遇也是相似的,所以中国应该是走上了美国进步时代的那个节奏,处在一种不断向上的状态。我们既然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就不要担心,也不要着急跟对方撕破脸皮。有一天,美国会从怀疑中国崛起、置疑中国崛起、嫉妒中国崛起、羡慕中国崛起到佩服、认可和接受中国崛起。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很多国家中的反华势力抗议甚至抵制奥运会,为什么?因为中国的迅速崛起让这些国家接受不了。他们甚至会质疑,为什么中国人一下子变得富有了,为什么中国人的购物能力越来越强了?在西方国家,在高档奢华的店铺里购物的很多都是中国人。这些西方国家一方面在羡慕嫉妒恨,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谢中国人拉动了他们的GDP。中国人给这些国家带来了税收,带来了效益,让他们的很多企业能生存下去。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将近10年了,现实情况怎么样呢?中国继续高歌猛进向前发展,而且已远非十年前所能比拟了。但是在欧洲,除了德国的发展稍快些外,很多国家都发展得很慢,还没有从欧债危机中走出来。现在那些曾经抵制中国的国家也不得不承认和认可中国的崛起。
现在,轮到美国不能接受现实了。如果说十几年前美国还觉得中国跟他的差距很大的话,现在他就很难接受现实了。而他现在的各种复杂的心情,那些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包括301调查这种应激反应,也恰恰说明了我们在这些年抓住了机遇,走了正确的中国道路。
这就是我说的:时间在我们这边。只要中国能保持快速的发展节奏,坚持创新的状态和力度,有朝一日,美国就不得不服中国的崛起。那个时候,他就会“有话好好说”,也不再好意思拿出301“大棒”威慑我们。没有哪个弱一点的国家会对强国挥起301“大棒”的。301调查这种东西一定是处在高高在上的心理处境下,在极强的优越感之下,才会采取的措施。
现在,我们不妨把很多事情交给时间,交给岁月,也不妨把更多的力量、心气用在改革开放、国内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上,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控自己的未来,开着一个庞大的世界级快车向前继续发展。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国家抢着登上我们的快车。
几年前,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抱怨让中国搭了很多快车、便车的时候,中国的领导人说了另外一番话,意思就是欢迎全世界来搭中国改革开放的快车。这是一份气度,也是一份自信,是对中国道路的自信,也是对中国未来的自信。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829/9622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