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法治经纬
司法体制改革:在每一个案件里凸显公平正义
2017年08月25日 13: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抉择,不断开辟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新境界,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为全面总结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中央组织拍摄了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该片日前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并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
全片共分六集,分别为《奉法者强》《大智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公正司法(下)》《全民守法》。该片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成就为主线,内容涵盖法治建设各个方面,既有权威、严谨的理论阐述,突出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有丰富、生动的案例故事,体现人民群众因法治进步而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该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景式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统筹谋划,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将法治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13亿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
2014年,在办理河北保定市顺平县一起命案的过程中,检察官彭少勇提审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的王玉雷后,发现案情疑点重重,果断提出3个“不足信”。随后,检察院迅速启动了引导侦查机制,公安机关重新对重要涉案证据进行排查,最终锁定真凶王斌,杜绝了一起冤假错案的发生。这是正在热播的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堪称现代版的“刀下留人”。法治,关乎国家大计,也关乎每一个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蹄疾步稳。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司法改革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面对亿万双期盼公正的眼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针对权力干预司法,办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等顽疾,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中央政法机关出台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过问案件规定,在权与法之间设置“隔离带”、架起“高压线”,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针对“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问题,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明确要求法官、检察官要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以责任倒逼公正、保障公平。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创纪录地达到了89.2%。
针对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司法机关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降低当事人的诉讼门槛,全国法院一审受案数由2014年的1500多万件增加到2016年的2300多万件,95%的案件当场立案。人们吐槽多年的立案难,正在成为过去。
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厉行法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也是迈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回顾五年来的法治中国建设,“奉法者强则国强”已经成为一种信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潮流更加澎湃。读懂法治建设的中国故事,人们可以更深感受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革,更好理解中国人走向未来的信心与底气。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依托,是深刻总结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成功经验和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就要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法律体制,维护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努力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司法体制改革,要不断强化监督,规范和约束权力的运行,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健全法治保障体系,各方形成合力,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自觉践行法治意识,尊法守法;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陆续订立或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等50多部党内法规,超过现行党内法规总数的三分之一。从严治党,首先要扎紧制度的笼子,笼子的铁柱越密,笼子就越紧。党内法规制度越健全,治党就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治党就越严,才能确保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经受得住考验,在推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攻坚克难,继续前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的必然选择,新形势下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新斗争的准备。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才能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贯彻执行。我们要不断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我们党履行执政兴国的重大历史使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懂法、守法、护法、畏法,带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捍卫法制尊严,让全社会达成法治共识,共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动全面依法治国,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李永杰)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825/9628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