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经济

防风险促实体携手共进

2017年09月01日 13:18

 

资本市场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就是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造空间和条件;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目标的最终实现,也会为资本市场提供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当前,监管部门已明确了资本市场要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方向,对此,应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导向性作用,助力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做到整体风险可控和个体效益可见。

守底线——

为实体经济更好发展创造条件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活”与“稳”的关系揭示了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有机联系,实体经济的“活”是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根本,资本市场的“稳”反过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才能为实体经济的更好发展创造条件。

当前,对存量主体和增量主体的风险防控,成为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存量方面,2017年,证监会严格控制存量主体的融资需求,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发行定价和发行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出台定增新规和减持新规,重组审核通过率下降,上市公司重组的质量得到强化。增量方面,证监会以增加IPO审核数量、持续降低审核通过率的方式,提升新增上市公司质量。今年以来,新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得到提升,沪市新增上市企业中80%左右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深市创业板则超过了96%,中小板IPO企业也多以细分行业龙头为主,有效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谋共赢——

与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

转型升级和风险防控的内在逻辑和根本手段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解决当前的重大结构性失衡等问题,破解失衡问题的核心是以市场手段完成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风险防控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实体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必然要求资本市场有能力妥善化解相关重大风险隐患,根本手段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本回报水平。风险防控和处置的核心在于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上,排除阻碍,维护安全通路,发挥资源配置的“选优”机制,通过对实体企业的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目标。

实体企业转型需要一个规范且风险可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当前,我国企业总体债务水平偏高,实体企业转型面临困难,具体表现为外部传染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上升;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日趋多样化,风险识别及防控难度增加;传统企业实现转型的成本高、风险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一个规范且风险可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此外,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绿色转型等,也必须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

风险防控的有益结果将反过来促进实体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风险防控有力促进了我国企业整体加速转型。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832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二,且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持续增加。中国企业从寻求资源、能源为主转向以寻求技术和市场为主,投资范围、投资方式、区域合作方式趋向多元化。这些积极变化与多个监管部门联动,坚持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坚持市场化、法制化、依法从严的监管理念等密不可分。在利用外资上,结构性升级也正在显现。即使是在全球跨国投资普遍下降的形势下,我国2016年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也超过了9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资本市场通过释放制度红利,为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改革任务目标所取得的成果,有力地夯实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抓重点——

有的放矢加强风险防控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基础仍不牢固,风险防控要处理好长期风险防治和短期风险防控的关系。防治,就是要解决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性、长效性的问题,健全法律、明确规则、稳定市场信心、建立长效机制;防控,就是要对短期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提前设防,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首先,防止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要引导上市公司、证券期货公司等相关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要从根本上提升和解决实体经济投资回报少和经营困难等问题。

其次,解决违法成本低、执法手段不足等问题。随着大数据监控技术的完善,加强对历史交易数据跟踪拟合、回溯重演,对异常交易线索防微杜渐,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在资本市场树立长效的震慑机制,实现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

再次,为更多中小企业转型创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依据工信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证监会《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相关规划和管理要求,在构筑好投资者保护的第一道防线的同时,借助资本市场培育和支持更多“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中证金融研究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901/9629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