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青春故事,汲取成长成才的力量

2017年09月01日 15:08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开学季,一批新生学子步入了大学校园。在新的起点上,他们将谱写多彩的青春故事,历练心智、修身养德、增长智慧,为未来的人生之旅筑基铺路。值此开学季,让我们一同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青春故事,汲取成长成才的力量。

一、习近平总书记谈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德才并重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极为关注,他愿意跟青年人打交道,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青年人要保持奋斗精神、积极进取。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和青年谈志向,曾以毛泽东同志为例,讲到:毛泽东同志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献身中华民族强盛,他在25岁同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发起成立新民学会,28岁出席党的一大,34岁领导秋收起义、率领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伟人的青春融入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大潮。在17岁那年,毛泽东离家外出求学,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以此表明志向和决心。从那时起,国之忧患、百姓疾苦成为青年毛泽东的最大牵挂。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正如自己所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二、习近平总书记谈读书学习: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过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在信息时代,青年人不仅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素养和宽阔的胸怀视野。习近平总书记用亲身经历勉励年青人要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环境,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过“30里借书”的故事:那时候,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后来他又走了30里路来取回这本书。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学是在上山下乡后上的,那时候周围的小气候就是“到处找书看”。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知青岁月: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在休息一会儿的时间,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大学是人生的加油站,走好未来的人生之旅需要用厚实的知识不断充填前行的动力。大学生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知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习近平总书记谈人生之路:从容不迫,昂扬向上

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30多年前当县委书记的时候说到:“因为年轻想办好事,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干,因而差不多一个月得大病一场。后来,他感觉到‘这样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才开始慢慢摆顺心态。”他分享了当年颇有心得的一句话:“你手里攥着千头万绪,攥着一千个线头,但是一个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线。”这句话让他想明白了,“此后自己一天就工作到晚上12点,然后就不做了,睡大觉,第二天重新来过。”习近平总书记讲,“内在有激情,但是还要从容不迫”。成长成才是一种经历、一个过程,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为忌讳的。

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是干事创业的前提。身心健康,昂扬向上是大学生应有的模样,像蒸蒸日上的朝阳。

四、习近平总书记谈创新创造:善于创新,勇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青年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任职期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践行“马上就办”的服务理念,理顺了计划规模、海关货物进出、劳动用工、工商管理、项目审批等关系,使融资功能趋于完善。不仅如此,他还创造了“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借巢引凤”等多种形式的成片开发模式,使工业区基础设施完善、政策体制灵活,成为了外商投资的热点。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创新中,我们体会到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淘汰。”当今的大学生置身瞬息万变的时代,要善于站在新角度,变换新视野,找到新视角,做到学习、观察、思考相辅相成,勇于打破常规,善于逆向思维,开拓进取。大学生意气风发、拼搏向上,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让我们满怀激情、坚定志向、勤学善思,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毅力、“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去开启人生的新旅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901/9630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