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世界视角下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017年09月02日 13:40

 

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两项决定,在目前的国内外形势下,可以说是正当其时,是非常必要的重大事件。

全国人大的这项决定,其内涵丰富、意义多重。可简明概括为以下五点:一是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顺应了民心,表达了民意,并且将中国人民的意志、精神诉求提升为国家的统一意志;二是对以人民为主体的我国宪法的充分体现、严格遵循;三是从国家法律上,对历史史实和民族记忆的固化;四是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果实、战后国际秩序的法律伸张;五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坚定意志的法理表达。

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对1945年以来我国政府相关规定的自然延续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这项决定,是延续1945年9月以来中国政府的相关规定,并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家立法方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用的是“确定”,而不是如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所用的“设立”。这是因为抗战胜利纪念日早在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后不久,当时的国民政府就下令设立了抗战胜利纪念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布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43年反法西斯同盟国发表《开罗宣言》,宣布将坚持作战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时;1945年7月,同盟国又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麦克阿瑟以盟国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签字,接受日本投降,然后接受日本投降的9个盟国代表分别代表本国依次签字。签字结束后,数千架美式飞机越过“密苏里”号军舰上空,庆祝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刻。至此,正式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后,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下令全国庆祝3天,并从1946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是,由于日本投降后不久,国民政府就发动了内战,至此开始了解放战争,9月3日抗战胜利的喜庆气氛被冲淡了。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只是在“逢十”的年份举办一些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因此,有许多人误以为8月15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其实,8月15日只是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日期。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从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扬眉吐气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纪念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我国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而且是“同盟国”的发起者中美英苏四大国之一。在抗日战争中,我国以军民死伤3500多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的民族牺牲,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以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2014年起,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国家法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号召每年举行全民纪念活动。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的阅兵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了受检部队。党中央其他重要领导同志、各界爱国人士、抗战老兵代表等参加了这次隆重的纪念活动,一些国际政要和国际友人也出席了这次活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确定,从法律上将日军侵华的历史史实和中国的民族记忆定格在每年的9月3日。这顺应了时代和世界潮流,表明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将永远牢记日本侵华战争、永远庆祝中国抗战伟大胜利的勇气、胸怀和担当,是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决心维护世界和平的法理表达。

确定国家纪念日,已成国际惯例,是顺应世界时代潮流新的法理表达                       

从国际社会看,国家纪念日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设立的国家级别的纪念日。我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也是战胜国。环顾战后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忘记“二战”那一段历史。许许多多的参战国政府,都推出国家级的纪念日,以此增强国民对国家重大事件的历史记忆,深刻反思历史,教育、警示当代人,从而凝聚国家、民族的精神,祈求人类和平。

苏联在1945年5月8日与德国签订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书后,就将5月9日定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5月9日,是苏联,即现在的俄罗斯的法定假日,国家领导人要到红场无名烈士墓前敬献花圈,进行哀悼。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波兰等国也在每年5月9日举行纪念活动。

2014年我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届时举行国家活动。这既是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惯例的决定和行动,也是顺应世界、时代潮流的一次新的法理表达。这是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热爱和平、捍卫人类尊严的信念,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生命、人权、人类文明的敬畏和尊重,准确传达了中国人民维护和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和责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确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大的世界意义

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就明确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中国抗战一直与世界息息相关、连成一气,中国抗战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胜利,是和平、正义、人民的必然胜利!

一是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的国情显示,在部分人中,存在历史虚无主义和淡化、忽视战争真实记忆,甚至否认中国抗战胜利的某些倾向,值得社会警觉、关注和思考。世界各国的历史表明,只有牢记真正的历史,才能振奋民族精神,使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从而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让后人懂得只有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才能永远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提醒国人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从而提升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在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活动中,也向国人和世界传递了我们热爱、捍卫和平的心声和决心。

二是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对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进行翻案活动的有力回击和严正批判。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右翼势力频频在侵略历史问题上大做文章,否认发动侵略战争历史的谬论不绝于耳;日本一些政府官员否认、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言论频繁出现,否认中国抗战的历史性贡献和世界地位的言论行动甚嚣尘上。尤其是2012年安倍晋三再次上台后,日本右翼势力把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甲级战犯奉若神明,安倍及政府要员悍然参拜靖国神社;提出修改和平宪法,向战后确立的国际和平秩序“叫板”;借一些西方国家所制造的“中国威胁论”谎言,以内阁决议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行扩充军力、走军事强国道路之实,这是历史的倒退和对公理、正义的挑衅。凡此种种征兆,不能不引起受害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警觉和戒备。日本对发动侵略战争没有正确地反思,也不得不让国际社会重新审视日本对侵略历史的认识和态度。

中国国家纪念日的设立,其理论意义是对日本的法律压制;其现实意义则既是对日本否认侵略历史言行的有力回击和庄严警告,也是对否认侵略历史行为的严正批判和坚决反对,并且将对日本右翼及某些政要形成有力的震慑,从而有助于阻止日本美化和否认侵略历史。

历史不容歪曲!在强大的国际民意和国际正义面前,日本右翼的言行显得多么荒谬绝伦和软弱无力,终将被世人所唾弃。

三是重大的世界意义。从全球视角审视确定抗战胜利日的立法行为,其世界意义在于:以中国国家名义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能够促使人类历史记忆持久保持唤醒状态,从而避免片刻的麻木和忘却;有助于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在认定战胜国、胜利者意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国及战后国际秩序等等问题上形成共识;有助于将中国记忆、中华民族记忆提升为世界记忆及人类走向持久和平的共同记忆;能够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同心协力维护东亚与世界和平,共同为世界的发展、人类命运体的进步而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902/9631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