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九一八”事变86周年

不忘九一八:亲历者故事,政协委员呼声!

2017年09月14日 15:30

 

86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变”爆发。历史的记忆永远是那么刻骨铭心,让人难以忘怀。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日本侵略者点燃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火,让中国的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家更是山河破碎,危如累卵。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86年间,中国人从未忘记国耻,时刻警醒,这其中就包括众多政协委员,他们或亲历亲见,或建言献策,只为了这不能忘却的纪念。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亲历

李敏

东北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敏参加了抗日救国儿童团,参加抗日联军成了她当时最大的心愿。1936年冬,她在汤原县板场子屯见到了东北抗联老交通员李升。李升把她送到抗联第6军第4师营地,安排在被服厂工作。当年,就是她和被服厂的姐妹们,仿照苏联红军的帽子,一针一线给抗联官兵生产定型了军帽。

尽管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李敏对当年抗击日寇的一幕幕情景仍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抗联战士不但遭到强大敌人的追击围攻,还常常受到断粮、断药的威胁,忍受饥饿的煎熬。尤其是冬季,天寒地冻,缺衣少食,斗争更加艰苦,部队经常在饥寒交迫中与超过自己十几倍、几十倍的日军周旋苦战。

 

刘长春

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奥运第一人

刘长春生于1909年,曾是大连玻璃厂的工人,由于跑得特快,被张学良办的东北大学破格录取,他的百米成绩10秒8,是当时的全国冠军。“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日本人用各种诱惑让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美国洛杉矶奥运会,23岁的刘长春,妻儿家室都在日本占领军的掌控下,他却不畏强迫威胁,不怕报复亲人,不惧陷害家庭,毅然拒绝代表伪满洲国,民族的本能记忆以最朴素的正义感从内心中强有力度地激发出来了,正是这个刺激,成为一次推动,为戳穿日本占领者阴谋,决心代表中国去参赛,张学良资助他8000银元作为往返船票,在海上漂了23天,由于旅途劳累,他在100米和200米预赛中就被淘汰了。

但是,当刘长春与世界强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就承担了中华民族实现奥运梦想第一棒的起跑。他凭一身热血,凭一腔忠诚,把中国人不甘落后的誓言写在世界赛场上,成为一个民族的脊梁,其悲壮的结局,更发人沉思,参与比获胜更重要的奥林匹克格言由他带回到中国大地。

 

东北三省政协的“九一八”

辽宁政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应该是“十四年抗战”

辽宁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4年漫长的抗战历程,留下了最丰富的抗战史料和遗址遗迹。

多年来,辽宁省政协坚持不懈地征集研究抗战文史资料,调查并呼吁保护抗战遗址遗迹,让历史作证,让山河作证。

20多年来,辽宁省政协出版的抗战史料图书总计9部。这些抗战史料除了历史意义,也有着现实意义。一些抗日英雄被埋没的事迹,通过史料得以还其本来面目。有的抗日英雄,其家属通过政协编辑的抗战史料,向民政部门申请追认为烈士。

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八年抗战”的说法曾经沿用多年。1998年6月,辽宁省政协组织史学界专家学者,就辽宁抗日义勇军在抗日斗争中的地位进行研讨。

研讨会经多方论证提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那天就已经开始。事变当天,东北军官兵在北大营打响了还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事变次日,中共满洲省委即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事变后一周,辽宁各族、各界、各阶层民众率先组织抗日义勇军,拉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序幕。

由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应该是“十四年抗战”。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陶夏新:

中国十四年抗战史应写进中小学教科书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明确提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有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1931)、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等历史文献和大量战斗史实为依据的。

陶夏新认为,目前现有相关文献总是强调随后有6年“局部抗战”,不利于青少年对上述宣言的理解,不利于青少年对那个历史时期出现、传唱至今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理解,也伤害了那个历史时期抗日军民的情感。

为此,陶夏新建议,希望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商历史课标修订组,邀请专家们进一步考虑将《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中“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改为“中国人民经过十四浴血奋战”、“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改为“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浴血奋战”。

 

吉林省政协委员冯堤:

设长春“九一九”抗击纪念日

1931年9月19日凌晨暨“九一八”事变的后半夜,长春南岭大营直面日本侵略者,自主还击、自主打破不抵抗的命令,写就了“九一八”最初阻击和顽强抵抗的纪录!成为“九一八”开战后持续抵抗最久、伤亡日军最大的一次战斗,城市引为骄傲!

据日本《满铁档案》记载,1931年9月19日,日军在长春南岭大营战斗中战死44人,在宽城子战斗中战死24人,两战日军死亡68人,受伤军官3人、士兵128人。而从前夜开始的对沈阳北大营的进攻几乎是长驱直入,日军仅死亡2人、受伤23人。

1931年9月19日这一天的长春之战,成为“九一八”开战后抵抗最久、日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长春这座城市,以对日本侵略者的自主直面还击,成为“九一八”事变开战后第一个抵抗日军最激烈的城市,第一个抵抗日军最强烈的大城市。

建议将每年9月19日,确定为长春城市“九一九”抗击日,以此作为城市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共同享受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正好是在“九一八”“八一五”和“九三”之后,更加富有胜利的喜悦和自信的鼓舞。

 

委员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院长冯世良:建议修改历史教科书,将“918事变”改为“9·18战争”。9月18日应定为“国难日”。

应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9·18”事变、77事变是日本叫出来的,日本把“9·18”战争称为“9·18”事变,是为了模糊战争性质。日本将战争叫事变,是为了逃避战争罪。应该用“9·18”战争、“7·7”战争取代“9·18”事变、“7·7”事变。

冯世良认为,改称“9·18”战争,就会使日本侵华战争罪行钉在日本历史的耻辱柱上,就有利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实现。“9·18”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冯世良还建议全国人大立法,将9月18日定为“国难日”。每年的9月18日,在北京举行国家级纪念大会,全国鸣响警报3分钟,下半旗,肃立默哀等。

 

全国政协委员、原台盟主席林盛中等21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将9月18日立为“国耻日”或“哀悼日”。

建议每年9月18日,全国鸣警报祭奠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中国受害者,并请全国人大立法,将9月18日立为“国耻日”或“哀悼日”。此提案得到299名各界专家以及2.45万民众的签名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原侨联主席卢育波:每年全国都隆重纪念九一八。

建议国家立法设立“国耻日”或“国难日”,每年全国都隆重纪念九一八,在9月18日全国鸣警报、国民默哀3分钟。令人气愤的是,个别人还把918当作‘就要发’,举行开业、结婚等各种庆典活动。他表示,只有通过隆重的纪念活动,才能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只有不断的纪念,人们才能不会让记忆磨灭。

资料来源:中国网、人民网、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城市晚报、广州日报、中国日报网、华商网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914/9650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