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人文专辑 节日专题 2017中秋节专题 中秋习俗

祭月

2017年09月20日 16:04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少数民族祭月的活动内容除了与汉族的中秋节相似外,还有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动,比如壮族的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节”。

中秋祭月仪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

祭月,古代重要祭礼之一。天子于每年秋分设坛祭祀月神。《管子·轻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带锡监,吹损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郑玄 注:“夜明,月坛也。” 孔颖达 疏:“夜明者,祭月坛名也。”《史记·封禅书》:“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史记·孝武本纪》:“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

祭月由来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月神。历代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称她为月姑或月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920/9659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