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人文专辑 节日专题 2017中秋节专题 思故乡

心里有家就是团圆,中秋回家吗?

2017年09月21日 11:13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这一天人们会抬起头凝视天空中的满月,会吃着香甜的月饼,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在中国人的心中,中秋这个日子便是由月、夜、家组成的。

【专家观点】又是一年月圆时,中秋你回家了吗?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这一天人们会抬起头凝视天空中的满月,会吃着香甜的月饼,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在中国人的心中,中秋这个日子便是由月、夜、家组成的。

昨日清晨,南京各大火车站、汽车站广场前人头攒动,许多旅客提着月饼礼品回乡团圆。在这个节日里,有多少人不远万里,辗转返回日夜思念的故乡;又有多少人因为工作、求学,无法与家人团聚。

赶点回家团圆车站里满满都是爱

昨天是中秋节的前一天,南京火车站人头攒动,不时见到拎着月饼或礼盒的旅客,匆匆忙忙购票、候车的场景,接受安检的行囊数量都在十几万件,较平日翻了几倍。这些行囊里,无一例外都装着形形色色要带回家的礼物,车站里到处都是满满的爱。

赵先生在南京江宁一家公司上班,上午把工作的事情一交接完连工牌都还没摘就赶往车站买票,赶回山东老家。他说,“平时忙没有多少时间回家,今天,带着月饼回家与家人团聚过中秋。”

“真不巧,这一趟火车没车票了,只好买了下一趟车的票,人挺多的,大家心情都一样归心似箭吧,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反正今天晚上能赶到家,要赶在这个点上过十五。”赵先生说。

回南通的王小姐,就要坐4小时的车赶回家与父母团聚。在火车站候车大厅内,王小姐双眼不时看着火车检票时间:“想回家快点看到爸妈了,月饼回家再买吧。”

昨日下午2时,记者在火车南站看到,车站开辟了多个安检通道应对庞大的客流,旅客正在排长队陆续通过安检。在候车厅内,椅子上坐满了旅客,整个大厅人气十足。准备回家中秋与父母团聚的旅客陈小姐说:“中秋节,最重要的就是和家人吃晚上这顿饭,一起赏月,所以不管怎么样,都要回家。”而旅客刘先生在南京经商,因为事务缠身,直到昨日下午才能搭动车返回杭州的家中。“3点多的动车,到杭州时5点多吧。”想起能和家人团聚,刘先生开心地笑了起来。

“在家人身边,就是幸福”

“这是我们领证后陪父母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觉得很有意义。”昨日上午10:06,走下从上海抵达南京火车南站G7269次列车的一对准新人,走向在车站外翘首以盼的父母,将专门从上海老字号买来的月饼送给他们。

两年前,南京小伙子邵力在上海与杭州姑娘小李恋爱上,经过两年相处,前几天他们在上海领了结婚证。今年国庆,他们将在南京父母身边举办婚礼,邵力的父母为了给儿子媳妇筹备婚礼,几个月以来,在南京跑了不少婚庆公司,细心用笔记下,做足了功课。

这个中秋假节,邵力小两口将为一周后的婚礼忙碌,更重要的是,和父母团圆,享受融融的天伦之乐,“在家人身边,就是幸福。”

邵力的父母告诉记者,他们早已将小李视为女儿,今年中秋节是她第一次以新媳妇的身份回家过节,一家人非常高兴。前两年中秋,儿子儿媳因工作原因都没能回南京,今年,他们早早约好亲戚,买好螃蟹、月饼,一大家人一起吃顿时隔多年的中秋团圆饭。

为了省钱不回家,打工者倍添思念

昨日,南京浦口区沿山大道一处楼盘的工地上,38岁的李小勇正和工友们一起安装铝合金门窗,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

“回去也只能看一眼就走,在工地上过节就行了。”李小勇来自江苏海安农村,5年前,他将妻子和儿子留在老家,只身来到南京打工挣钱,一直在工地上干苦力活。每个月给家里寄钱时,他会给老婆打电话问钱收到没,顺便问问家里的情况,叮嘱儿子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眼看中秋节快到,李小勇还特地到工地附近超市买了两盒月饼,让同乡工友带回家里,一盒给妻儿,另一盒给父母。“让妻儿、父母尝尝,城里的月饼是不是更甜一些。”李小勇憨厚的笑容里,隐藏着无法回家的辛酸和愧疚。

“几年中秋节了,每当这个时候工地工期都紧,加班不让请假,刚来南京找到工作的时候,我还能跟老板请假回家,可现在当上小班长,走不开,更多是为了省钱不回家,好多兄弟都不回去,再说一来一回开销也大。”李小勇说,中秋在工地上班,虽然挺想家,但从时间和经济成本上看,不回家更“划算”。

“她在家要种田还要管孩子,老人也要她照顾。”说起妻子,李小勇又心疼又惭愧,儿子已上高中了,老人年纪大了帮不了多少忙,家里只能靠妻子撑着。李小勇说,过节想念老家的亲人,也只能打个电话回去,捎去节日的问候。

采访中,他们在第二故乡南京几乎有一个共同愿望:祝父母在家平平安安!祝他们中秋节快乐,我们在这里很好的……

空巢老人渴望子女一道团聚

记者走访多家社区发现,许多老人虽然不能确定子女会不会从外地赶回来,但是已经备好美食等待儿女归来,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有近半数的空巢老人要面对中秋节子女不能回家团聚的现实。

78岁的丁建仁夫妇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在外地工作,女儿则远嫁郊区,平日里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前几天,子女们都给老人捎来了月饼、衣物等,同时也表示不能回家与父母共度中秋节了。“我们老两口早已习惯了,只要儿女们能够生活得好就行了,也不愿意他们来回奔波。”虽然这样说,老人的神色有点黯然。

“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工作,家人真正能团聚的时间一般也就是春节前后。”莫愁湖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辖区内有几十户空巢老人,不少老人的子女会在中秋节回家陪老人一起过,也有一些子女中秋节不回家陪老人一起过,而大多空巢老人渴望子女一道团聚。

心里有家就是团圆

“日子过得好了,但别忘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中秋节。”昨日,民俗专家说,如今,人们对传统文化、团圆文化没有深刻的记忆与传承,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再被人们重视,大家更多是将它当成一个短暂的假期来享受。

民俗专家认为,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在古代,每当圆月升起,普通家庭会露天设案,将月饼、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供物也有不同,南方供莲子,北方则供石榴。

与今人相比,古人过中秋花样甚多:观花、赏月、吃月饼,个别地区还有“烧斗香”、“放天灯”、“点塔灯”、“舞火龙”、“卖兔儿爷”等习俗;附庸风雅者还要对月小酌、吟诗作赋,无一不是寄情于明月,祈福团圆美满。

虽然这些仪式不可能在现实中重现,人们仍应重视节日内涵,传承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过节是对家国、民族的认同,不应淡化,国家专门设置小长假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民俗专家说,节日是亲情的纽带,但碍于距离等现实因素,并非每家都能在中秋节团聚,只要心里有家,就是团圆。至于节日怎么过,可以提倡形式多元,打电话、寄明信片、视频聊天都是新的过节方式,看着同一个月亮,交换彼此的心情与祝福,“过节,最重要的是认同节日。”

传统节日应该在沿袭文化的基础上,开展更多有特色的公共活动,加强大众对节日的参与性,比如举行赏月、咏月诗文朗诵、学习月饼制作等活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921/9661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