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胡智锋:十八大以来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新环境与新景观

2017年09月22日 10:04

 

QQ截图20170922095718

胡智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十八大以来中国影视文化的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过去不同了,我想用三个关键词对面临的新环境做个表述,这三个词是:“全球化”“媒介融合”“国家需求”

什么是“全球化”?简单说就是资源的全球配置与争夺。在十八世纪之前,人类社会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各自发展,大规模国家间的交往,洲际间的交往还比较有限。在那种情况下,“全球化”只是一个想象。到了十九世纪,人类社会经过了工业革命,应该说从地理上到经济上、政治上都有了更为饱满、丰富的全球性的交往。尤其是最近几十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了资源的重新配置,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重新争夺,在这种情形下,“全球化”变成了现实。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最近几十年,人类社会的全球互动超过了以往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交流。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环境。

毫无疑问,最近五年来,“全球化”面临着一个转型。虽然在“冷战”中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做主导,但近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中国的飞速发展,我国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逐渐扮演了引领角色,这是非常重大的一个环境变化。对于中国影视来说,这个变化意味着我们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一国之内,而是在“全球化”的视野中进行全新的资源配置。所以,最近这些年,无论是我们的电影,还是我们的电视节目,都有大量的全球范围合作。

比如,在我们的电影屏幕上经常会看到世界各国的电影人汇聚一堂。这就是我国影视发展面临的新环境。

 

我们再谈谈“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在五年前只是一个概念,或者是一个初步的探索,但在这五年里,在我们的影视生产与传播中,“媒介融合”无处不在,正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影视发展。

从影视生产来看,过去我们的电影制作更多的是一个制作机构单独来完成。可是最近我们看到,比如今年热映的一部纪录片《二十二》。这部纪录片的生产方式就完全是“媒介融合”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生产和资本投入的方式,由一家电影公司在市场上寻找合作伙伴,进而通过互联网众筹去融资,并推进它的发行。这样一种方式,如果没有“媒介融合”,是无法做到的。

现在的各种网络平台对电影的评分也深深的影响了影视生产,因为,很多观众没有时间到影院观影,所以,大家会习惯性的先去一些网络平台上看看某一部电影或者电视节目的评分如何,再决定是否去观看这些作品。

这就是典型的“媒介融合”。另外我们看到,影视作品的收视率,基本上是在互联网状态中进行测算的,大量的观众是通过一些网络平台去给电影做评分,通过互联网的弹幕参与其中,这些也都是“媒介融合”的表现。所以,“媒介融合”是一个打破电影、电视等多种媒介壁垒形式。

 

再看第三个关键词——国家需求”。最近几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但是世界习惯不习惯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呢?同时,中国是不是也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呢?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在西方世界中的某些组织或个人对中国的快速发展还很不适应,进而去“妖魔”化中国。中国自己的主张、价值观很难推出去。这就造成了我们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远远的不相称。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如何解决呢?我认为,中国的影视必须走向世界,去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因此,国家对中国影视寄予了厚望,这是一种“国家需求”。

通过讲解这三个关键词,“全球化”“媒介融合”“国家需求”,我希望大家能更好的了解目前中国影视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挑战。

 

我们再谈谈中国影视的新景观。我从以下几点来讲:

(一)创作和艺术景观。从中国电影的创作来看,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中国电影的创作的数量在2012年是310部,到了2016年已经达到了420部,我说的是最后进入院线的影片。从播放场次来看,2012年播放了1898万场电影。到了2016年,猛增到7510万场,可以说翻了三四倍的数量。经统计,2016年国产电影总共有944部,接近1000部,其中故事片772部、动画电影49部、科教电影67部、记录电影32部、特种电影(穹幕、3D电影)24部。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其中能上院线的是400部左右,占了40%多。这是电影的情况。

再来看电视的情况。2012年电视剧部集是14942部集,到2015年已经达到了16540部集,涨了将近两千部部集,2016年的数字还没出来,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剧也是在不断增长的。再看电视综艺,电视综艺2012年的收视比是10.8%,到2015年的三季度已经达到14.1%了。2012年综艺的档数是30多档,到了2016年已经到了400多档,翻了几十倍。像《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最美和声》《最强大脑》等综艺,还是占了很高的收视比。

从纪录片来看,在2012年的播出总量是59800个小时。首播量是17500小时,到了2016年,涨到了77600小时,增长了1万多小时,首播节目量是24600小时,同比增长了近3%。这是从创作和艺术景观来看我们的电影、电视,它们整体都在上涨

 

(二)市场和产业景观。从市场和产业的效应来看,2012年我们的电影票房大概是170.73亿元,到了2016年,猛增到467.12亿元,翻了三四倍,这个增长相当惊人。

从观众的观影平均票价来看,2012年是平均36元,2016年是平均33元,还降了一点,说明我们的单位数量是在增长,也就是摊薄了成本,所以电影票价反而下降。从荧幕数来讲,2012年我们有13188块荧幕,到了2016年猛增到41179块荧幕,也增长了三四倍,这也是很大的一个变化。2016年《美人鱼》的电影票房达到了的33.9亿,这在当时已经非常惊人了,但2017年一部《战狼2》就冲到了50多个亿,可以说这部电影在全球电影票房排行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回望过去,在2001年,我们的电影票房还不足10个亿,到2016年达到457亿多,短短的14年,中国电影票房翻了47倍,跃居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电影市场。2016年全年,光国产电影就有票房266.6亿,占到了整体票房的58%,这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数字了。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一部《战狼2》的票房已经逼近2009年全年的票房了。当前,中国的荧幕数已经接近全球的四分之一了,所以电影市场和产业的未来发展我们可以有更多期望。除了电影本身,电影的产业链也在日益丰富中,从电影作品这种上游产品到影城、影院等下游产品,都有很大的变化。

看一下电视的情况。这几年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从2012年的1270亿到2015年的1490亿,略有增长,除去物价上涨指数,基本上保持平稳状态。在线视频的市场规模应该说也还是比较可喜的,冲到了900多亿。

仅从纪录片的投入来看,在2012年纪录片投资是13个亿,市场规模是15个亿,而到2016年,纪录片的总投入已经超过了34.7亿,同比增长了15%,年产值超过了52亿,同比增长12%。也就是说纪录片过去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但在短短的四五年间,也从十几个亿增到了三四十个亿,这个体量和规模的发展,也超出人们的想象。

 

(三)社会文化景观。以影视作品和产品为承载的影视文化,在过去的五年间,扮演了引领性、支柱性的角色,对满足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无论从体量,还是从内容的丰富度,影视文化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大餐。同时,影视文化还传达了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维护了社会稳定,疏导了人民情绪,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娱乐需求,起到了凝聚人心、提振精神的功能和作用。对外,中国影视也越来越强调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在社会文化景观中,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1.影视评论。过去,影视评论是专业人士的工作,影评家、电视评论家通过报纸、杂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BBS、贴吧、社交网站、微博、微信以及弹幕和公号来进行影视评论。也就是说影视评论的方式越来越多,比如,弹幕,这是以往闻所未闻的,五年前也可能有,但是绝对不普遍,但现在,弹幕已经很普遍了。在这些新的评论方式中,大众的影视评论对整个影视发展所展现出的强大的社会引领功能是不可小瞧的,是值得关注的。

总体来看,弹幕对沟通、协调和疏导人民的情绪和情感还是发挥了正向的引导作用。

2.影视教育。影视教育在过去五年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只有几十所进行影视教育的院校,到2012年前后接近了200所,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影视专业教学点的院校已经超过了600所,其中有200所是常规招收本科生的院校,其中还有几十所高校开始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从社会组织来看,从事影视教育的国家一级学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在过去五年中作为中国影视教育研究的唯一国家一级学会,在领导和推动中国影视教育的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连续召开了多次年会,已经有超过600家高校参与了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中国影视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影视学术和理论建设。近五年,中国的影视学术和理论建设也非常活跃,大量新的影视研究内容,比如,影视美学、影视文化、影视叙事、影视产业、影视政策等也都在不断推出新的学术成果。一些系列的影视著作也在推出,大量的影视学术论文,也开始跻身国内外各种高端的学术杂志。我想无论是影视评论、影视教育,还是影视学术和理论建设,在过去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都是我们社会文化景观当中非常亮丽的景色。

4.影视节庆。影视节庆活动是影视文化社会化、专业化的一个展示平台,特别是最近五年,中国大陆举办的电影节和电视节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包括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长春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北师大主持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同时,还有一些传统的奖项节庆活动,像金鸡奖、花雕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这些著名的影视节庆,都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和参与。

 

总结几句话,在过去的五年间,中国影视发展的新环境和新景观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中国影视无论在艺术创作、产业规模,还是社会文化上都呈现了全新的景观,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阶段。

二是中国影视在全球视野中的可见度和能见度逐渐提升。

三是中国影视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文化大餐,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是中国影视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中国影视将在“全球化”“媒介融合”以及“国家需求”这三方面承担更多重任,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中国影视完全可以借助“全球化”的推动,借助“媒介融合”的推进,借助“国家需求”对它赋予的使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做出更大的成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922/9662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