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砥砺奋进的五年 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海南

最好生态 最严管理

2017年09月28日 10:06

 

图①:生态修复后的海南定安县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美景。

黄祥摄

图②:海南东方市俄贤岭森林公园景色。

吕振摄

图③:国家5A级景区分界洲岛旅游区人工打造的珊瑚鱼礁。

人民视觉

图④:海南三亚市天涯区水稻田中的鹭鸟。

人民视觉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霸王岭林业部门负责人吴先明曾到北京参加过一场特别的招商推介会——去卖空气。

这并不是噱头,吴先明的空气,确确实实卖掉了。

人们愿意掏钱买吴先明的空气,一方面说明海南的空气优良,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海南在保护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方面做出的努力:

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破坏环境的项目,收益再高也不要;

全省启动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

成立环境资源与旅游警察支队;

森林公安率先试点垂直管理;

三亚率先实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其中既有对环境的常态化“体检”“治病”,又有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要从源头上把好生态关,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生态、环保、绿色,已成为海南发展的共识,生态文明理念向纵深推进,环境保护合力集聚形成,绿色发展底色日益浓重。

 

高颜值

有美丽面子更有幸福里子

霸王岭位于海南中西部,有着层层叠叠的树和深浅不一的绿。来自这里的空气,被采集起来,压缩、密封、包装好,和吴先明一同出现在北京的推介会现场。

推介会很成功,霸王岭高负氧离子空气罐装项目在现场与投资商顺利签约。项目签约投资额5000万元,将用于空气整体项目计划。

“我们的好空气,可以打包出售!”吴先明感到骄傲。霸王岭森林覆盖率达98%,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7万个,称得上是“中国好空气”。

海南的好空气不止霸王岭。2016年,海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六项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家一级标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蓝天白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还有一组数字,可以见证海南的幸福:去年,全省主要河流湖库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分别达到90.1%和97.7%;28个城市(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比例保持在81%以上。

这些写在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字,落在高山海洋,落在山野田间,落在城市高楼。这座绿色岛屿上,蕴藏着自然与生活的健康能量。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攻顽疾

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

天生丽质不代表永远美丽,优良的生态环境更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精心的呵护。

一年多过去了,张志雄还记得当时饭店被拆的情景。

他是儋州市白马井镇寨基村村民,原本在家乡海岸边经营着一家名为“福海山庄”的农家乐饭店。一年多前,他却主动请人把这家占地约3.4亩的饭店全部拆除,不留一砖一瓦。

好好的饭店,为什么说拆就拆?“当时执法人员和工作人员解释后,我才知道我家的饭店违法侵占了海岸带。要说拆了不纠结是假的,但这是保护环境,是在做好事。”张志雄讲话直接,他说自己当时就觉得应该这么做。

张志雄的选择,响应了海岸带保护与开发专项检查整改行动的要求。2015年7月,海南开展海岸带专项整治,沿海12个市县、全岛1823公里海岸线的“健康状况”被全面检查摸排,累计805个海水养殖污染、建设项目陆源污染等违法项目得到清理整治。

把视线范围扩大,海南整治环境突出问题,覆盖到山水林田湖湿地方方面面。

去年4月,海南省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林业与山体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违法建筑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提出“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我省城乡环境建设、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环境质量水平应达到的各项具体量化指标”。

而其目标,是让海南山林有其美,河湖有其澈,花草鸟兽有其栖,家园田园、人居环境亦有其风光。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完整生命体。在“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理念指引下,海南遵循自然规律,采取严厉举措,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老大难”问题等进行系统治理、系统修复、系统保护,打通“关节”与“经络”,以更高层面的协调机制,把各类生态资源纳入统一治理的框架之中。

 

打新招

生态红线底线更硬气

作为生态环境“优等生”,海南省情特殊,责任特殊。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准备这项工作,今年4月才拿到正式许可证。”在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海口电厂厂区办公室里,生产部环保专工黄宏业递给记者一本册子,“过去的许可证就是一页纸,现在变成了‘一本书’。”

这本绿色封皮、厚达167页的册子看上去不起眼,来头却不小:这是首张具有全国统一编码的排污许可证。

去年5月,海南启动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石化化工、火电和造纸行业先行探索,对排污单位实行全过程“一证式”污染管控制度,成为全国排污许可证制度试点改革的“探路者”。

探路“硬约束”,在近两年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格外显眼。它不仅体现在全省性、跨部门的多项整治执法行动上,还体现在完善地方环境监管格局的顶层设计上。

2015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紧接着,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并配套出台《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开发建设管理目录》,让生态保护红线真正做到划得定、守得住。

在司法层面,海南法院自去年7月起开展了环境资源审判改革试点工作,其中一项创新举措就是实行“替代性修复”和“异地补植”的生态修复方式。

同样在去年,《海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出台,明确提出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督促党政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领域正确履职用权。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928/9673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