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十九大系列评论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重逻辑
2017年10月28日 11:51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逻辑,对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解决时代问题的现实逻辑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事实上,每一个时期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和时代状况,构成了那个时代科学理论的现实根基和实践基础。任何思想理论都不能脱离它所处的时代,就好比人不能越出自己的皮肤。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强调的:“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无疑是最注重现实的。如伊格尔顿所讲:“马克思正是在现实逻辑的自相矛盾中找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的轮廓。”伊格尔顿在此所讲的现实逻辑,就是指马克思解决时代问题是以“现实的存在”(“现实的人”、“现实的问题”、“现实的社会实践”),而非“精神中的存在”(经院式的概念推演、范畴演绎)为逻辑起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很好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优良传统。一段时期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问题、社会矛盾、治理难题不断涌现,我们党面临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遇到过的诸多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情况。这些复杂局面的出现,不仅拓宽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实践广度,也加深了在理论发展上有所突破的创新难度。这就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须站在时代的潮头,倾听时代的呼声,把好时代的脉搏,解决时代的问题,回应时代的需求,发展时代的理论。事实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如习近平同志所说,这五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同志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着眼于这一重大问题,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如何治理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什么样的国家治理等重大问题做出的系统回答。从“中国梦”的提出,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再到“五大发展理念”的成熟,这一广博的科学理论体系不仅规划了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总体布局,而且设定了国家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实践动力。其理论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党建的方方面面。从总体上对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实现什么样的中国梦,对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什么样的深化改革,对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什么样的小康社会,对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什么样的治党期待,对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什么样的法治建设,对如何实现新发展、实现什么样的新发展,以及对如何开展外交国防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外交国防建设等时代问题一一做了科学回答。这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和时代责任感,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
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灾难深重、饱经沧桑,民族存续危在旦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了近代以来中国广大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华民族送来了“最好的真理”、“最好的武器”,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事实证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才得以从“日薄西山”“漫漫长夜”中最终迎来了“黎明曙光”。然而,由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注定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分阶段达成:第一阶段,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万里长征第一步;第二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第三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在建国一百周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达成的阶段。事实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前赴后继,相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全面小康社会的最终建成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已近在眼前。总的来说,当今我国社会正处在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和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加速布局阶段。按照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此来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途径是有清晰的逻辑可循的。正是这一清晰的实践逻辑,使我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探索步步为营,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四、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以历史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特定历史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具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了将近170年。在这近170年里,世界范围内各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对各自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探索。但是不可否认,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社会主义革命低潮时期,马克思主义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和诋毁。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世界范围内诘难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有人从整体上攻击马克思主义,有人在理论上唱衰马克思主义,有人刻意妖魔化马克思主义,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马克思主义不再行”、“马克思主义不再灵”,甚至不乏有人以嘲笑、讽刺马克思主义为“时尚”。然而,实践是真理最有力的客观证明。中国多年来所获得的发展成就表明,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在绽放着真理的光芒。现如今,我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政治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所有这些成功探索,都从实践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都有力地驳斥了各种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奇谈怪论”。所以,我们要注重运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来维护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让马克思主义在成功指导实践的同时,也能共享实践带给她的荣耀。如邓小平所讲,要“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事实上,就中国取得的伟大实践成果而言,它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为自己带来丰硕的物质精神财富的同时,中国也为世界带来了巨大改变和强烈震撼,也在侧面以事实论证的方式给了其它国家以实践启示和理论反思。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提及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本质上也是在坚持传承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光耀马克思主义、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逻辑。在马克思主义的复兴这一点上,邓小平同志曾有过非常自信的预测:“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事实告诉我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成果,是当今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科学的立论逻辑体系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同志强调:“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必将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驶向光辉的彼岸。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刘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1028/9711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