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文化

徐伟:肩负文化惠民历史重任 开创文化馆工作新时代

2017年11月03日 09:14

 

党的十九大报告内涵丰富、催人奋进,为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繁荣标定了历史方位。通过对十九大报告的深入学习,围绕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我结合文化馆的工作,谈一点体会:

一、坚定文化自信,开创文化强民新局面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馆工作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有光荣的历史使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再“抱着水缸喊口渴”,要不断开辟公共文化的新路径。

文化馆既要遵循宪法精神与政府立场,更要体现自下而上的民间立场。积极吸纳社会机构与非盈利组织参与文化建设,文化馆要成为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文化共同体”,研究共享经济对文化模式影响,不断创新采取公共文化主动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树立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共享观念,从产权观念向公共使用权的共享机制转化,把握好自转与公转的辩证关系。

领略艺术开阔视野,通过跨界合作激发创变力量。继续搞好连续数年举办的“社区一家亲”“大学生戏剧节”“新舞蹈国际艺术节”“文化居委会”“一米田”“大碗茶故事会”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要立足社区连接家庭,努力构建公共文化四级服务网络“总分馆模式”,通过地区文化中心,辐射带动周边街乡及社区(村),通过“文化居委会”介入社区治理模式,让文化种子在社区落地生根。以人为核心,用文化影响生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的应该具体到每个人。加强公民伦理道德建设,突出“文化立人”,树立民众教育、民主治理的观念,进一步在街乡推广文化治理组织“文化居委会”,开创新局面。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文化馆机制,转型升级文化馆改革应在现有体制框架基础上不断超越体制格局。推进国民通识教育,加大国家治理体系在社区的贡献率。逐渐实现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制度、非盈利组织等。推动文化馆理事会,吸纳各方代表、专业人士、广大群众参与机制。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创立“美好生活”,实现新时代公共文化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文化活动不是兴奋剂不是止疼片,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生活品位、休闲方式、阶层认同、政治选择、社会态度、价值观念等因素。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行为模式和文化需求,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作用,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引领大众文化和多样化社会思潮,最大限度达成思想共识。文化馆推广“文化居委会”基层文化自治组织运行模式,充分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地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格局,在八里庄街道开展了“从农夫到邻居”社区融合活动,引申出了“文化介入社区治理”的论点,在全国同行业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在“从农夫到邻居”活动的基础上,我们总结提炼经验,主动创新实践,深化活动成果,再次与文化馆合作开展了居民美育“一米田”活动。“一米美术馆”“一米图书馆”“一米博物馆”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带领居民从脚下走向天下。

我的体会,要创立“美好生活”要有四种价值:

1、美学价值,公共文化以具有某种重要意义的方式来展现美感,不论这样的美感是本质上的,还是经由社区居民对它的消费所产生的。在一般的“美学价值”认识下,逐渐凸显社区和它所在位置的人文关系。

2、精神价值,不论是对整体或个人,公共文化所传达的精神价值,会让社群产生认同感。它能提供社群文化的自信以及社区之间的连结。

3、社会价值,将文化视为一种共享的价值及维系群体的信念,公共文化的存在能促进社群的社会稳定性及团结,从这里反映出它的社会价值。

4、历史价值,无论人们如何看待这个公共文化的价值,它的历史价值绝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所有文化价值的构成要素中,于客观标准上也是最能证明的价值。

搭建不同利益共同体的文化服务设计,经济转型需要精神文化和社会秩序转型配套,在群众参与中找到善治的答案,培养社区精神营造者,改造原子化社区中人与人的关系。

 

三、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实现公共文化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名首都基层文化工作者,当务之急就是要思考如何率先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契机,统筹各方力量,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1、要提高创新环境的能力,从简单走向复杂。新兴的文化形态加速涌现,跨界合作日趋明显。普通民众参与活动的全流程有更大可能。

2、要提高创新范围的能力,从封闭的“自我繁荣”走向开放合作。活动的载体打破既有的边界,创新功能更加强调互补性。

3、要提高创新组织的能力,从一体化走向平台。超越一体化组织刚性。现实要求我们在组织创新时必须具有一定弹性,充分释放创新资源的效用。构建平台动态平衡,是创新文化馆生态系统的具体应用。

4、要提高创新行为的能力,从线性创新走向涌现创新。创新会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线性思维。突破线性思维,要有极强的不确定性、非规划性计划性思维,更需要突破线性思维,突显非线性的特点。需要我们构建涌现式创新生态系统。

朝阳区文化馆不是标签,“朝阳区文化馆模式”的确定性,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公共文化实现模式,是适应我国现阶段公共文化的发展模式。“朝阳区文化馆模式”是土生土长的,是在文化体制改革当中产生的,但它又不是固定模式,主张多元化实现模式,它的存在体现着发展哲学和改革方法论。

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相关文件,深入领会其精神,肩负起新的为民服务的历史重任,开创文化馆的新时代。

(作者为朝阳区文化馆馆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1103/9720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