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地动态
浙江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
2017年11月09日 13:30
点滴德育浸润心田
孩子们大多不喜欢爸爸妈妈的唠叨,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在金华东市街小学,校长贾秀军通过一堂不教唱腔、身段的婺剧课,让孩子们羞红了脸、低下了头,也种下了一份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恩之情。
这堂课名叫“美丽的唠叨”,以婺剧《白鲞娘》片段为开头,讲述的是两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儿子偷白鲞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和态度。这堂课选用的教材是由该校师生共同编撰的婺剧读本《婺剧小故事》。
在新生家长会上,家长们观看了这堂课的视频,瞬间引起共鸣: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戏曲素材,将德育巧妙而有效地渗透到孩子的认知、语言和行为中,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润物细无声,这不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吗?
现在,“欢欢喜喜学婺剧,堂堂正正学做人”成为东市街小学最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低段班学《婺剧小百科》,中段班读《婺剧小故事》,高段班欣赏《婺剧小韵文》,婺剧中的历史典故变成了一个个德育样本。同样让人欣喜的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也在为专业艺术剧团寻找着接班人。
除校本课程外,浙江省各地还推出德育地方课程教材,并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中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为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编写应用地方课程通用教材《人·自然·社会》的基础上,2012年,浙江省又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德育地方教材《小公民》《浙江人》《浙江潮》。地方教材以大量蕴含浙江精神的“浙江人”“浙江事”,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育人作用。
孩子们大多不喜欢爸爸妈妈的唠叨,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在金华东市街小学,校长贾秀军通过一堂不教唱腔、身段的婺剧课,让孩子们羞红了脸、低下了头,也种下了一份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恩之情。
这堂课名叫“美丽的唠叨”,以婺剧《白鲞娘》片段为开头,讲述的是两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儿子偷白鲞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和态度。这堂课选用的教材是由该校师生共同编撰的婺剧读本《婺剧小故事》。
在新生家长会上,家长们观看了这堂课的视频,瞬间引起共鸣: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戏曲素材,将德育巧妙而有效地渗透到孩子的认知、语言和行为中,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润物细无声,这不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吗?
现在,“欢欢喜喜学婺剧,堂堂正正学做人”成为东市街小学最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低段班学《婺剧小百科》,中段班读《婺剧小故事》,高段班欣赏《婺剧小韵文》,婺剧中的历史典故变成了一个个德育样本。同样让人欣喜的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也在为专业艺术剧团寻找着接班人。
除校本课程外,浙江省各地还推出德育地方课程教材,并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中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为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编写应用地方课程通用教材《人·自然·社会》的基础上,2012年,浙江省又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德育地方教材《小公民》《浙江人》《浙江潮》。地方教材以大量蕴含浙江精神的“浙江人”“浙江事”,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育人作用。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
周末,杭州“Do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里好不热闹,每个岗位都贴出了招聘需求,应聘的“市民”络绎不绝:“邮递员”的应聘条件是敬业负责,吃苦耐劳,会看地图;“法官”要求公平公正,执法为民,分析能力强,小学三年级以上;“医生”则要求责任心强,为病人着想,文明礼貌,讲卫生……
“Do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是国内首家青少年体验类教育场馆。在模拟城市中,孩子们的身份是“市民”,可以像大人一样尝试各项工作,体验求职应聘、创业工作、理财消费、依法纳税等社会生活情境,感知社会运行规则,体会城市生活精神,品味劳动的成果与快乐,在玩乐中提高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与适应能力。
对于孩子们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词语,而是可感可知的行为准则。在对各个岗位的接触中,也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种子,在潜移默化间把思想品德的提升内化于心,加深社会责任感。
孩子们知识的长进、人格的健全、品德的修养,不仅需要“有字书”中的知识作指导,更需要从实践的“无字书”中汲取营养。2008年起,杭州市推出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建成基地112家,约1500万人次的中小学生走进“第二课堂”。
放眼全省,各地的农村文化礼堂已普遍成为当地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传统文化传承体验、未成年人安全教育、课程辅导课外实践……一系列既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的假期课程和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王妗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1109/9728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