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十九大系列评论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把握新时代,理解新矛盾、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

2017年11月17日 13:13

 

QQ图片20171027135736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主题突出、内涵丰富、振奋人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概念、重要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断、重大部署。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几个新——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部署、新要求。

这几个新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结合起来理解其关联。其中需要重点把握新时代,因为新时代的来临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基于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就要有新思想的指引,就要有新目标和新部署,同时新时代也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新方位的判断,是保证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既不超前也不落后的一大关键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继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之后,对党和国家当前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判断。

我们党96年全部奋斗经验表明,历史方位的判断正确与否,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这是保证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一大关键。

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这是我们党制定下一步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

要全面理解十九大提出的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部署、新要求,首先必须要深入理解我们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该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把握,是量的积累促成的质的飞跃。所以这个新时代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一个新时代已然来临。这个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矛盾,是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依据

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的基础上作出的,有着丰厚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等等。这些开创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已经基本满足,并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正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新阶段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些成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因此,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中基础性问题。治国理政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围绕着解决主要矛盾进行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引起党和国家战略的变化。

 

新时代会产生新思想,新时代也需要新思想的引领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会产生新思想,新时代也需要新思想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要求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十四个坚持”,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超凡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科学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新时代的来临、新思想的指引、新矛盾的解决,都要求有新的目标任务和新的战略部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群众所作的庄严承诺。5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和远大目标,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13个强国战略,并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的基础上,制定了中远期奋斗目标:第一个阶段,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一战略安排将两个百年之间的30年细化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15年,刚好是三个五年规划时间,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奋斗目标,也加快了我们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

这一战略安排是对“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深化和拓展,既体现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决心,又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

新时代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

96年来,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依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严峻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所以,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把政治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落实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具体实践中。

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相信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未来几十年,我们一定能逐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北京日报理论部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1117/9740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