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余爱水: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2017年11月24日 10:25
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第十部分内容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如何理解这部分内容?本期节目宣讲家网演播室请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余爱水,为广大网友做深入解读。
余爱水:各位同志大家好。
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提到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如何理解?
余爱水:2017年11月14号,《人民日报》刊登了许其亮的署名文章,题目是《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这篇文章对主持人刚才提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
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我是这样理解的,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新时代的思想理论创新。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阐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规律。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以往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了科学精准的判断,对当前和未来军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有远见的预判。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要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并且要坚决彻底贯彻下去。该如何做?需要关注三个问题:
第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只有认识到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大意义,才能自觉把它贯彻落实到行动当中。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进行学习,要在全党全军掀起学习高潮。除了集中学习,还要有个人的高度自觉,要发自内心地去学习,要对这个思想全面掌握,要知道它的精髓在哪里,架构是什么?
第二,要深入运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停留在嘴巴上、会议里,而是要真正运用。首先,要运用到决策中,党和国家的重大事项、国防军队建设的重大事项都需要把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根本遵循,以这个为依据来思考问题、制定决策。只有这样,我们制定的决策才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同时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也需要贯彻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因为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
余爱水 原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
其次,要深入贯彻到工作实践中。比如,要贯彻到战备训练、军事斗争准备、武器装备发展、部队后勤装备保障、日常管理中。地方的工作和建设也应当深入持续地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前对这个问题关注不够。今后要建立评估机制,甚至要把这个列为巡视的内容,要评估地方党委政府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成绩,要看地方党委政府有没有自觉行动,从而使习近平强军思想变成全党全军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变成最为宝贵的、最为强大的战略资源。
第三,要深度信仰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理解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需要达到至高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坚定不移的信仰。我认为,坚定自觉地深度信仰习近平强军思想就是最现实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也是最高境界。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全党全军全社会共同的信仰,其凝聚的意志和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现阶段该如何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余爱水: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对这个强军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做了进一步的集中阐述,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阐述和回答了什么叫强军?这是基于对历史和当前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高瞻远瞩,而作出的阐述。强军就是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个目标非常令人鼓舞,也让我们向往。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这一伟大目标和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他的伟大气魄。
十八大以后军队建设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军组织架构已经转变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体格局。这次改革的力度在中国历史上,乃至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现有的这种架构更加符合我军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适应当前和未来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需要。对这次改革的难度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理解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才能更好地做到忠诚于党。
改革是一场革命,它冲击到方方面面,包括各方面的利益,涉及到单位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每个人认识问题的水平与觉悟不一样,对改革认识思想的统一工作还没有做好、做完,还需要进一步把大家的思想凝聚起来。这个改革就是为把我国的国防建成世界一流做准备。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它建立的那天起就始终与光荣、辉煌紧紧联系。我军在当前和未来,一定会肩负起保卫国家、保卫主权的神圣使命。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敌人,我们这支军队也一定会打胜仗。当然在改革强军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盯着问题搞建设,盯着问题谋发展,盯着问题做工作,克服薄弱环节和短板。只有把问题解决好了,我军在实现强军目标的过程才会更顺利。
除了要克服问题和短板,在强军道路上,还有五个方面要注意。
一是坚持政治建军。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要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二是坚持改革强军。在新的人民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基础上,国防和军队的建设都要适应这种新体制的要求。要转变观念、转变态度、转变工作方式。不能体制编制变了我们的工作还和原来一样,那样就会影响强军目标的实现。
三是坚持科技兴军。科技兴军最主要的是发展武器装备。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还有差距,特别是与美军相比。
四是坚持依法治军。严格的军队纪律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军队必须要遵守纪律。
五是注重军民融合。要军民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既可以使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资源更丰富,同时又可以做到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军民融合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对实现强军目标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力。随着一大批尖端科技转为民用,我国的经济增速会加快,国家整体实力会得到更科学、更持续的发展。
宣讲家网: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余爱水:这是很重大的问题,也是很有深度的问题。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十九大报告中一个极为重要思想观点。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水与火的考验和经历中,用无数的经验教训换来的极为宝贵的经验。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体现了我党的最高智慧,是军队建设的根基和灵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其内涵相当丰富,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最大的奥秘。
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博士曾讲,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竟然没有被打败,这句话的弦外之意就是你们竟然取得了胜利。
宣讲家网:当时美国的军事装备比志愿军先进太多。
余爱水:对,比我们要先进得多,就空军的飞行员而言,当时,志愿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不到100小时,有的只飞了十几二十个小时就上去作战。在那种情况下,志愿军的年轻飞行员竟然把美军王牌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击落了。大家知道,美军在朝鲜战场的飞行员平均飞行小时都在2000个小时以上,与这样的强敌作战我们都没有输。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最重要的奥秘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有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是需要坚持的。一是党在人民军队中有严密的党组织;二是人民军队从上到下的政治工作体系。
政治工作的第一要务和根本使命就是确保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思想引导。我军长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用党的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军官兵,这方面我军抓得很紧。有了这样一支绝对听党话,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军队,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一定会朝着目标顺利向前推进。
宣讲家网:为什么说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什么?
余爱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是写进军队条例里的,新兵一入伍就要进行宗旨教育。着重强调一下,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一样,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军队,不是少数人的私产,不是给达官贵人服务的。我军从人民中来,服务人民,最后又回到人民中去,成为人民的一部分。一代又一代的官兵将士,不管军旅生涯有多长,到最后都会回到社会,回到人民中间去。
我军从革命战争时期到和平建设时期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始终为人民作贡献,形成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战斗精神。在纪律方面,我军遵守群众纪律非常严格,比如,解放战争时期,当上海被解放的时候,人民解放军进城后是睡在马路上的。还有,抗美援朝时,英雄罗盛教为了救落到冰窟窿里的朝鲜小孩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我军当中这样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有许多故事非常感人。正因为这支军队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所以才称得上是人民军队。陈毅同志讲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些都形象地说明我军的性质是属于人民的。
在和平时期人民解放军继续为人民服务,每逢国家遇到重大灾情的时候,都是人民解放军冲在最前面,比如,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哪里有灾情哪里就会有解放军,包括前两年的撤侨行动,海军在亚丁湾护航等。现在我国在吉布提建立了补给后勤基地,这对维护海外投资,保护海外务工国人的利益有重要作用。但是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和平的力量,我们不会干预别国内政。
宣讲家网:如何理解十九大报告中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这一重要观点?
余爱水:科技是核心战斗力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规律和深刻本质。从我军的装备史看,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军的装备相对比较落后,但是,装备的落后不代表战斗力的落后,不管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朝鲜战争时期,我军都是靠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战胜了装备强于自己的敌人,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很大,牺牲很大。
建国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战争环境巨变,如果还延用过去以劣胜优的思想去取得战争的胜利,一是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牺牲会更大。所以,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我们决定要走出过去的模式,要面向未来去实现强军目标。我国改革开放将近40年,经济社会得到了空前发展,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二,我们的科技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些年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出现,比如,宇宙飞船、宇宙空间站、“蛟龙”深海潜艇、北斗导航卫星、“辽宁舰”航母、天眼、量子通讯、超级计算机等。
宣讲家网:还有我国的无人机技术。
余爱水:对,无人机的总量我们排在世界第一。我们现在有能力,当然也非常有必要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运用到国防和军队的建设中,特别是武器装备的发展中,使科学技术成为战斗力的刀尖,成为战斗力的核心。我军武器装备、作战指挥体系和训练管理科技水平越高,运用科技成果越多,形成的战斗力就越强,实现强军目标就越快。
现今智能化是未来科技的制高点,谁在智能化上抢先一步,占据主动,谁就能引领全球。在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有担忧,甚至恐惧。我们不要过多地担心智能化会带来负面问题,它肯定会带来,但那不是大方向。因为,没有任何事物,特别是新鲜事物一诞生就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智能化有问题,那说明它还不够智能化,要通过进一步克服和解决本身的问题。
当然,看清方向后还要有强力的决策和战略部署,要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体现到智能化上。这样我军才能继承优良传统,延续辉煌。
宣讲家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怎样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余爱水:这是对战争规律的揭示,也是对我军发挥职能作用、履行使命的科学指导。这四句话是一个整体,有着内在逻辑联系,是循序渐进的,是由低到高、由始到终、由低强度到高强度的发展逻辑。战争是怎么产生的,经过什么,向哪里发展,这四句话讲得非常精炼。
当我们面对安全威胁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塑造态势。塑造态势不仅是军事行动,还包括外交等手段。
管控危机。塑造态势的目的是不使矛盾上升,当遇到安全威胁时,我们不打第一枪,这就是管控危机的最高明做法。如果我们的敌人先打了第一枪,那第二枪、第三枪我们一定要打出去,绝对不给对手任何机会。在管控危机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做好最坏的准备,同时又要往最好的方面努力。
如果危机达到了严重的程度,到了战争的边缘,我们要遏制战争。遏制战争首先要在战争边缘时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包括进行内政外交,发动舆论力量等,使战争的导火索及时被掐断。这是我们认识战争、打赢战争、顺应战争规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原则。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是世界和平的主导力量,我军不仅是威武之师、胜利之师还是和平之师。中国人最讲和平,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和为贵、和为高。
但战争的爆发体现为突然性、偶然性、瞬间性、急促性、意外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奥匈帝国的皇族遇刺,包括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都带有一定的意外性。
一个国家的军队一定要随时准备应对战争,因为战争一旦爆发,将会朝着什么样的趋势发展、结果如何,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都是难以控制的。所以习近平主席提出打赢战争的最终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打赢什么样的战争?打赢一切战争,战胜一切敌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条件下打赢战争。
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的榜样,曾引领世界几千年,但1840年是个拐点,从那以后我们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掠夺,由此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段沉痛的历史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种历史就永远成为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华民族经济社会实力最薄弱、最低谷的时候都取得了胜利,今天和未来更没有任何理由打败仗。但我们绝不能轻敌骄傲,胜利的信心不是建立在表态上,不是建立在幻想上,是建立在科学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上。
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一流军队,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要有一流的高素质军人,要有一流的战略战术,要有一流的指挥,要有一流的物资保障,要形成综合的世界一流。
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在这方面该如何做?
余爱水:这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来的重要观点,全军将士包括曾经的军人和军人家属都感到非常振奋。这句话很有价值,也很有针对性;很有历史感,也很有前瞻性。无论是实现强军目标,还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都要靠人。这其中包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但最重要、最主体的是军人,我军之所以能保持强大的战斗力,靠的是无比坚定的信仰、信念和意志,靠的是军人神圣的使命意识、义务意识、奉献精神。
军人也是人,是社会的人、现实的人、有家的人、有情的人,他们也需要生活,他们也需要有地位。特别是在军人的人格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我国从新中国建立之后就形成了一系列维护军人权益和地位的法规政策,包括前面讲到的拥军优抚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基层都做得比较好。当年提出来全国学解放军,那时能入伍参军是最光荣的事情,军装成为当时的时装,人人都要买一套军装,军人的地位很高,包括军婚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每当春节、建军节的时候,各级政府都会到军人家里慰问。但是有一段时期军人的地位有些下降。这就折射出和平时期战争准备的水平不够,国防意识下降等情况。我们一定要把军人地位问题作为重大的战略问题来解决,要从政治上、全局上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在军队转业干部安排,包括士官士兵安排要有新的调整,要坚决贯彻中央的精神,按照中央的要求抓好落实,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打折扣。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同时军人也要体谅和理解地方的难处,两者要进行很好的互动。
我希望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这一观点一定要落实好,使军人的地位真正受到尊崇,得到提升,让军人具有更强的光荣感从而有更强的使命感、责任感,使军人这个职业更具有吸引力,让更多优秀青年更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中。
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在加强国防教育方面该如何做呢?
余爱水:这需要全党全军全社会都来关注。全民国防是在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的把握,和对战斗力本质内涵等一系列重大智慧、重大理论观点、重大科学判断基础之上得出来的经典论断。
我们过去打的是人民战争,靠人民战争取胜。即使现代战争形式发生了巨变,现代战争是信息化、高度智能化的战争,我们依然离不开最广大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如果全社会都有国防意识,都参与到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来,以不同的方式关注国防、支持国防、共享国防、参与国防,那我们的力量将非常强大。
比如军民融合就是全民国防的重要抓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把国防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从幼儿园开始到高等院校都要进行国防教育。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国防意识很淡薄,要在这方面补课。国防意识就是政治意识,就是大局意识,就是核心意识,就是看齐意识。
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大,遇到的外来挑战和威胁就越大,我们的潜在对手将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以多大的强度来冒犯我们,这是难以知道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这个最充分的准备靠谁?要靠全党全军,大家都要把意志和力量凝聚集中体现到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只有这样我们口袋里的财富才不会被别人抢走,前进的脚步才不会被打断。
当前,我们站得还没那么稳,只要没有实现强国梦,没有实现强国强军,没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不能讲站得坚如磐石。所以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不仅是三大历史阶段,更是相互覆盖、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共同推进的。
宣讲家网:非常感谢余爱水老师今天来到宣讲家网演播室跟我们分享这么多您的研究,谢谢您。
余爱水: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1124/9749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