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会议专题 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聚焦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环保系统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7年11月28日 17:11
当前,全国上下兴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现将环境保护部领导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文章整理汇编,以飨读者。
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 李干杰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有哪几方面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立起了一座丰碑,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在政治意义方面,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选举产生新一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全党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宣示了我们党举旗定向、不易旗帜、不改道路的政治定力。在理论意义方面,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历史意义方面,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在现实意义方面,大会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步骤、重大方略和实践路径。在世界意义方面,大会向全世界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全球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环保系统应怎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第一,明确一个主题。就是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当前,生态环境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进一步推动工作既要看到挑战、勇于担当,也要抓住机遇、坚定信心。
第二,贯通一个思想。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融会贯通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个方面、领域和环节,指导推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第三,聚焦三个目标。要在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的基础上,以到2020年、到2035、到2050年为时间节点,按照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类型的目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深入研究提出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的具体指标。
第四,抓好六个重点。一是构建并严守三大红线,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二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三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开展亲水行动,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全面整治农村环境,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四是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五是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六是深化生态环保体制机制改革,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和完善环境治理制度,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进社会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引导激励机制。
第五,强化六个保障。一是强化党政责任保障,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二是强化环境法治保障,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三是强化科技支撑保障,开展大气、水和土壤等重大问题成因与治理科技攻关,提高环境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强化环保投入保障,增加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投入。五是强化基础能力保障,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建立独立权威高效的监测体系,健全环境新闻发布机制,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持续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六是强化国际合作保障,引进国际先进理念、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走出去,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何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极为重大、极富远见、极具内涵、极其凝练的政治判断,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精准标定,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实现为全球提供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着极其鲜明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何重大意义?
十九大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指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发展前进的最重要思想,也是十九大最重要的历史性贡献。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供了方向指引、根本遵循和前进动力。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切和叮嘱讲到哪里,有关重要讲话、论述和批示指示多达300余次,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这是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盼温饱”“求生存”,现在“盼环保”“求生态”。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讲,就是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环保系统如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一要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自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繁重,越是这样,越要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和政治保障。二要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发展不平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仍时有发生,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举一反三,认真整改。三要认真落实党建总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活动方式创新,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持之以恒开展正风肃纪,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对腐败问题坚决做到“零容忍”。
环保部门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主力军,环保部门责无旁贷,争当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排头兵。第一,坚决扛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牢固增强和忠实践行“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敬仰核心、维护核心、拥戴核心、服从核心、紧跟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动党中央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第二,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全社会推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不断提升生产领域的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活动的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和总量。第三,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尤其是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第四,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推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努力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第五,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推动实现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时期。我们概括了一下,可以说是五个“前所未有”。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布实施了三个“十条”,也就是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还实施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5.7亿千瓦,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达到1800多万辆。同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11万多个村庄完成了整治,将近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对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尤其是新的环境保护法2014年通过后,从2015年开始实施,一些新的规定、新的机制在推动企业守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三大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也就是PM2.5平均浓度与大气十条制定出台的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了去年的7.2%。也就是说过去酸雨面积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90年代的时候达到了30%以上,经过努力,现在降到了7.2%,并且不仅仅是面积下来了,污染的程度也有所下降。在水的方面,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
我们在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迄今为止,我们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工作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哪些新变革、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
在新变革方面,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作为过去五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个方面之一。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工作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在新思想方面,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要内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
在新要求方面,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在新目标方面,提出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在新部署方面,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些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黄润秋
【环保科技创新】
如何推进环保科技创新?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强化基础和应用研究。按照水、气、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要求,重点解决污染成因与作用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为科学决策和精细治理攻关提供科学指导。二是抓好重点环保科研项目,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和集成示范。推进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和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科技工程。组织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抓好标志性成果产出。三是服务环境管理决策,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立国家环境基准体系,围绕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好科技支撑。四是多措并举,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成果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机制,打通创新链条,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政策、技术和市场。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 刘友宾
【一带一路】
环保部门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今年5月,联合外交部、发改委、商务部共同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落实好指导意见,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规划》。指导意见作为纲领性文件,明确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沟通的绿色化进程。规划是落实指导意见的具体行为导则,涉及25个重点项目,努力构建多元化的生态环保合作格局。
二是搭建生态环保合作交流平台。启动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开展政策对话,分享环保实践,目前已有700多人参与了计划。在深圳建设“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和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启动组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联盟,促进沿线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前,双方正在起草联盟框架和基础性文件。
三是积极引导中国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推动重点企业发布并实施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自觉遵守所在国环保法律法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很多项目执行比当地要求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比如中方建设的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燃煤电站项目,SO2和NOX排放标准远低于当地排放标准。中方承建的印度古德洛尔燃煤电站项目,2016年获得印度推进规模发电基金会颁发的“环境保护奖”。
下一步,环境保护部还将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技术,为沿线国家提供生态环境信息、绿色供应链合作、绿色金融共享服务,提高国家间的环境协同和综合应对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
环境保护部如何调整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结构,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
调整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结构,引导货运由公路走向铁路,减少重型柴油货车使用强度,是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为推进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交通结构调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来,环境保护部在交通、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在用车环保监管。2017年4月,公安部下发通知,在交通违章处罚系统中增设超标排放处罚全国统一代码,“环保取证、公安处罚”联合执法机制已经建立并有效实施。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年以来,北京市开展了以重型柴油车排放监管为重点的执法检查,检查机动车1472.6万辆(次),查处违规车1.8万辆(次),为去年同期的2.3倍。
二是推进津冀鲁环渤海集疏港煤炭改由铁路运输。目前,天津港、黄骅港、唐山港、秦皇岛港、潍坊港、烟台港等已经停止接受集疏港汽运煤炭。此外,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滨州、聊城等地对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钢铁、电解铝生产企业,启动铁路联络线建设工作,据统计,每天可减少重型柴油车几万辆(次)。
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积极推动和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把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完善铁路运输服务,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加快提高铁路运输比例;鼓励发展清洁货运车队,实行错峰运输,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禁止柴油货车运输生产物资;加快建设互联互通、共管共享的遥感监测网络,对柴油货车等高排放车辆,采取全天候、全方位综合管控措施,实现超标排放、超载超限等违法车辆“一地违法,全国受罚”。
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巡视员兼副司长 尤艳馨
【美丽中国】
环保部将如何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目前,环保部正在按照十九大精神组织开展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与实施路线图研究,立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逻辑、大格局还有大趋势进行研判,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并且系统提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的战略思想和框架,回答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实现路线图,解决是什么和干什么的指引问题,为实现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提供宏观战略决策支持,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具体来讲,环保部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部署和要求,在几个重点的领域开展研究,重点开展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和目标指标研究,争取尽快拿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的详细目标指标方案。同时,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四大任务,重点开展国家绿色发展及其实施路径、环境质量改善路线图、生态保护修复路线图,还有实施乡村振兴的农村环境保护路线图,以及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研究。
2035年是我国第十六个“五年计划”的末期,环保部还将开展面向2035年的“十四五”“十五五”方面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谋划和相关研究。
责任编辑:张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1128/9753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