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十九大系列评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来源

2017年12月02日 13:44

 

以党的领袖命名其指导思想,是国际共运史上的惯例,比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以领袖命名的只有三次,第一次是党的七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五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第三次是今年的十九大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而且也给在风险和危机并存中的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这三次都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标志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非一人一力之为,非一时一地之得,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与习近平同志数十年勤奋工作经历、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紧密相连。

一、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提高,都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实践基础上的积淀。习近平同志说过,先贤们的思想结晶,许多人的智慧和成功的经验都在书里,无须经其同意便可拿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呢?只有愚蠢的人才不读书,千万别把书当作自己的“敌人”。机遇不会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它只为那些有准备的人提供。他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坚信“一物不在,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读过大量的传统文化经典,骨子里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当选总书记至今,他每次讲话都博古知今、透古通今、鉴古喻今,彰显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在习近平同志的思想意识中,“精忠报国”永远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吮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开辟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局面,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色彩,体现了一个党的领袖博大胸怀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强烈的历史担当。

二、“丰富的人生磨砺,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独特的个人成长经历的深刻影响。领袖的产生绝非偶然,领袖思想的形成必有源头。从延安插队、河北省正定县带领人民群众致富谋发展谋幸福、治理福建、主政浙沪,到领航中国走向世界。习近平同志的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至中央等层级的主要岗位,其成长之路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生和孕育过程。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岗位,丰富了习近平同志把握社情民情世情国情党情的思想成熟体验,他把自己信仰的种子播种在他走过的每一片土地上。特别是不到16岁在陕北当农民的7年经历,通过苦干得到了群众信任,通过苦熬磨炼了意志品质,通过苦读丰富了精神世界和知识底蕴。正是这段苦难经历的洗礼,淬炼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志存高远、无私无畏、满腹经纶、内敛厚重的领袖魅力。在那里,“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样的参天大树。在那里,他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真正感觉到“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无穷底气和历史担当,“振兴中华”的理想之火,在他心灵的土地上点燃。2002年,他在公开发表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写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誓言。正是不同岗位的实践积淀和厚积薄发,厚植了他治国理政的扎实根基,成就了他非同凡响的领袖风范,形成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释放出深厚的“地气”和旺盛的活力。

三、“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从哪里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基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成功回答了如何在不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但都没有完全解决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尽管列宁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探索,但成功的经验不多。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走向何方并如何进行的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唯一正确道路,是曲折坎坷的经验与教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一方面,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章”。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理论总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仍是这个“有机的理论总体”中的组成部分,但在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和顶层设计、各个领域重大改革问题的深化、走共同富裕道路、“四个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又有崭新的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既“不忘初心”又“继续前进”,既不忘本来又开辟未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

 

四、“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思想之源”——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成效显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近40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现实的实践土壤。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总体上处于“欠发展”时期;自从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总体上步入了“发展起来”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如何回答这一“小平之问”的答卷,如今交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手中。与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在逻辑上密切相关的是,我国正处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正处于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正处于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正处于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概括复杂多变的历史条件,精准确定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纵揽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的伟大胜利,放眼世界发展的浩荡潮流,蕴含于其中的本质,是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所推进的整体转型升级,这不仅是观察处理一切问题的客观依据,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际依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本质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展现出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和无比强大的引领力量。

五、“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与世界深度互动借鉴的理论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包括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等一系列有利于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新理念新倡议新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尤其是,中国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力量。中国不仅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物质产品和丰富的精神产品,更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超越意识形态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不仅表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的决议,还表现在中国对金融危机影响下复苏缓慢的全球经济的积极引领上,表现在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上,表现在中国在世界治理中的深度参与和积极作为上,表现在中国“朋友圈”的日益扩大上,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世界之中国”的担当,中国正实现从跟跑、追跑到领跑的新跨越,从自主、自强到自信的新跨越,从旁观者、参与者到引领者的新跨越,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努力用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用文明借鉴超越文明冲突、用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指出,在社会生产和劳动创造过程中,人民群众已不满足于机械式地重复劳动,开始运用智慧进行总结反思,并形成高级的知识体系和精神层次的劳动创造。以领袖个人表达的思想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独特主体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领袖的作用具有无可替代的决定作用,但这并不否定党和人民是理论创新的主体。群众实践和集体智慧是理论创新的来源。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路线和政策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比方说,‘四清’、‘五反’就不是我们发明的,而是老百姓告诉我们的”“我们的脑子是个加工厂”。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个人做了一点事,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通观党的十九大报告不难发现,最广泛、深入地吸收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最准确、集中地表达人民群众的坚强意志,是其获得广泛共鸣和强烈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各行各业、各社会阶层、各年龄群体,都能够看到自己关心的问题,自己熟悉的说法,自己感慨的答案。因此领袖、政党和人民,形成了理论创新的一个完整的集体主体的“生产线”,当然这也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现实主体,任何割裂都无法完成创新理论的“生产任务”。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是无止境的,领袖和人民的结合完美的全力推进,更是光明无限的美好前景。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路2号96819部队政治部)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1202/9762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