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李建平:北京中轴线体现了明清皇权及宫城都市文化

2018年01月10日 14:27

 

搜狗截图18年01月03日1645_1

李建平  北京史研究会会长

点击观看分段视频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北京中轴线体现了明清皇权及宫城都市文化

新中国首都的建设特别注重对明清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对明清皇宫紫禁城的保护,这也是现在的故宫紫禁城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故宫,展现了明清皇权的宫城和都市文化。

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端门前铺起了红地毯,习近平及其夫人彭丽媛在那里迎接世界各个国家的元首,大家才开始意识到端门的含义。“端”字在汉语里有两重意思,第一个是正(端正);第二个是开始(开端)。端午节就很好地契合了这两层意思,一来,它提醒大家夏天开始了;二来,进入夏天以后,雨水增多、空气潮湿、蚊蝇滋生,要经常通风、注意卫生、劳逸结合,才能不让疾病缠身,保持一身正气。另外,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中包括许多传说故事及传统习俗,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吃粽子纪念屈原。屈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化身,他爱国爱民、一身正气,与端午节行端坐正的精神内核最是贴合。

从古至今,端门都被称为礼仪之门,皇帝出巡时的仪仗队就从端门开始排列。另外,这里还有一座双龙盘钮大钟,每逢早晚朝、节庆日或皇帝出巡、回銮时,端门敲钟,午门擂鼓,钟鼓齐鸣,声震数十里,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如今再想看到皇帝的仪仗是不可能了,八国联军侵华时,一伙英属印度兵窜上端门城楼,打开端门大殿,疯狂地抢掠满屋的仪仗、兵器、金器。尽管有这段屈辱的历史,但中国人自古就讲究礼制、礼节,每当有外国政要来华访问,我们的中央首长仍然会在作为礼仪之门的端门前铺上红地毯列队欢迎。

现如今我们见到的故宫紫禁城是由明朝皇帝朱棣建的,在建设之初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是朱元璋在南京已经建过一个都城,新都城的规模还要远远大过之前的,工程浩大、劳民伤财。君臣一度为此相持不下,直到后来有一位高明的幕僚给朱棣支了个招,让他给大臣们讲个故事,并说故事讲完他们就不提意见了。到了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大臣们照旧把写好的意见呈了上去。看到皇上往常都沉着脸,今天很是高兴的样子,大臣们都觉得很纳闷。接着朱棣开始讲那位幕僚告诉他的故事。他说自己昨天批阅奏章时困了,做了一个梦,被两个黄色的小人儿提溜着腾云驾雾带到了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一看到他就勃然大怒地质问他:“朱棣,你好大的胆子,敢把你的皇宫修的比我的还大?”朱棣说他灵机一动,赶紧回应玉皇大帝说:“没有,我的宫殿9999间半,没敢超过1万间,听说天宫有1万间,比它肯定是不够的。”玉皇大帝:“是吗?那派人查查去。”玉帝派太白金星去调查,不一会儿太白金星就回来了。神话里讲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这一会儿功夫相当于人间的三四个月,按理说搞了三四个月的社会调查,结论的可信度应该是很高了。太白金星汇报说:“我到那儿数了,没有超过1万间。”面对这个调查结果,玉帝也就没有为难他,跟他说:“看来冤枉你了,你回去吧,继续当你的好皇帝。”然后那俩小人就又把他带回来了。故事讲完,朱棣就问群臣:“诸位爱卿你们说这是什么意思?”这时候底下的大臣都听明白了,玉皇大帝都原谅他了,再提反对意见就是不识趣了,所以谁都不说了,紫禁城这才建了起来。

 

说到玉皇大帝,原先我当美术老师的时候有人找我画过天兵天将,我赶紧找插图,按照古代大将的打扮画,画完之后交上去,被美术馆给退了回来。对方说我画的不是天兵天将,是宋将。于是我就反问他“你见过天兵天将什么样吗?”对方回没有。我:“那画一个冒充不就好了吗?”他:“不行,天兵天将是有讲究的。”我问他有什么讲究,他让我去看《西游记》里是怎么讲的。翻过书之后我才知道,

天兵天将叫二十八宿。天分四方,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东边的天兵天将长着龙脑袋,西边的天兵天将是老虎脑袋,南边的天兵天将是朱雀的脑袋,北边的玄武则是龟和蛇的化身。

按照这个分法,紫禁城南边的午门实际上是朱雀的化身,又被称为朱雀门。古时的午门是专门用来迎接打胜仗的军队凯旋的,相当于西方的凯旋门。将军打了胜仗回来不能直接带着军队进入紫禁城,这样皇帝该觉得不安全了,那要怎么办呢?城门外有高大的城墙,在紫禁城外面奏乐欢迎。皇帝坐在中间,两边是预备吹奏乐器的人,武将领着部下向皇帝献兵符、报告成果。皇帝表彰过将军以后,两侧钟鼓齐奏,大将率领众人退回,仪式结束。至于现在很多人都听过的午门斩首,那是戏词,是根本没有的事。

午门的背后是两座雁翅楼,从前面看上去像一只大雁伸展出一双翅膀,也像一个人拥抱世界。刚才我们讲了内和外安,下面我们讲中华的和谐文化。故宫三大殿就很好的诠释了中华“和”文化的精髓。

第一间是太和殿。古代“太”和“大”相通,“太和”指得是气蕴未分的混沌状态,也是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宇宙是怎么来的?古人认为宇宙是由阴阳两种气组成的。太阳照耀着的地方非常暖和、明亮,属于阳气;背对太阳的地方寒冷、黑暗,属于阴气。依据这种对世界本源的认知,老祖宗创造了阴阳鱼的图案。韩国的国徽上印的也是阴阳鱼,但是没有眼睛。我们的阴阳鱼是有眼睛的,黑色里有小白眼圈,白色里有小黑眼圈,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开始。中国人对事物的认知跟其他地方的人有所不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认为黑与白应该是截然分明的,而阴阳鱼中用S形曲线分割阴阳的做法,恰恰表明了中国人认为阴阳是可以相交的,与之相应,黑与白虽然冲突但也可以相互交融。这种认识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体现在了我们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上,不同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可以和平共处的理论基础就是“太和文化”。阴阳鱼的鱼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提醒大家要考虑共生共赢。

第二间是中和殿。中和”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于孔子的思想。中华和谐文化发展到2500年,中华民族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孔子。孔子认为“和”要不偏不倚,要保持中正,这种中正之和谐、公平之和谐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庸之道。中和殿刚好位于三大殿的中间位置,它是一个四角攒尖顶的亭式建筑,讲究“致中和”的思想理念。我国的许多公园里都悬挂着写有“致中和”三个字的匾额,旨在强调和谐大道应该是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中和”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于孔子的思想。

第三间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式建筑,上面有三层高台阶。《易经》里讲“保合太和,乃利贞”,意味着和谐到一种圆满的境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艺谋导演在开幕式的活字印刷术节目中展现了中国汉字“和”的演变过程,不仅令世界各国的代表叹为观止,还被当时的奥组委主席雅克·罗格夸赞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反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观众从中领略到了中国“和”文化的巨大魅力。今天中国的发展模式能得到世界的认可和钦佩,也少不了和谐文化所带来的包容能力的影响。

三大殿各有其职能用途。其中,最大的太和殿是专供皇帝登基、举行大婚典礼的宫殿。中和殿是举行大型活动的地方,比如礼部官员汇报工作情况,宗教领袖、各国使节来访等,通常是在这里进行接见,相当于我们今天开会时的报告厅或是接待客人的贵宾室。那么保和殿是做什么的呢?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是春节的时候皇室人员集中在保和殿一起吃团圆饭,现在我们叫国宴。第二个重要功能就是挑选天子门生。古时候,考进士,最后一关(殿试)皇帝会亲自提问来考核入围的进士的能力,最后钦点出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其他的赐进士出身,这些人都被称为天子门生。原本殿试是在太和殿举行,后来由于太和殿太过空阔又挪到了保和殿,皇上能够看清楚考生的面孔。

 

图片1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高台阶上,我们从比较高的地方向下俯瞰,三殿共处的大台基刚好可以组成中国汉字的“土”字。金木水火土,土居于正中央,这种布局体现了五行原理。三大殿的周围没有任何的树木植被,这是因为古代帝王在五行中属“土”,木克土,因此没有“木”。

每次我带记者参观完三大殿就会说,接下来大家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为什么呢?接下来这条街是东西宽,东西宽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放松;反之,南北长则代表要约束。北京的胡同绝大多数是东西向的,在胡同里你可以找到小卖部、公厕等地方,可以稍事休息再接着逛。

图片2

清朝雍正以后的皇帝主要在养心殿处理政事,养心殿前面有个值班的朝房叫军机处,和珅就在这个地方办过公,参观故宫时千万不要漏掉这些景点。把军机处设在养心殿附近主要是为了提高办公效率,紧急公文送到军机处可以马上呈送皇帝,皇帝批复过之后又能立刻交还军机处,赶紧发出去。

故宫的布局是“前朝后寝”,我们可以理解为“前朝”是皇帝的办公区,“后宫”是皇帝的生活区。说罢前朝,接下来我们看看皇帝的后宫什么样。后宫的大门叫乾清门,“乾”代表天,“清”指清明的统治或一种至高的境界。乾清门旁有小门,有八字墙,这一点与许多大户人家无异,不过北京老百姓的门楼和八字墙都是青砖灰瓦,而故宫的是黄墙琉璃瓦;普通老百姓的砖花一般是荷花,表示和和美美,或是牡丹,寓意富贵吉祥,皇帝的故宫是真龙天子,砖花皆为蟠龙雕刻。比较人性化的是,到了后宫,前朝那些高台阶全都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石板路,从乾清门到皇帝寝宫,无论散步还是坐轿,都十分平稳。

 

作为皇帝寝宫的乾清宫是重檐九开间的建筑,象征着九五至尊,它所表达的意思与乾清门相同。乾清宫里的陈设摆件都绘有龙纹装饰,包括龙椅、龙案、龙屏风等。古时帝王被尊称为真龙天子,皇帝一开心就是龙颜大悦,一生气就是龙颜大怒,皇帝的寝宫里到底有多少条龙,数也数不清。首师大历史系有位老师曾出于好奇想进去数一数,结果直到闭馆都没有数尽。第二次他带上了自己的博士生、硕士生接着数,给每个人分工划片,一人数一个区域,据说数到快下班的时候,把数据汇总起来一共有两万多条龙。没有准确数值,这是为什么?因为龙纹并不是清晰完整呈现的,而是相互交融堆叠在一起的,找到龙头找不到龙尾,找到龙尾又看不到龙头,这种隐蔽性让人很难数得清。尽管如此,两万多条龙纹饰也足以令人震惊了,单看这一处,足见中国具有浓厚的龙文化。

乾清宫内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正大光明”四个大字,它和清朝的立储制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管理学上,衔接管理是最难的,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的衔接,如果衔接的好,事物继续向前发展,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中断、断裂,甚至危机,所以危机管理很重视衔接管理。比如说之前谣传2012年是世界末日,其实那一年是衔接管理年,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选举,美中俄法四国更换了国家领导人。通过类似的调整之后我们发觉世界发展是以和平为主流的,在和平条件下的衔接呈现出断裂少、发展性强的特点。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这种衔接就是朝代更迭及对皇位的继承。

古代有一套制度叫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说由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皇位,清朝起先采用的也是这么一套制度。大家在有关清朝的电视剧中可能对“九王夺嫡”的历史有过了解。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康熙,在位时间六十年,膝下有50多名子女,其中光是儿子就有35个,活下来的有24个。在这些男孩当中,优秀的有十来个,起码有四五个都具备做个好皇帝的素质,然而天无二日,康熙只能选一个。那么选谁呢?按照制度,老大是庶出,老二是孝诚仁皇后生的,是为嫡长子,于是康熙起先立了老二,但由于老二在漫长的等待中耐性渐失,行止多有逾越,后来就被康熙皇帝给废了。太子党势微以后,八阿哥党崛起,康熙为了遏制皇子间的争斗复立老二,没想到争斗反而愈演愈烈。老二没有吸取教训,继续结党营私,终致再度被废。直到康熙临死前,把皇位交到了老四手里。之前热播的《步步惊心》《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电视剧,描述的就是这段历史。雍正在位仅13年就去世了,多半是被累死的,并不是家国大事有多么繁重,而是要调节兄弟关系太过耗费心力。因为雍正的兄弟本事都挺大的,并且普遍对雍正当皇帝表示不服气。

继位之后,作为过来人的雍正意识到立储制度存在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刚开始他打算直接废除该制度,干脆不立太子了,这个提议遭到了大家的反对。皇帝哪天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谁来接班就成了大麻烦,朝臣不能管皇家的事,国不可一日无君,到时候恐怕要出大乱子。雍正仔细一想,大家说的有道理,还得想法子完善这个制度,要怎么完善呢?他决定把接班人写下来但不公布出去,藏在“正大光明”匾后头,直到他去世再予以公布,这样一来就很好的避免了皇子争夺皇位的悲剧重演,这个制度被称为“秘密立储制”。这项制度实施以后,太监在乾清宫伸长脖子都会被怀疑是想打听匾后的事;执勤宫女不敢擦拭这块匾,害怕擦过之后惹上是非,解释不清。这块匾就这样长时间的挂着。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泰”有“通”的意思,寓意国泰民安,指得是国家政令畅通,百姓安居乐业。“交泰”意为天地交合、阴阳相通,倡导无为而治,强调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交泰殿后面的坤宁宫是皇后的居所,同时也是历史上一些皇帝的洞房。在八卦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中国有两句古话说的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也是清华的校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就是说皇帝要效法天地运行的法则,巩固自身的统治力量,皇后要筑德行,母仪天下。纵观明清六百年历史,皇后基本不是什么美人,多是端庄贤惠的类型。据说清朝时选皇后非常严苛,要查祖宗三代的德行,因此皇后作为六宫之主,没有必要与其他妃嫔争风吃醋,希望大家不要被那些清宫电视剧里的皇后形象误导,认为她们整天就是搞阴谋诡计争宠。

皇帝所住的乾清宫和皇后所住的坤宁宫,一天一地,一阳一阴,再加上中间代表天地交合、阴阳相通的交泰殿,此三殿一起被称为故宫的后三宫。

在讲故宫三大殿的时候我们说到了“太和、中和、保和”,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讲“人和”。“人和”主要指皇帝、皇后要像天地相通一样相互依存照应,保持和谐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协力治理好国家。御花园里有不少姿态奇绝的古树,其中最有名气的要数乾隆年间种下的“连理柏”,这棵柏树像极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挎在一起的样子。据说皇帝、皇后在大婚之后会一起逛御花园并接受一次伦理教育,就是要他们做到阴阳和谐,对国家起到领导示范作用。在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缺一不可,家庭的和睦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这就从根上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古人认为最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在中轴线上有一座明朝时修建的宗教建筑,里面供奉着玄武大帝,就是专门管水的。甘肃有个地方叫天水,我曾经询问过一些当地人这个地名的由来,据说是从道教古籍《洛书》中“天一生水”的说法演化而来。古年间故宫最大的特点是怕火,不怕水。不知道大家对2012年7.21大水还有没有印象。那天我正在讲课,一个学生跟我请假说想到故宫去拍一张水映午门的照片,我说“我还真没见识过午门的倒影什么样”,于是就叫他赶紧去拍。没想到那天雨水特别大,北京好多地方都被淹了,车行驶到立交桥底下都出不来。那个学生回来之后我问他“拍着了吗?”他说“没拍到。”我追问他是怎么个情况,他说“原来大雨天比晴天更适合去逛故宫。那天雨下得奇大,就跟老天爷往下泼水似的,我们躲在廊子上看,然后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观。

故宫的每个龙嘴都往外喷水,雨越大水喷的越远,喷完水之后整个宫殿雾气昭昭的,像在云雾中的仙宫,就有玉皇大帝的宫殿的感觉。”据他所说,等到雨停之后,他拿着照相机冲出去想拍照,结果发现故宫里没有积水。他觉得特别奇怪,城里头许多地方都积水了,没有积水就没有倒影,像就照不成了,那水都流到哪儿去了呢?一问故宫里的老同志才知道,故宫里有很好的排水设施,没有水泥管子,但是非常科学、合理,借着故宫的地势和良好的排水设施,水被排得相当干净,这套排水设施现在也在很好地远转着。故宫的同志还补充说,我们现在了解的只是一个地上的故宫,对于地下的故宫什么样还不太清楚,如果积极去了解,会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古年间没有避雷针,夏天一打雷,故宫里中轴线上的建筑因为建得高、目标大容易被雷击中。那时候一旦由雷击引发火灾,只能靠人力浇水来灭火,因此古年间的故宫里有许多大缸,缸中时常蓄满水,充当消防设施,这种原始的办法往往还没把火扑灭宫殿就先被烧完了。通过以上两个事例我们可以得知早年间的故宫怕火不怕水。现在我们在每间宫殿顶上都安装了避雷针防火,必要时还有救火中队出马,就安全多了。

清安殿里供奉着玄武大帝,与之对应的宫门原先叫玄武门,相信大家都听过唐朝时期秦王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后来清军入关,清朝有一位康熙皇帝叫玄烨,这个“烨”字是火字旁,按照五行生克原理“水”克“火”,如果大家老是念叨玄武门,是对皇帝不敬。为了避讳,玄武门被改成了神武门。“神武”指的是皇家御林军的后卫军,寓意护佑紫禁城。

如今的故宫已被改造成故宫博物院,幸运的是北京城建筑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被保留了下来,不断将中国文化里讲究的天地之和思想传达给后来人。

有一位美国学者曾经到50个城市游历过,在回忆这段旅程时,他说有两个城市最有文化内涵,一个是东方的北京,一个是西方的巴黎。这两个城市的共同点是博物馆多、文化遗产多、馆藏文物多。在谈到北京时,他说北京城的两个建筑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分别是一个蓝色的圆形建筑和一个黄色的方形建筑,前者是天坛,后者是天安门。除了这两处古建筑,现代化的北京还有两处新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一方一圆,都是在修筑奥林匹克公园时修建的,分别是水立方和鸟巢。

 

图片3

出了紫禁城形势就更壮观了,我们可以望到高高的景山及山上的亭子,其中位于中部最显眼的是万春亭。回忆之前我们由永定门(永远安定)出发,经过天桥、正阳门(正午时光、蒸蒸日上)、天安门(天下安定)、端门(讲究礼制、秩序井然),然后进入三大殿太和殿、保合殿、人和殿(强调天地相和、人的和谐),接着穿过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直到出了紫荆城望见景山的万春亭;这一路走来,每一步我们都充分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每一个建筑的名称都承载着一个美好的寓意,饱含着古人思想文化的成果,连缀在中轴线上,共同形成优美的文化链条。

景山上的五座亭子是乾隆年间的杰作,它符合中心明显、左右对称的特点。亭子中间是方形的,三重檐,黄琉璃瓦;两边是八角形,绿色琉璃瓦,黄色的镶边重檐;再两边是重檐的蓝色琉璃瓦,既有变化又对立统一,体现了北京城鲜明的城市特征。这种设计把北京城的文化推向了一个极致高峰。

北京奥运会时我们修建国家奥林匹克公园,选址在仰山附近,仰山上该修什么建筑呢?起初,许多国际建筑大事师讨论之后,迎合奥林匹克公园注重生态文明的主题,打算建一座敬天的建筑,为此设计了一楼、一阁、一亭。后来他们发现《诗经》里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仰”相互对应,就去参考了景山上的建筑。对比之后,建筑师们都认为景山的建筑设计的非常完美,一时想不出好的方案使仰山与其对应,再加上奥运会开幕在即,就放弃了仰山上的建设工程。直到现在,仰山山顶上都只有几块泰山石,没有任何建筑。

反观景山上乾隆年间留下来的五座经过精雕细琢的亭式建筑,它们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水平,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五座亭曾供奉过佛教的五方五佛,五座佛像都是镏金的,八国联军侵华时,这些搬不走的佛像都被他们给破坏了。现在我们恢复了正中间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

 

建设现代、人文北京离不开对中轴线文化的继承及延展

北京中轴线终止于钟鼓楼周围一片汪洋的四合院,其延长线的发端正是奥林匹克公园。北京申奥成功圆了中国人的奥运梦,接下来我们要努力实现中国梦。当年那些国际知名的设计大师在仰山的工程上留下了遗憾,其实不只是仰山,在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主线及其延长线上,还有更丰富的文化需要挖掘,更多需要后来人规划建设的地方。

中轴线向南还要发展,一直延伸到大红门甚至大兴区。大兴区的一个村曾经联系过我,说要请我去给他们讲讲有关中轴线的内容。当时我很纳闷,中轴线是城里的事,一个村子为什么想要了解呢?出于好奇,我就问了他们村具体在什么位置,他说自己是魏善庄的。对方让我找一张北京地图,拿一把尺子比着天安门往下画直线,这个村子就在这条直线上。我拿出地图一看,果然是这样,魏善庄在正南方,再往前就到新机场了,半壁店森林公园也在那里。对方还跟我讲,来的时候可以走南中轴。我问:“还有南中轴呢?”对方回答说:“我们出了永定门,过了大红门,就上了南中轴了。上了南中轴之后,往前走有条路叫磁大路,这条路一直走就到了新机场。”他还问我说:“你知道我们的新机场是什么造型吗?”据他所说是凤凰,正好和南朱雀对应。另外,魏善庄还有个礼贤村,取自礼贤下士,文化味很厚重,北有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有半壁店森林公园,周围还有很多其他的建设。

沿着古代的中轴线,北京城的中轴线正在不断的向南北延伸,一个更加现代化、更加美好、更加有人文气息的北京正在向我们走来。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110/9815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