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韦正:从墓葬形制看外来文明的华化与华夏文明的东传(下)

2018年01月18日 16:25

 

QQ截图20180118162552

韦正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点击观看精彩论述

三、从墓葬形制看汉晋文明与外来文明的碰撞融合

中国汉代之前的大部分墓葬是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棺材放进去。曾侯乙墓就是这样子,马王堆汉墓也这样子,埋葬再多的东西,最后必须往下填土。即使用木头打成横梁,上千年必然就腐朽,最后就会塌掉。当然有些保存的特别好的,也许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但从西汉开始,中国人对墓葬形制产生了改变,开始往里面掏,和掏窑洞一样,墓里面布置的状况就发生了变化。中国人讲究视死如视生,会放很多陪葬品,这种墓葬一旦被盗基本是空的。那么做成洞室的墓葬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大概开始于西汉的中晚期,在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之后不久,中国人大规模的把墓葬做成洞室的形状。用什么做?用小砖。做成什么样的?券顶式的形状。

中国人最开始是不用券顶,这个从城门就能看出。券顶运用于城门是在什么时候?最早的不过南宋。大家回想一下,《清明上河图》里的汴梁城门的形状,它是两边有立柱,城门洞子里立了很多的柱子,柱子架完之后做成一个平梁,平梁上做成一个叉手。中国人不把城门搞成券顶是什么心理?因为墓葬搞了券顶。中国人很重视生死差别。所以,西汉掌握了券顶技术,但坚决不把它用在城门上。到了元代,当朝者忌讳比汉民族少。所以就把城门弄成券顶的形式。

这个忌讳心理是很重的。我再举个例子,北京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居所。其实,元代的大都也在北京,元代的宫殿跟现在的故宫是有一定差异的。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迁都北京。他见元代的皇宫很好,但不肯住,他把元代的皇宫拆了向南平移。朱棣觉得住元代的宫殿不舒服,这就是汉人的一种忌讳心理。到了清代,满人一看明朝宫殿太好了就直接用了,一直到宣统退位。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土木建筑。西方的是砖石建筑。我们为什么用土和木。因为在北方地区,用土很好,黄土垒起来变成墙,这个墙很坚固,只要不被雨淋,这个墙就不会倒。在南方不行,南方的土,太阳一晒就变裂。不过土墙做高很难,怎么办?用木头作为它的柱和梁。所以,土木建筑才是中国的建筑特色。在秦朝的时候,中国的墓葬除了竖穴土炕之外,还有一些墓葬边上掏一个洞的,我们叫偏洞墓。但偏洞墓不是主流。到张骞通西域之后,西方的小砖券顶就传到中国来了。不过中国人要弄什么都弄的起来,山东的一个梁王墓,它里面的顶是券顶,券顶的规模非常宏大,横跨好几米。

券顶是西方的特点,他们的城堡真是惊人,几十米高,很多地方是券顶形式。再了解一下雅典的卫城剧场,它里面有一个大的券顶,也是非常惊人。

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墓葬地面形制没有过多的受西方影响?其实中国古代的土木结构自成系统,一项技术稳定了之后,就是往下传。再加上避讳的心理。在西汉的时候,钢铁技术发达了,墓葬就往山东里掏,这就为大规模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比如,孙权家族的墓葬,这些墓葬的券顶非常雄伟,墓很豪华,从四个角往上券,中国人一旦掌握了券的技术之后,就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建造。

四、从马镫看华夏文明的东传

华夏文明东传的内容很丰富,我自己力量也有限,我用马具给大家讲一下。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唐太宗征高丽那么难?汉武帝当时却打了下来,并且打到了开城附近,没费吹灰之力就把朝鲜半岛拿下来了。原因在什么地方?汉武帝面对的朝鲜半岛基本是一个原始时代,他们进入铁器时代的时间不长,汉武帝去了,如虎入羊群。到了唐太宗去的时候,魏晋南北朝向那边传播了大量的文化,尤其武器装备传给他们了,他们武装起来了。还有就是天气,唐太宗从西安带兵去打仗,一到辽东冻死很多。所以唐太宗打不下来。这也印证了华夏文明的东传。

具体看一下马具的情况。骑马很有意思,马可以裸骑,但是裸骑有一个缺点,马的脊椎骨有一部分容易受伤,所以给它垫一个垫子。但是人坐在上面,该颠还是颠,关键两条腿没地方放,所以,发明了马镫。马镫不是游牧民族发明的,为什么?你到草原上看游牧民族的汉子,威武雄壮,马跑出来一跳就能跳到马背了。但当时中原大部分人没这个能力的,中原人上不去马咋办,开始在马一侧搞个小的三角镫,把右脚搭进去,就能跨上去,后来发觉左边搞一个也蛮好的。但这个很危险,如果从上面摔下来,把会被马拖死,所以日本人做了改良。

日本人的马镫就像鞋一样的,脚面前是封死的,后面是露开的,日本人管它叫壶镫。中国人没搞这一套,中国人发现骑马时会前后移动,拿兵器很费劲,所以在马鞍上搞了鞍桥,把人嵌在里面,这下不得了,这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人坐稳了,武器就加重加长了,铠甲越来越厚了。

 

马镫有很多种,有正方形、圆形。有人专门研究马镫的形状。讲到中国文化的东传,在朝鲜半岛发现了很多马镫,和中国辽宁发现的没有什么差别。马镫起源于中国,这是世界学术界的普遍的共识。

曾经有个外国学者认为,只有极少数的发明能像马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催化般的影响。就像中国的火药,在封建主义的最后阶段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一样。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118/9826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