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吴德贵: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 做政治上合格的好干部
2018年01月23日 13:28
吴德贵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 博士生导师
大家好,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做政治上合格的好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先后在各种场合、各类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围绕着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年已经开展了一年,也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3月,中共中央再次发出通知,提出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共中央先后两次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如何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通知指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党员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并发出通知。通知指出,要深刻认识讲话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刻理解讲话的时代背景、鲜明主题、科学体系,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领会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我认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着双重意义:一是武装自己,努力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二是引导他人,通过领导干部的宣传动员力和自身影响力,把社会各群体各界别各领域各方面人士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力同舟共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传递正能量,不断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包含16个部分,这16个部分涵盖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有关人才的论述就有100多次,最为集中的一次是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好干部”的概念,并且赋予了“好干部”明确的内涵。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围绕着新时期选人用人着重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样是好干部,主要讲“好干部”的标准问题;第二,怎样成长为好干部,主要讲干部的成长规律问题;第三,怎样把好干部选用起来,主要讲选贤任能的机制问题。今天的报告主要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主线,拓展延伸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好干部”标准的一系列论述,深入研讨四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好干部的相关背景
我想从六个方面做一点背景分析:其一,政治合格的前提是必须懂什么是政治;其二,政治合格是世界上一切政党的通行规则;其三,政治合格是中国历代官吏制度的灵魂;其四,政治合格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用人方针;其五,政治合格是习近平同志用人方略的核心要义;其六,中央组织部发出“考德”的专项通知。
(一)政治合格的前提是必须懂什么是政治
什么是政治?《新编汉语辞海》中对政治的定义是这么说的:“是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根据这个定义,“政治”大致可以理解为: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为经济基础服务。在夺得政权之前,“政治”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一个阶级要推翻另一个阶级;在夺得政权之后,“政治”则表现为正确处理好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在现阶段的中国,执政党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执政党推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执政党作出的一切重大决策部署,就是“政治”的集中体现。
(二)政治合格是世界上一切政党的通行规则
讲政治,是世界通行的政治规则。讲政治不是共产党人的独创,而是世界上一切政党对本组织成员提出的特别要求。习近平同志在《严明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一文中指出,一个政党,不严明政治纪律,就会分崩离析。就是西方国家,主要政党在政治方面也是有严格约束的,政党的重要成员必须拥护本党的政治主张、政策主张,包括本党的意识形态。对那些在政治上行动上与本党离心离德的党员,西方国家政党也是要执行纪律的,甚至给予开除处分。这是一个通行规则,一切政党都要强调这个规则,所以共产党当然也要强调讲政治。
(三)政治合格是中国历代官吏制度的灵魂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曾经成为历朝历代君王选人用人的基本方针。北宋政治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讲的就是德与才的关系,德是统帅,才是基础。
(四)政治合格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用人方针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并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实践赋予了“德才兼备”新的内涵。概括地讲,我们党强调的“德”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党强调的“才”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从德才兼备到以德为先。毛泽东“又红又专”的思想孕育于建党初期,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7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又红又专”的思想。他指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1958年1月,他在南宁会议又专门阐述了“又红又专”思想:“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新时期干部队伍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明确提出新时期选人用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把干部的“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同志还把干部的“德”具体定义为“四德”,即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整体剖析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落马的各级官员,问题多数出在“德”上。
(五)政治合格是习近平同志用人方略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同志关于“好干部”的系列论述几乎谈的都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三段重要讲话。
一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到,“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
二是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针对党内严重的腐败形势,习近平同志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五个必须”的要求:其一,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二,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其三,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其四,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其五,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三是在《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一书中提出的“25条铁律”:一是有些聚会最好不要搞,有些饭最好不要吃;二是不要不负责任地传播消息、发表议论;三是绝对不允许凌驾于组织之上、老子天下第一;四是不能存在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五是生重病等个人重大问题要报告;六是不能买官卖官搞逆淘汰;七是要尊法学法守法;八是要明确什么权能用、什么权不能用;九是要尊崇党章;十是教育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十一是年轻干部不要不择手段往上爬;十二是不得把司法权力作为私器牟取私利、满足私欲;十三是任何人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十四是不能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十五是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十六是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十七是绝不搞弄虚作假、口是心非那一套;十八是必须用刚性制度把“一把手”管住;十九是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二十是中央委员会的同志要做好表率;二十一是不能护着胡作非为、欺压百姓的干部;二十二是不能当“甩手掌柜”;二十三是要选对用好干部,更要管好干部;二十四是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追究领导责任;二十五是纪检监察机关要防止“灯下黑”。
(六)中央组织部发出“考德”的专项通知
2011年11月初,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准用好干部,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指出,考核道德品行,主要考核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意见》提出,干部选拔任用要做到“五个注重”和“五个不用”,就是从“德”这个角度来看,有五类人要大胆地提拔、要重用,有五类人不能用。
总的来看,从政,就要讲政治;参加政党,就要讲政治;党员干部必须讲政治;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二、深刻理解好干部的时代标准
(一)“好干部”标准既相对稳定又与时俱进
习近平同志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现在,我们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就是说,好干部的标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内涵、具体要求是不完全一样的,各有侧重,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内涵数字化解析
我们可以用数字“12345”来理解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和内涵,即坚定一个信仰、培育两个字作风、落实三句话要求、践行“四有”“四做”“四德”“四铁”、严格五条标准。
1.坚定一个信仰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大量事实证明,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的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只要是理想和信仰出了问题,人生观、世界观、权力观、利益观肯定会异化,人注定要变质,必然会突破道德底线、滑进腐败的泥坑。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大多数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同时,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态度,出了政治性事件、遇到敏感性问题没有立场、无动于衷,岂非咄咄怪事!由此可见,在党员干部中,确实有一些人的理想信念是有问题的。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指出,在长期实践中,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在列举了上述问题之后,习近平同志又接着说,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不仅暴露出他们在经济上存在严重问题,而且暴露出他们在政治上也存在严重问题,教训十分深刻。这是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系统地谈到我们党内的矛盾和问题。
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2.培育两个字作风
这两个字就是“严”和“实”。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对各级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
3.落实三句话要求
这三句话是什么?就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2014年10月,习近平同志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期选人用人有过许多重要论述,其核心要义概况起来就是六个字: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就是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干净,就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担当,就是勇于负责。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党员、干部要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叫干什么就坚决干,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
4.践行“四有”“四做”“四德”“四铁”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时,对在场和全国的县委书记提出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
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给广大县委书记提出了四点要求——做政治的明白人、做发展的开路人、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班子的带头人。
200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方针落到实处,并提出干部德的标准应当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
2015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时提出要求。他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除了“四有”“四做”“四德”“四铁”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还反复多次地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强化“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和“四个定力”,不断提高“四种能力”,也就是“四个四”。“四个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意识”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定力”是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四种能力”是自我净化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自我革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
5.严格五条标准
2013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不仅首次提出“好干部”的概念,而且赋予了“好干部”五句话20个字的科学内涵,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习近平同志指出,信念坚定,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为民服务,党的干部必须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党的干部必须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敢于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在讲完这些具体标准之后,习近平同志强调,这些说起来大家都明白,但要真正做到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中,理想信念和敢于担当更为重要,也更加紧迫,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也着重强调了这两个方面。
关于敢于担当,我写了一篇文章,从三个维度提出了我的主张和看法。
第一个维度,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有敢于担当的意识。理念引领实践,思想支配行动。考核评价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敢于担当,首要的问题是考察其有没有担当的意识、担当的打算,在担当问题上有没有主人翁责任感。考核评价党员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意识,目的在于考察其愿不愿意担当,有没有做好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挺身而出、勇敢担当的思想准备。
第二个维度,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有敢于担当的勇气。仅仅有意识只是一个基础,还要有勇气和魄力。无私无畏,无畏无惧,无欲则刚。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敢于担当的意识,而且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考核评价党员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勇气,目的在于考察其敢不敢担当,有没有担当的气魄。
第三个维度,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有敢于担当的能力。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人类社会已进入能力时代。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意识和担当的勇气,更重要的是有担当的能力。考核评价党员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能力,目的在于考察其会不会担当,有没有担当的本领。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担当能力建设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一是政治辨别能力,二是战略思维能力,三是辩证思维能力,四是创新思维能力,五是统筹谋划能力,六是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三、自觉遵循好干部的成长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性。比如,社会发展有规律,经济发展有规律,领导工作有规律,人力资源开发有规律。同样,人才成长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规律都是客观的、内在的。谁违背了规律,谁就会受到规律的严厉制裁。尤其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旦违背,人们就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我曾经总结过人力资源开发的四大规律。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决定着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水平;人的价值是动态的,是随着开发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类的自我开发从来就有,永无止境;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开发者自身的开发水平。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有规律。
当然,“好干部”的成长亦有规律可循。习近平同志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这也深刻阐明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个人努力是内因,起决定性因素;组织培养也很重要。
“好干部”的成长主要靠自身努力。那么,怎样通过自身努力成长为“好干部”呢?有三个途径:一是加强党性修养,二是加强学习提升,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关于加强党性修养,习近平同志强调,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
组织培养能够助推“好干部”成长。成长为“好干部”,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组织的培养也不能忽略。新时期如何培养造就“好干部”?习近平同志要求,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
四、潜心构建好干部的选用机制
“好干部”成长起来了,培养出来了,关键还是要用,如果不用或者用得不好,还是等于没有“好干部”。习近平同志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那么,怎样才能把“好干部”选用起来呢?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条要求。
第一条,要知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清代思想家魏源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做法。
第二条,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习近平同志指出,如何考准考实干部政绩,也是一个难点。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一些干部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然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屁股烂账,最后官照当照升,不负任何责任。这是不行的。2013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
第三条,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习近平同志指出,有的地方用干部,涉及具体人时,往往只看资历、看轮到谁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而不是看谁更优秀、更合适,用非所长,结果干部干得很吃力,问题堆了一大堆,工作也难以打开局面。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习近平同志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123/9833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