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专题 聚焦

“总书记之问”引出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和第一部党章的“神秘守护人”

2018年02月08日 13:56

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嘉兴瞻仰南湖红船。这次初心之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其中一个细节更是引出了一段红色传奇故事。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时,总书记弯腰仔细观看了一件重要展品,这件展品很特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之一。当讲解员介绍保存这本《共产党宣言》的共产党人叫张人亚,他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的文件和书刊,如今很多都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时,总书记亲切地询问道:“那你说的那个人呢?(张人亚)后来怎么样?”

总书记关心的张人亚,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他在周围充满白色恐怖的严峻环境下,不顾个人安危,为我党保存了很多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早期珍贵文献。总书记观看的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现存仅有11本,而且大部分已经严重破损或残缺,张人亚保存下来的两本基本完好。此外,在张人亚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献中,还有党成立后的第一部党章。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等10项决议案,会后这些决议案汇编成一本文件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此文件集至今仅发现三本,其中两本还是复制本,张人亚保存下来的是唯一一份原件。

张人亚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张人亚的传奇革命事迹进行了梳理,以对这位在危难之际,勇敢机智地为党保存了早期重要文献的英雄及其家人们表达深深的敬意。

张人亚(1898.5.18—1932.12.23),原名张静泉、谱名守和,宁波北仑霞浦人。16岁辍学赴上海当店员,1921年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宁波籍最早党员之一。同年9月,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上海分部的领导下,成立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任主任,并成功领导了上海金银业工人持续近一个月的大罢工。1923年八九月间,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4年3月,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夏回国,任中共浦东支联会书记、浦东部委书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曾任内埠交通科主任。1931年6月,任中共芜湖中心县委书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张人亚任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1932年初,任中央印刷局局长,6月兼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及总发行部部长。12月,在瑞金赴福建长汀检查工作的途中,突发疾病,不治去世。

张人亚在他短暂的人生之旅中,为保存党的早期珍贵文献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永恒的红色印记。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中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当时张人亚在上海任中共江浙区委宣传部分局负责人,并负责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发行工作。在这危急关头,张人亚没有考虑自己如何隐蔽自保,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保存下来的党的重要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的安危。他深知这些文件书刊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因此格外珍惜,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着,既不能让国民党反对派搜去,也不应该轻易付之一炬。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将这批文件书刊从上海秘密转移到宁波乡下,委托一直支持他搞革命的父亲代为秘藏。

张人亚通过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封锁线,冒险从上海秘密回到宁波霞浦老家,请求父亲张爵谦将他带回来的这批文件书刊收藏好。交待完毕,张人亚就悄悄离家奔赴革命的最前线。当天晚上,张爵谦把这批文件书刊偷偷塞进停放张人亚亡妻顾玉娥棺材的草棚。几天后,他装作很伤心地对邻居说:儿子静泉长期在外不归,又毫无音信,恐怕早已死了。由于上海工人在三次武装起义牺牲了很多同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又有大批工人遇难,而且张人亚自妻子去世后,已有多年未归,所以邻居们也都对此深信不疑。

张爵谦在家乡的山岗上,为张人亚和亡妻修了一座合葬墓。张人亚一侧是衣冠冢,安放的是藏有他带回来的文件书刊的空棺。为了不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进一步确保这批文件书刊的安全,老人在墓碑上除了写明“讳守行和”这个谱名外,中间故意少写一个“静”字,写成“泉张公墓”。张爵谦知道此举事关重大,因此没有对任何人透露过,就他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守护着这个秘密,等待着儿子回来。

1949年全国解放后,张人亚仍没有回来。张爵谦在上海的报纸上刊登了“寻人启事”,也是杳无音讯。到了1950年,全国大陆都已基本解放,但张人亚还是没有消息。张爵谦估计儿子可能牺牲了,便将这批珍贵的文件书刊从棺材取了出来,由于张爵谦当年采取了防腐措施,这些在墓地里埋藏了二十多年的文件书刊基本完好。张爵谦把三儿子张静茂从上海叫回来,对他讲述了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让张静茂将这些文件书刊交给共产党。张静茂把这批文件书刊和照片带回上海后,为了纪念张人亚和他父亲的英勇壮举,专门去刻了两枚纪念章。长方形的纪念章刻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正方形纪念章刻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盖在文件书刊上。

1952年7月,张静茂将与上海工人斗争史有关的百余件文物捐赠给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1959年,将剩余的全部文件报刊捐献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身)。

张人亚父子秘藏二十余年的文件书刊,因存世极少而非常珍贵。据不完全统计,保存下来的文件书刊中,除珍藏在中央档案馆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不评文物等级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的文物(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共有2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就有16种,分别是《共产党宣言》(1920.9)、《共产党宣言》(1920.9)、《马格斯资本论入门》(1920.9)、《共产党》月刊第一号(1920.11.7)、《工钱、劳动与资本》(1921.12)、《劳农会之建设》(1921.12)、《共产党的计划》(1921.12)、《列宁传》(1922.1)、《共产党礼拜六》(1922.1)、《俄国共产党党纲》(1922.1) 、《李卜克内西纪念》(1922.1)、《国际劳动运动中之重要时事问题》(1922.1)、《劳农政府之成功与困难》(1922.2)、《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1922.4)、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全体合影照片(1922.9.16)、《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和宣言》(1923.7)。

遗憾的是张人亚没能看到革命的胜利,他在将党的文件书刊找到可靠归宿后,又辗转上海、安徽、江西等地开展革命工作。由于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繁重的工作,张人亚积劳成疾。1932年12月23日,在张人亚带病从瑞金去福建长汀检查工作的路上,因旧病复发、无法救治而殉职,时年34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悼念张人亚,在1933年1月7日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上发表悼文《追悼张人亚同志》,以表彰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革命先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208/9857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