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经典明析

从被动到主动:一个走心的制度创举

2018年04月11日 10:51

 

 “走心”,这个网络流行语,说出了创作者的真诚,道出了参与者的心声。创作者的真心诚意获得了参与者的热烈欢迎,抓住参与者敏感而又关心的话题。收获参与者的支持与感动。走心的难得在于走心的珍贵,也在于当前形式主义走马观花的扎心之举不胜枚举。在当前各种制度漫天纷飞,各种创新铺天盖地,一项制度创新如何能够做到走心?带着这个疑问和好奇,调研组驱车千里走进了永顺的大山深处。在与永顺县委组织部、高坪乡、马鞍村的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后,特别是和参加了报告日的村民交流后,我们发现这个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确实很走心,从这个制度创建的初心、执行的过程到实施的效果无不渗透着走心的智慧、努力和心血。

一、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心坎,群众参加政治生活更有兴趣了

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了,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再加上村级组织在政策宣传、组织群众参与、公示公开等方面做不够以及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在部分农村形成了村民对村级组织信任度不高、干群关系紧张的现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改变这种现状,高坪乡试行在各村推行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制度规定要求村支两委定期向党员群众报告工作,报告“党的建设、工程项目、资产资金、民生事项、中心工作、群众关注的其他问题”,并现场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质询。

“(报告日制度)让我们心里更亮堂喽!”马鞍村村民如此评价。马鞍村68岁的老党员向显文,参加报告会后显得很激动,“参加这个‘报告日’,让我看到了革命年代党组织的影子,也让我找到了党员的感觉!”有报告,有疑问;有答疑,有质询;有红脸,有批评。一个报告日,回答了村民最关心的问题,解决了群众最头疼的杂症,让老百姓把肚子里的话和盘托出。为大家解疑难、谋利益,让大家发声、质询、批评,意见充分表达,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拨动了群众的心弦,得到了群众打心里的欢迎。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基层民主治理如何运作、如何落实,进入新时代,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不失为一项好的制度。因为它走进了老百姓的心坎,让老百姓不仅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又得到了生动的政治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参政议政的政治能力,让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体性精神得到了切实的体现。“这个报告日搞得好,今后有机会我还要参加。”村民代表向梦生参会后意犹未尽。对于村级事务公开报告日这样一个走心的制度,群众有期待也有担心。群众真心期盼这项制度能真正的长期推行下去,不走形不变样。

二、拨动了村干部的心弦,撸起袖子更有干劲了

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在帮助村干部开展工作,提高村干部本领,防止村干部腐化变质等很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拨动了村干部的心弦,为村干部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注入了新的动力。

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成为了村干部顺利开展工作的有力法宝。“我非常愿意把这个(报告日制度)继续搞下去!”马鞍村党支部书记向言奎说,“因为它可以把村民们号召起来、凝聚起来。”向言奎是一名老党员,也是致富能手,在村子里很有威望,儿子参加了2015年中国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每年2万多元的脱产工资收入,能够让他安心地、全心全意地为乡亲们服务。他向我们介绍,以前村党支部会议、村委会会议、村民大会等多之又多的会议,严重地束缚了未脱产的村干部、村民,耽误了生产,搞疲了心态,出现了代签到、经常性请假等不良现象,导致村两委会越来越无法凝聚人心、增强号召。没有了和乡亲们的沟通,没有了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何谈保障农村阵地牢牢地把握在党的手中?

以干部推工作,以工作促干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对一个季度以来村里“党的建设、工程项目、资产资金、民生事项、中心工作、群众关注的其他问题”推进以及最终的报告过程中,会出现以往没有过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以解决和整改,加之来自村民的监督与质询,工作的推进倒逼着村干部们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同时又通过设置青年人才党支部等配套措施,提升干部素质,提高他们驾驭局面的能力。马鞍村紧紧抓住村干部与党务村务之间的矛盾关系,既推进党务村务有序展开,又促进村干部能力有效提升,事更加有声有色,人也日益驾轻就熟。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保护是有力的。公开报告日就是要主动报告,主动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因为平时要接受村民的监督,每季度要接受群众的质询,无形中形成了防止村干部腐化变质发生的机制。“享受低保要符合哪些要求,有什么政策?”“9万块钱的办公经费去哪儿了?”马鞍村在报告乡亲们最关心的低保、财务支出等问题时,采用“低保有疑惑,政策来解释;财务不清楚,发票来证明”的形式让老百姓听得懂、看得见、能放心。这一系列举措既公开了村务,透明了财务,又保护了干部,使村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机制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了起来。

 

三、理顺了基层干部的心气,千头万绪的工作实现了统合提效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一方面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创新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实现治理体系的向下延伸,实现治理重心的下沉。治理下沉,相应的权力、责任、财务也要与之配套地下沉到基层。在这种新的形式下,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下,基层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和压力,有着诉不完的苦,说不完的累,干不完的活,还有开不完的会,听不完的报告,应接不暇的各种检查,基层干部心里堵着“一口气”。

问题总是眼前雾,一遇风雨便化无。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看似增加基层干部的工作力度和工作难度,实则是基层部门最大限度的合,聚合了人心,整合了事务,融合了制度,理顺了干部的心气。

通过“书记述、群众提、大家议、共监督”的形式,任意一笔花销都能追溯,任意一项政策都能落到实惠,任意一件民事都能透明。”畅通了干群关系的渠道,将老百姓与基层干部的心紧紧聚合在一起。

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在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下统筹安排、有条不紊地推进,通过将村务、党务、财务进行整合,理顺了“中梗阻”。

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实现了把“述职汇报”“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一系列制度进行融合,实现了各项制度之间的整合融合,使基层干部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主动,从而能真真正正为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创造了制度安排。

“删繁就简三秋树”。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的开创,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东西,结果减少了会议,优化了工作,融合了制度,提高了效能,凝聚了人心。

四、抓住了党中央完善基层治理的心脉:星辰大海的征途抓住了“龙头”

完善基层治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做好基层治理是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完善基层治理首先要加强党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党是领导一切的。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整合村支两委、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将党务、村务、财务等农村事务一起主动报告,改变了过去党务、村务、财务各搞各的不好做法,进一步加强了村支部的领导和权威,加强了党在农村中的领导,坚持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完善基层治理关键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党的领导要通过党建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从被动到主动的报告,将村支两委进行整合,设立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机构,实质上就是在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建工作对基层工作的全覆盖。这就是要坚持以党建为龙头,抓好“牛鼻子”,找准定位,着重发力,真正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之所以“走心”,就是把握住发挥党建引领这一重要抓手,抓住了基层治理的关键,以党建为龙头,加强党建工作对基层工作的全覆盖,发挥基层党建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做人民群众的引路人、做人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远走在时代的前列,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

完善基层治理核心是要加强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村级事务公开报告日制度就是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不仅是加强村党支部的政治建设,也是加强农村政治生活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报告日中,有些群众代表甚至一些党员只谈自己的问题、只讲自己的利益,在村支部书记的指导特别是在报告会的教育下,他们开始关心和思考村工作的大局、村组的整体利益,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使村民群众和普通党员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成长。村级事务公开报告日制度是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重要制度创举。

一项制度的探索,需要历经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甚至免不了与错误的思想、错误的倾向作斗争,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是一场漫长的长征路。村级事务报告制度已取得了当地老百姓、基层干部的认可和支持,如何巩固当前已有的成果,取得更大的支持,更好地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人民群众有智慧,广大基层干部有干劲,国家顶层设计有力量,就一定能将这项制度发展完善起来,推广普及开来。

(执笔人: 潘信林 李润硕  杨若楠 许栩)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411/9955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