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 专家观点

杨勇:坚定改革步伐 坚持开放共赢

2018年04月16日 11:30

春天的海南,天高风暖,生机无限。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全球2000多名嘉宾聚首琼岛之滨,感受“中国奇迹”,共商合作大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给出解开“中国奇迹”的钥匙。

回顾过去,他用“第二次革命”来形容改革开放给中国与世界发展带来的影响;展望未来,他向世界清晰展现了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的坚定决心和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共3次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分别为2013年、2015年、2018年。五年来,中国改革的车轮从未停止、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纵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表的3次主旨演讲,可以看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与信心,更可以看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砥砺前行、开放共赢的自信与担当。

滚动的历史潮流:变革创新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

“聚焦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给出的珍贵启示之一,也是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真谛。回顾习近平主席的历次演讲,改革创新,是一以贯之的关键词。

始终强调改革,是因为“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在2013年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有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才能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在2018年,他再次引用古语“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来阐释变革创新的重要意义:“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始终强调改革,重在揭示中国改革成功的内在逻辑。在2018年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这样总结:“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正因如此,“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始终强调改革,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创新举措的一步步探索,更展现了中国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的坚定决心。从2013年的“要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力度,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要稳步推进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为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增长提供保障”,到2015年的“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再到2018年的“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惧挑战,勇于攻坚克难。习近平主席用铿锵的话语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自信、中国的勇气和中国的智慧。

紧迫的时代课题:共同发展

“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睦邻友好的优秀基因,也是习近平主席外交思想中的一贯理念。近年来,国际形势不断变化,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回答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的勇气和智慧。

放眼全球,认清形势。五年来,习近平主席立足历史规律,准确把握了极为复杂的国际形势与紧迫的时代课题。早在2013年,他就指出:“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遍布全球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几十亿人口正在努力走向现代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面对国际形势,他提出自己的方案:“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

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共同体思想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发展。“一棵树挡不住寒风”“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是习近平主席对各国合作的生动比喻。中国与亚洲,亚洲与世界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彼此密不可分。只有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世界。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他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阐明路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协商、共担责任;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敬畏自然、珍爱地球”。

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共享经验、共迎挑战,这是中国的一贯理念,也是世界的共识。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扮演负责任的大国角色,走共同发展道路,因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愈发陈旧落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

共赢的中国方案:开放合作

中国是亚洲和世界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中国发展离不开亚洲和世界,亚洲和世界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服务于世界各国人民,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使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所取的各项成就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中国方案的必然结果。

开放合作,是中国为促进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的提供的空间与途径。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出,要积极推动亚洲和世界范围的地区合作,加快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探讨搭建地区性融资平台建设,促进区域内经济融合,提高地区竞争力。言必行、行必果。在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把开放合作设想转换为看得见、摸得着、跟得上的实际举措和行动纲领,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开放合作的领域、范围、层次也在不断扩展,五年来,习近平主席始终强调,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扩大开放、加强合作。

2015年,他承诺,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时,也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

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推出更具开放性的四大开放举措: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合作的步伐没有停歇,更没有止步,开放合作的时机、节奏和幅度根据自身发展的程度与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适,不受外界胁迫和干扰,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以共赢的中国方案造福全世界。

连贯的清晰指向:放眼未来

以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赢为主旨的博鳌亚洲论坛,立足亚洲,既着力推动亚洲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同时又面向世界,把增强亚洲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对话与经济联系作为达成目标。

中国坚持改革、扩大开放的事业没有终点,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事业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习近平主席3次主旨演讲有一个连贯的清晰指向:放眼未来。从2013年“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到2015年“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再到2018年“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未来是习近平主席关注的主轴,也是前行的动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习近平主席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稔,战略思维中始终秉持一种长宜放眼量的战略眼光。也正是基于这种对未来的审视,才能把脉当下的风云与风险、潮流与趋势、机遇与挑战,提出因应形势变迁的举措。

在放眼未来中,中国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自信。在放眼未来中,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深刻改变了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并对世界各国各地区产生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影响。但这不是乐章的终篇,“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大胆创新、推动发展,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与世界同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2018年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的前进方向。

春潮拍岸,千帆竞发,催人奋进。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聚焦改革,扩大开放,新时代,中国将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与世界携手,一路劈波斩浪,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416/9964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