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韩强: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18年04月28日 16:14

 

韩强

韩强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深刻内涵

如何理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理解这个问题之前,还要理解一个核心概念——纵深的概念。纵深,一般包括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广度上要越来越宽广,深度上要越来越深化。这是对纵深的直观的理解。但是,就从严治党来说,只有广度和深度这两个维度还不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是广度和深度的问题,还包含很多其他的方面。我认为,从“网”的概念来看可能更好理解。也就是说,织就一个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网,把所有方面都放在网的概念中,在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各个角度都要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

习近平同志对全面从严治党就曾经谈到,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还谈到,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

我也对全面从严治党做一个解读,从全面、从严、治理三个方面来看。

“全面”,一是全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二是全主体,比如说党的中央机关、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干部,都有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三是全过程,全面从严治党涉及权力运行、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此要在各个方面贯穿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从严”,一是要求要从严。无论是制定八项规定,还是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制定党内法规的目的就是要从严要求。二是措施要从严,保证查处过程中的措施要从严。从统计数据来看,十八大以来我们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以及效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从“治”的方面来看,既要治病,也要落实治党责任,将治标和治本相结合,这是全面地理解“治”。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广度上范围要更加广泛,深度上要向基层延伸,手段上要依靠依规治党,形式上要注重“常长”二字,目标上要坚持人民导向。下面我具体讲一下这几个方面。

其一,广度上范围更广泛。从全领域的角度看,我们既要在宏观上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又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各个方面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从全主体的角度看,党的建设的主体也是党的建设的对象。各级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干部既是党的建设的主体,也是党的建设的客体。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在主体的把握上要更加到位、更加到人,没有任何个人或者组织可以超乎其外,只要有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都会受到查处。从全过程的角度看,我们既要抓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又要抓党内政治生活。中央强调要抓基层的党内政治生活,这是抓到根本上了。因为只有政治生活有了改善,我们党的政治生态才会从根本上好转。

总的来讲,我们要构建一个党的领导、自身建设、组织机构、监督保障四位一体的从严治党体系。在看待党的建设时,我们往往也是从这几个体系的角度去看的。

其二,深度上向基层延伸。向基层延伸的第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解决好普通百姓身边的小官巨贪问题。为什么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这就是向基层延伸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一个重要思路。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要开展为期两年的集中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这次集中惩治和预防工作,在重点人员上,检察机关将坚决查办涉农和扶贫职能部门、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村级“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会计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这也能看出,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已经逐步把眼光向基层聚焦。既要眼睛向上看,又要眼睛朝下看。所谓眼睛朝下看,就是要聚焦和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一些问题,下大气力去解决。基层的工作人员是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的,他们的形象和所作所为对群众的影响很大。因此,解决好普通百姓身边的小官巨贪问题,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下大气力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对随意插手基层敏感事务、截留克扣基层物资经费、处事不公、吃拿卡要、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必须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这是向基层延伸的一个重要方面。

向基层延伸的第二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延伸到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中。党员干部如果在微博、微信中发表不当言论以及收受微信红包等,下一步也都要在党纪的规范约束之内了。再有,目前一些高校教师在讲课时,也会表露出一些做派——一讲西方就是先进的,一讲中国就是落后的。对于这个问题,学校现在也很重视,并给这些老师以警醒。2016年,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长表示,加大对执行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高校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传播一些不正当的言论,加强了监督检查。

向基层延伸的第三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对专项问题的查处和解决。全面从严治党会有很多具体问题、突出问题需要解决,实际上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延伸的重要体现。在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时,可以采用巡视、专项调查等方法。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意味着什么?这就说明全面从严治党是与每个党员密切相关的。每位党员在生活、工作中要自觉同党中央对表,要增强讲政治的意识,在任何场合都要谨言慎行,自觉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三,手段上靠依规治党。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是文明进步的标志。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就是人治社会。在人治社会,国家大事的决策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虽然他也有幕僚,虽然他的幕僚可以提出建议,甚至可以死谏,但如果皇帝不听,这些大臣也没有办法。所以在人治社会里,很多问题都难以解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国家事务不断复杂化与领导者能力、知识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虽然帝王都祈求太平盛世,但这种盛世却比较少,更多的还是血腥的王朝更替,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在治党方面也要越来越走依规治党的路子。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很多,一些西方政党虽然没有我们这么多的党内法规,但他们也是按照规矩来运作的——这些规矩中有的是有条文的,有的是约定俗成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政党就没有办法正常运作。这是从宏观上讲的一个情况。

从我们党来讲,有两个方面需要强调。首先,加强党内法规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中,全面、从严、治党这三方面都需要有法规制度的标准。比如说全面,包括哪些人、到什么程度、针对哪些权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党内法规的方式来确定。比如说从严,按什么规矩来办事、违反什么行为应该受到什么处理,这也需要通过党内法规的方式来确定。全面从严治党其实就是内在地要求我们要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如果没有党内法规建设,这些要求也就没有办法落地。

其次,加强党内法规建设也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在哪?就是建立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矛盾、解决问题,使党的肌体始终保持健康。

 

其四,形式上重“常长”二字。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就在“常长”——经常抓、长期抓。“常长”二字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从反腐败来看,既要在“常”字上下功夫,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也要在“长”字上下功夫,就是要长期抓,要坚持不懈、长期作战,要有耐心和恒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关键是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怎样抓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落实,就谈不到全面从严治党,所以“常长”二字在落实上是至关重要的。

在落实“常长”二字时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上下齐心、上下一起抓。通过这种上下齐心、上下一起抓,使中央八项规定得到很好的实施,成为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非常重要的典范。二是要注重大小兼顾的问题。在落实“常长”二字时,既要注重大的方面,同时也要着眼于小的问题,挂一漏万不行,抓大放小也不行。我们要重视大的方面,但是小的方面也不能忽略,因为小的方面对大的方面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像基层的问题、小官巨贪的问题、平时的言论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都是小问题,但这些小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关于“常长”两个字,刘云山同志也多次强调。刘云山同志指出,要拿出管用有效的措施,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改作风,切实解决“只说不做、虚晃一枪”的问题。要不折不扣地改作风,不搞变通、不耍花样,切实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人民群众对改进作风普遍赞同,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必须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坚持常态化、长期抓,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步步深化、久久为功,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凝聚人民群众、推进事业发展。所以说,“常长”二字做好了以后,不仅作风建设能够明显好转,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也会得到落实。“常长”二字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关键一招。

其五,目标上坚持人民导向。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目标,建立起了无产阶级政党,而且这个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我们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人民至上,并从这个角度来定位我们党的任务,也从这个角度来确定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从严治党的问题。我们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做的一切都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转移,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转移,这是人民导向目标的一个基本要求。

要落实好人民导向的要求,就要深入人民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怎么能够知道人民的利益、愿望是什么?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才能够了解人民的利益、愿望,而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的过程其实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一直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法宝,没有科学的调查研究,就无法很好地使我们制定的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所以说,开展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功,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当然,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掌握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此外,还要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常抓不懈。

 

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已有的党的建设的基本做法,要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工作,还要注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政治上要强化“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如果将“四个意识”归结为一点,就是讲政治,而讲政治实际上就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那么,领导干部讲政治体现为什么?就体现为领导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能做糊涂人。具体说,就是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细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讲政治的前提是懂政治。

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什么叫懂政治?就是要知道政治是什么。政治这个概念有着非常复杂的内容,但总的来讲,就是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它包括政治目标、政治价值、政治内容、政治手段、政治方法等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中国特有的民主政治形式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讲政治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讲政治的前提是要懂政治,要知道我们要讲的政治是什么样的政治,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第二,讲政治的根本是坚持人民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是什么?什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什么是立场?就是人民群众的立场。

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空想的?就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阶段没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没有找到人民群众这个社会变革的力量,所以它是空想的。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从空想变成现实?就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人民群众这一力量,能够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依靠广大工人阶级来实现社会变革。为什么毛泽东同志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我们的力量之源在哪儿?说到底就是发现了人民群众这样一个力量之源。毛泽东同志多次谈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本。正是因为我们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我们党领导的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才变得有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所以说,人民的立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也是衡量是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尺度。

在理解坚持人民利益时,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要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和平、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些都是我们的根本利益。当然,从国家的角度讲,我们讲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但是从具体的地区、单位的角度来讲,还有一些人群的区别。所以我们还要尊重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确定根本利益时,要站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看待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根本利益问题。二是要坚持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有区别的,长远利益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三是要坚持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的集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多元化的,有的强调政治,有的强调经济,有的强调文化,有的强调环境,我们对这些要有一个很好的分析,要有一个整合,不能抓住一个方面就认为它是根本利益或者是长远利益去实践。我们要对利益的整合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要明确哪些是当前要解决的,哪些是长远要解决的,对这些利益要有估量、评估,这样才是更好地站在人民立场上的体现。

第三,讲政治的核心是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现在尤其需要强调这一点,因为从理论上来讲,我们党的团结统一是用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和纪律来保证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有力量?说到底就是有民主集中制,有党的纪律。列宁曾经说,无产阶级没有什么其他的武器,唯一的武器就是我们的组织纪律性。工人阶级为什么有力量?为什么说工人阶级是一个先进阶级?说到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就在于他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根本所在,是与农民阶级不同的。从历史角度来讲,无产阶级政党什么时候最有力量?就是团结统一的时候。而当内部出现分裂、出现不一致的时候,就难以实现革命的目标。

党章强调: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我们这个党为什么是团结统一的?为什么是有力量的?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党的集中统一是靠各种各样的纪律来保证的,当然最根本的还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为了保持我们党的集中统一,我们必须要同一切违背党的集中统一的倾向做斗争,包括查处周永康、徐才厚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这些人就是违背政治纪律、不讲政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注重政治上集中统一的政党来说,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是非常大的问题,一旦出现这种行为必然要受到党的纪律的惩处。习近平同志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高级干部一旦犯错误,造成的危害大,对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大”。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政治意识这根弦一定要绷紧,绝对不要在政治上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

第一,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是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统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出一个建党口号——支部建在连上。支部建在连上,既是思想建党的典范,也是制度建设的典范。支部建在连上充分地保证了我们党对军队的领导,同时也实现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

第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的突出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有很多特色,包括为党为民的情怀,包括注重顶层设计、注重抓落实。实际上,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的一个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他还强调,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要的论述。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写了一些文章。我认为“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这个思路我们要坚持,同时还是要拓展和深化。怎么拓展和深化?我提了几个思路。在哲学上有一个中介,中介是不同事物之间联系的桥梁、结合的纽带。婚介所就可以说是婚姻的一个纽带,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中介机构。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这种中介机构?因为它可以把供方和需方联系起来。实际上在党的建设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样一种思路,通过大量的中介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要求结合起来。什么可以作为中介?党的领导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中介。党组织制定一个重大决策、查出一个大案要案、取得一个具体的工作成绩,实际上这些都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结合的成果,因为它既体现了党的领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体现了我们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取得了工作进展。这种结合是无处不在的,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结合的思路。还有一个思路,就是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一个结合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了很多思路,包括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为什么要把这几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我认为这就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把几个事物结合起来推进工作的创新性思路。这种思路,习近平同志讲的比较多叫作融合创新。这种融合创新也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统一的一个很好的思路。当然,这两个思路是我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出于一种学术的思考提出来的。

 

(三)全面推进依规治党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一个政党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备程度,是其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严治党只有一个基本途径,就是依照党内法规制度。

关于全面推进依规治党,需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包括修改党章、制定准则和条例等,但是真正步入快车道、进入体系化发展阶段,还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眼顶层设计做了大量工作。在这个方面习近平同志也作了很多重要论述。他说,“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印发了很多文件,作出了依规治党的谋划和部署。比如说,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央八项规定就是依规治党的一个很重要的文件。再比如,2013年8月,中央决定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同年11月出台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2017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

第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全面推进依规治党的重要内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个新词,以前我们很少用这个词汇。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个角度谋篇布局,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一个创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201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强调了“四个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制度不断完善、干部人事制度不断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同时围绕“四个不断完善”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任务。

第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关键性的党内法规。通过梳理党内法规条例,能得出什么结论?一是近年来党内法规建设是以党内条例为重点的。从党内法规体系的角度来讲,条例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二是现在党内条例已经涉及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这些条例的体系性、系统性程度已经得到空前提高。2017年7月,由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已经中共中央批准实施。这个条例的出台很及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近些年出台了很多党内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内问责条例,这些条例都是党内约束机制方面的条例,所以现在也要有激励机制,这说明我们出台的党内条例越来越全面、越来越体系化。

第四,切实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统一性和权威性。要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要对党内法规制度做集中清理,不能有效的和无效的、科学的和不科学的都在这里“一锅烩”,这样会极大地影响党内法规的权威性。因此我们首先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在2012年6月,中共中央部署开展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经过清理,废止322件,宣布失效369件,二者共占58.7%;继续有效的487件,其中42件需适时进行修改。通过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集中清理,解决了党内法规制度中的一些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后面工作的开展。第二个问题,加强执行力建设。加强执行力建设,需要强调执纪部门的权威性和执行力。近些年,我们一直在进行纪检体制改革,包括把属地管理改成双重管理。

此外,还要特别提到的就是巡视工作的权威性以及加强巡视工作对加强党内法规执行力的功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开展12轮巡视,对277个地方、单位党组织进行“政治体检”,对16个省区市进行“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机动式”巡视。中央12轮巡视共处理来信来访159万件次,与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话5.3万人次,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等重大问题线索都是巡视发现的;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省区市党委完成对省辖8362个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巡视全覆盖。62个中央单位探索开展巡视工作。巡视工作在强化党内法规执行力方面的确功不可没。

 

(四)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问题导向。针对作风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八项规定就是从问题切入、坚持问题导向的一个重要的、成功的案例。为什么反腐败斗争能够取得阶段性胜利?这与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抓住了一些重大的突出的问题有很大关系。比如说,我们通过巡视发现问题,通过党内民主反映问题,然后通过抓政治纪律查处一些违背政治纪律的案件,当然这里还有很多是经济案件。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非常注重问题导向、注重干部当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在基层干部中是比较突出的,针对这些问题,基层单位也想了一些方法,比如制定干部召回制度。什么是干部召回制度?就是对不合格的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培训以后再确定其去留问题。从实践来看,实行干部召回制度还是非常有效果的。因此,在处理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时,要抓住当地、本单位的一些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想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一个重点。首先,要对各个单位党内政治生活中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比如像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庸俗化、圈子化问题,包括不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我们要围绕这些问题去解决,这才是真正的坚持问题导向。实际上,坚持问题导向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思路,只有首先从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切入,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推进,我们工作的局面才能够真正打开,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五)务求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

任何工作有一个基本的着眼点,就是人民满意,这也是人民立场的根本要求。所以说,不管是什么工作,包括从严治党在内,都要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

习近平同志在上任伊始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过头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党领导的各项工作,都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都是按照这个原则和要求开展的,比如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比如在经济工作中出台的重大策略,再比如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际上都体现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要求。当然,全面从严治党其实就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和期盼。

从目前情况看,就是我们要着力把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成人民满意的工程。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建成人民满意的工程,全面从严治党也不例外。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到:“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伟大的工程”。现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其实就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集中展现。

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讲了一段话,下面和大家重温一下,他说:“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非常感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8/0428/9984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