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家风建设,能够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从而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细]
时间:2021-12-03 15:24
查看:567次标签:李建华孙健民事立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条款
要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人心、暖人心、正人心、齐人心并不容易,一方面需要有深层次的整体推进,另一方面需要我们每个人深层次接纳与践行。...[详细]
时间:2021-01-07 14:53
查看:773次标签:核心价值观李建华深入人心
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详细]
时间:2019-12-09 09:59
查看:547次标签:李建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观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里面最为根本的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人为核心,围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注重劳动实践和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形成的重要作用,从人的现实性出发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具...[详细]
时间:2019-12-09 09:26
查看:560次标签:李建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方向
只有坚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真正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的战略部署,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最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详细]
时间:2019-12-09 08:47
查看:834次标签:李建华公民道德社会主义
劳动在创造人的同时,也创造了人这个道德主体,以及由此而展开的各种伦理关系。就此而论,劳动是思考伦理道德问题的基点,劳动伦理应该是伦理学研究的“元问题”。...[详细]
时间:2019-06-03 08:59
查看:369次标签:李建华权利劳动伦理关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在物质上要强大起来,在精神上也要强大起来。习近平同志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详细]
时间:2018-12-27 10:23
查看:607次标签:李建华伟大民族精神精气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在物质上要强大起来,在精神上也要强大起来。习近平同志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详细]
时间:2018-12-27 09:30
查看:559次标签:李建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通过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构筑好中国精神,目的是彰显中国力量,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有效指引。...[详细]
时间:2018-10-19 10:10
查看:1074次标签:李建华新时代中国精神
锡矿山地区还有贫困人口2604人,贫困村3个。我们结合乡村振兴,重点抓好贫困村和贫困群体的脱贫攻坚,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今年减少贫困人口1317 人,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详细]
时间:2018-07-02 09:01
查看:425次标签:李建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如果我们把奋斗作为幸福的重要来源,也许是把奋斗当成了获取幸福的手段或者措施,但如果我们视奋斗本身就是幸福,那就实现了幸福论问题上手段和目的的伦理统一。...[详细]
时间:2018-04-26 13:37
查看:939次标签:李建华奋斗幸福观美好生活
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共享经济:从‘资本风口’到商业的本质”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详细]
时间:2018-04-11 13:56
查看:1306次
标签:博鳌亚洲论坛共享经济李建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理应是一个品德高尚之人。道德定力是一种在道德上坚定不移的行为能力,是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的能力,是能够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慎独慎微、心存敬畏的能力,是在面对诱惑或身处困境时依然坚守道德底线的能力。...[详细]
时间:2018-02-22 13:21
查看:667次标签:李建华新时代道德信念
伟大的时代既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实践创新,伟大的理论创新必将引导伟大的实践创新。政治学和伦理学作为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建构,其中伦理对政治的建构,使得政治朝着更加道德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实现政治的最高目的。...[详细]
时间:2017-12-11 10:00
查看:455次标签:李建华政治伦理学新时代理论创新
政治的伦理特质在中国文化中也得到了充分阐发。孔子就提出“政者,正也”的命题,政治天然具有追求“仁”的伦理向度,而且从政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政以德”成为我国传统政治的核心话语。...[详细]
时间:2017-12-11 09:59
查看:485次标签:李建华政治伦理新时代伦理道德
就社会治理的主体而言,人民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主体。我国的社会治理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就是生活富足、身心健康、国安家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概括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内容。获得感意味着人民可以得到充足的社...[详细]
时间:2017-11-15 10:38
查看:722次标签:李建华美好生活社会治理体制
气节在传统文化的古籍中又叫名节、节操、德操、操守、志节等等,它是指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原则性和道德上、政治上的坚定性。...[详细]
时间:2017-07-11 14:02
查看:771次标签:李建华道德定力道德信仰道德能力
道德信仰是道德定力的前提性条件。党员领导干部树立道德信仰,就要相信人类社会充满美好和善良,相信正义总会战胜邪恶,不要因为个别的、暂时的丑恶现象而迷失双眼、丧失信心,甚至善恶颠倒、是非不分。...[详细]
时间:2017-07-10 13:43
查看:646次标签:李建华领导干部道德定力自律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部署与安排,都彰显了底线思维。...[详细]
时间:2017-05-04 15:17
查看:770次标签:李建华治国理政科学思维底线思维
习近平同志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我们党治国理政既要面向当下和未来,又要承续历史,从而不断书写新的历史篇章。...[详细]
时间:2017-04-26 09:57
查看:659次标签:李建华治国理政马克思主义四个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