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作者

关于民俗的相关内容查看全部标签

  • 民间艺术的当代形态及其多元共生性

    在当代社会,民间艺术不仅没有衰微、消失,反而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多元形态。民俗形态的民间艺术不再与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仪式活动紧密相联,而是成为民众日常的审美表达。遗产形态的民间艺术是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的活态传承。审美化形态的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遗产化之后的创...[详细]
    时间:2025-02-21 14:44 查看:103次标签: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文化建设民俗

  • 春节,一部分人选择“走南闯北”

    春节,作为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变的是形式。除了旅行过年,看“村晚”、网购年货、集五福等正在成为春节集体记忆。不变的是文化内核。人们对团聚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恒主题。正如著名民俗学家刘魁立所言,“无论过年的方式如何变化,由人和人之间关系而产生的...[详细]
    时间:2025-02-12 11:05 查看:381次标签:北京网友说春节年味儿旅游民俗

  • 春节,一部分人选择“走南闯北”

    春节,作为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变的是形式。除了旅行过年,看“村晚”、网购年货、集五福等正在成为春节集体记忆。不变的是文化内核。人们对团聚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恒主题。正如著名民俗学家刘魁立所言,“无论过年的方式如何变化,由人和人之间关系而产生的...[详细]
    时间:2025-02-12 11:05 查看:917次标签:北京网友说春节年味儿旅游民俗

  • 四地非遗齐亮相 民俗展演贺新春

    2月2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共同举办的“民俗展演闹红火 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拉开帷幕。活动汇聚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广东四地的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广大观众奉上多场精彩纷呈的非遗民俗展演。...[详细]
    时间:2025-02-03 08:47 查看:471次标签:非遗民俗新春

  • 四地非遗齐亮相 民俗展演贺新春

    昨天(2月2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共同举办的“民俗展演闹红火 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拉开帷幕。...[详细]
    时间:2025-02-03 08:40 查看:83次标签:非遗民俗祝贺新春

  • 【云上中国节】“破五”祈祥瑞,祥年赴新程

    新春佳节,时光流转至正月初五,这一日,俗称“破五”。在这一天,农历新年前几天的诸多禁忌宣告破除。民间在这一天有着“送穷”“接财神”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蕴含着破除旧岁束缚、迎接崭新气象的深刻寓意。...[详细]
    时间:2025-01-26 12:34 查看:615次标签:耿向楠民俗习俗

  • 微视频丨年的味道

    春节临近,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喜庆与活力。中国人过年,讲究的是年味。...[详细]
    时间:2025-01-24 10:05 查看:132次标签:微视频春节过年民俗

  • 中国文化与新年的完美邂逅——当“非遗”遇上春节
    中国文化与新年的完美邂逅——当“非遗”遇上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它承载了人民群众最热烈的情感、最美好的期盼。春节包括了众多民俗活动和非遗实践,这些民俗与非遗,让年味更浓,让生活更美,也留下了浓浓的乡愁。202...[详细]
    时间:2025-01-22 16:23 查看:3661次
    标签:春节非遗文化民俗节日

  • 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年味儿” 春节特色民俗“圈粉”海外游客

    为进一步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关注山西、到山西旅游,结合春节申遗成功契机,近日,山西文旅国际推广活动在太原举行。...[详细]
    时间:2025-01-22 14:47 查看:53次标签: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民俗

  • 时代变迁中的春节民俗文化

    春节源于农耕生产和宗法家族,其最主要的主题是感恩、庆贺和祈福,为了表达这三个主题逐渐形成了各种仪式活动。春节属于民俗文化,表现为外在的生活方式和内在的文化意蕴,尽管有些外在的仪式活动发生了改变,但文化意蕴并未改变,经历了长期沉淀的春节主题(内核),深深扎根于中...[详细]
    时间:2024-02-20 15:17 查看:371次标签:春节民俗中华文化时代变迁

  • 龙腾瑞气 燕贺春风
    龙腾瑞气 燕贺春风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表征,民俗是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详细]
    时间:2024-02-14 07:20 查看:174次
    标签:中华传统文化民俗中华文明

  • 联播+|粽香万里飘太空 民俗久远寄情长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作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是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盛宴,更承载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对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文化标识倾注关怀。...[详细]
    时间:2023-06-23 08:21 查看:235次标签:联播+端午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

  • 联播+丨传统佳节,跟着总书记一起品味民俗

    联播+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划龙舟、吃粽子、浴兰汤这些传统民俗,是端午节最鲜明的标志。...[详细]
    时间:2021-06-14 09:01 查看:235次标签:总书记传统佳节民俗

  • 品民俗 迎端午
    品民俗 迎端午

    端午佳节将至,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第三幼儿园开展“品民俗 迎端午”主题活动,通过划“龙舟”、巧手制作小香包、包粽子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详细]
    时间:2021-06-11 11:07 查看:365次
    标签:民俗端午文化

  • 包粽子
    包粽子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详细]
    时间:2021-06-02 16:52 查看:435次
    标签:端午民俗包粽子

  •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详细]
    时间:2021-06-02 16:51 查看:494次
    标签:端午民俗挂荷包拴五色丝线

  • 悬艾叶菖蒲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详细]
    时间:2021-06-02 16:50 查看:493次
    标签:端午民俗悬艾叶菖蒲

  • 佩香囊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详细]
    时间:2021-06-02 16:49 查看:493次
    标签:端午民俗佩香囊

  • 赛龙舟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的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在中国南方很流行,相传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详细]
    时间:2021-06-02 16:48 查看:511次
    标签:端午民俗赛龙舟

  • 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端午传统民俗项目

    端午将至,河南滑县通过开展“小手包粽子 快乐过端午”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节日氛围。老师们泡糯米、切蜜枣、拌馅料……准备就绪,孩子们都围过来跟着老师一起学包粽子。...[详细]
    时间:2020-06-24 10:00 查看:326次标签:端午民俗粽子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