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指出,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应以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不断增强监督合力...[详细]
时间:2014-11-21 10:23
查看:1644次标签:潘盛洲依法治国法律人人平等
宪法实施除了法律和制度安排的强制推动之外,行为主体内心的信仰和自觉实施更为基础。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培育全民宪法信仰,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宪法、模范遵守宪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把宪法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详细]
时间:2014-11-18 15:39
查看:1004次标签:桂理昕法律宪法十八届四中全会
名人论战其实有其原则和边界。无论名人论战的内容是什么,也无论论战的名人是否都为专业人士,名气是否相当,只要他们把握住论战的边界,就可以让论战成为社会议题设置的一种方式与手段。...[详细]
时间:2014-11-17 17:03
查看:280次标签:名人论战乾羽法律
宪法是根本大法、是母法、是具有最高权威的法律,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体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武器。但在实际生活中,它还没有得到认真的遵守、执行和实施。现在,人们普遍感到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还有很大的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权大于法、以言代法、...[详细]
时间:2014-11-15 14:47
查看:2249次标签:黄进中国政法大学宪法法律
在法治社会,法律职业思维与大众生活思维形成鲜明对照。技术理性和专业逻辑是法治所要求的。它是经法律专业训练的结果,主要表现在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思维。在法治要求之下,它也扩大到了代表政府执法的公务员甚至更广泛的范围。...[详细]
时间:2014-11-15 14:28
查看:2538次标签:孙笑侠公权力法律法治思维
党是肩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党员是有着特殊政治职责的公民。宣誓入党,也就意味着多尽一份义务,就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要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严的措施管住干部,确保党的纪律成为刚性约束。也就是说,成为党员你就得让出一部分个人权利,党是中国工...[详细]
时间:2014-11-15 14:02
查看:6918次标签:宪法法律党的领导法治中国
推进严格司法,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好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两项工作机制,确保谁办案谁负责,谁违法谁担责。《决定》对此明确规定:“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详细]
时间:2014-11-14 09:17
查看:991次标签:周强依法治国司法改革法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具体到法治路径上,我以为就是要从以形式法治为主的“立法中心主义”,走向以实质法治为主的“执法中心主义&rd...[详细]
时间:2014-11-11 09:54
查看:873次标签:强国法治大国法律傅达林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执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靠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严明二字要害在执行,要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详细]
时间:2014-11-10 09:20
查看:385次标签:党规党纪中纪委法律
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仅要知法懂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也要增强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监督他人守法。...[详细]
时间:2014-11-09 13:04
查看:456次标签: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法律
敬畏法律,是因为法律作为限制公权力的利器,是约束官员恣意妄为、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枷锁。从一定意义上讲,依法治国的精义在于依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民”。...[详细]
时间:2014-11-07 14:45
查看:408次标签:官员鬼神法律
法,作为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治理工具,本该为广大民众所知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及社会成员自觉规范行为的准绳。然而,根据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发现,民众对地方立法工作的知晓度很低,有的甚至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知”的状态。...[详细]
时间:2014-11-06 10:39
查看:1013次标签:立法地方民主法律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3日闭幕,并发表公报。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海外媒体解读为依法治国“升级版”方案。在外媒看来,会议将为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详细]
时间:2014-11-06 10:22
查看:385次标签:制约公权力十八届四中全会法律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营造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就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疆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来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详细]
时间:2014-11-05 14:11
查看:407次标签:新疆法治社会法律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是法治观念从良法到善治的根本转变。从善治的角度来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关键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公报》出现频次最多的词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就是贯彻在社会主义法治的“...[详细]
时间:2014-11-05 13:56
查看:1332次标签:法治法律治国理政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是对法治理论的重大突破。从构建静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构建动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质上是法制现代化向法治现代化的转变。法制现代化致力于法律价值——规范体系的变革,法治现代化则注重法律实施——治理体系的变革。...[详细]
时间:2014-11-04 15:14
查看:720次标签:法治法律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
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这是该法自1989年制定后作出的首次大修,修改后的行诉法将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详细]
时间:2014-11-04 14:53
查看:417次标签:必修法治依法治国法律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防治污染物,生态文明也不是不发展,而是要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方式实现发展,从而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因此,生态文明的法律制度,不仅要求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要实现从改造自然转变为有效约束人的开发行为,也要求经济方面的法律要实现从...[详细]
时间:2014-11-04 14:12
查看:1276次标签:生态环境法律杨伟民全会决定
文化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宣传文化领域依法执政的具体体现。加强文化立法、完善文化法律制度,不仅是推进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细]
时间:2014-11-04 13:48
查看:1188次标签:制度法律文化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在全社会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信仰,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详细]
时间:2014-11-04 11:14
查看:741次标签:法治法律十八届四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