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语中,“诚”、“信”、“忱”、“直”、“质”、“忠信”等语词都是表达诚信的基本概念,但重心又有所不同,就“诚”、“信”而言,前者强调理性个体的内在修为,“诚”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根本;后者则是一种关系的表述。...[详细]
时间:2016-09-26 14:10
查看:1153次标签:付子堂诚信法治德性修养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但是,这一指导的本身就是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必须寻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问题的内在逻辑及其在中国环境应用的方法与路径。...[详细]
时间:2015-09-30 09:36
查看:858次标签:付子堂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法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通史》
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能够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法治工作各个环节有机配合;使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法治工作基本格局有序展开。...[详细]
时间:2015-04-16 16:30
查看:3490次标签:付子堂法治保障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重大任务,并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五大要素构成,其中之一就是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法治保障体系是...[详细]
时间:2015-04-16 12:49
查看:2686次标签:付子堂法治保障依法治国法治新起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青少年处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基础阶段,是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事关现代合格公民的有效培育,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详细]
时间:2015-04-15 09:07
查看:508次标签:付子堂青少年法治教育国民教育体系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全...[详细]
时间:2015-03-23 13:25
查看:448次标签:依法治国付子堂法治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于经济决定法只应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来理解。恩格斯认为,经济是推动法的发展的最强大动力,但并不是自动发生作用。经济对法的决定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中介环节才能实现。...[详细]
时间:2015-02-26 09:25
查看:965次标签: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关于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2012年8月31日修改的民诉法体现了近年来对于重大环境污染损害公众利益诉求的回应,明确规定对因破坏环境导致环境污染引发的纠纷,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制度对于环境权的司法保障是一个重大突破,对环境保护法的201...[详细]
时间:2014-12-10 10:29
查看:1205次标签:付子堂依法治国保障人权司法改革
法和国家都是人类历史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私法和私有制是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形式的解体过程中同时发展起来的。”...[详细]
时间:2014-12-08 14:39
查看:6077次标签: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付子堂法律经济规律
1845年秋至1846年5月左右,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德意志意识形态》书稿,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1848年1月,《共产党宣言》写作完成,并于次月在伦敦以德文出版。于是,三十而立的卡尔·马克思和年仅二十八岁的弗里德里希&...[详细]
时间:2014-12-08 09:39
查看:824次标签: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核心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现实的历史中,那些认为权力是法的基础的理论家和那些认为意志是法的基础的理论家是直接对立的……那些决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个人的物质生活,即他们的相互制约的生产方式和交往形式,是国家的现实基础,而且在一切还必需有分工和私有制的阶段上,都是...[详细]
时间:2014-12-08 08:37
查看:3256次标签:马克思主义法学法治思维付子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这对进一步深化法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应尽快启动相关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在全国高等法学院校开...[详细]
时间:2014-11-13 11:54
查看:446次标签:付子堂教育实践活动改革开放
马克思在早期把自由和理性作为分析法律现象、探讨法律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理性法、自由法观念像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早期的法学著作之中。马克思早期的法学思想迈出了从唯心主义的理性法律观过渡到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第一步。没有马克思早期的法律观,也就不会有成熟的马克思...[详细]
时间:2014-11-10 10:37
查看:1486次标签:马克思法学思想付子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实践表明,社会转型必然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健全完善,必然伴随着法治精神的日益深入人心。...[详细]
时间:2014-11-10 09:38
查看:333次标签:北京法治改革付子堂
只有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分清轻重缓急,拿出法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保证改革举措与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同步推进,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与法制改革齐头并进、互为促进。...[详细]
时间:2014-02-12 13:02
查看:370次标签:付子堂法制改革法治中国建设
法制改革决不能破坏国家的法制统一,而必须做好新法与旧法之间的衔接,做好法律的横向统一、纵向协调,保证各法律部门之间、各法律层级之间、中央与地方法律改革之间相协调。付子堂:用法制改革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思路是及时依宪修宪、依法立法、依法改法、依法废法,完善中国...[详细]
时间:2014-02-12 09:58
查看:334次标签:付子堂法制改革三中全会
民生话语体系的真正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视民之生计疾苦的不在少数,如《左传》、《论语》、《礼记》中均有孔子及其弟子关于请求当时国君轻徭薄赋,使民休养生息的话语,并将其上升到了君民关系的高度;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学派,主张无为的道家学派,秉持的...[详细]
时间:2014-01-10 09:10
查看:389次标签:付子堂民生话语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应该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要进一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全面深化改革要依法而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要用法律制度加以巩固。...[详细]
时间:2013-12-10 09:19
查看:1626次标签:付子堂陈建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全面深化改革
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方略至今,我国法制化进程明显加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业已建成,但整个社会法治精神缺失的现象仍令人忧虑。一面是民众日益强化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一面却...[详细]
时间:2013-08-14 14:21
查看:1965次标签:付子堂赵树坤中国法治精神信仰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