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一再提及“纸上谈兵”和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史教训,值得各级领导干部深思。...[详细]
时间:2019-09-05 16:02
查看:397次标签:习近平领导干部典故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只有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知道了自己要到哪里去,才不会走弯路,更不会走错路。不同选择曾经给世界带来迥异的历史轨迹,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详细]
时间:2018-11-19 09:16
查看:762次
标签:习近平用典学国学典故
该谜由“断丝”猜得“丝字旁”,“三”字移形换位,其“一”迁出,合“古”字为“吉”,联得“结”字;再以“儿”字明企,同剩下的“二”字组成“元”字。这样,经过一番离合组凑,谜底“元结”便呼之而出了。...[详细]
时间:2018-09-13 14:26
查看:553次标签:中秋灯谜唐代诗人元结典故
夜已深,雨点还在敲击着竹叶。我辗转于床,蓦然想起了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详细]
时间:2018-09-07 08:43
查看:350次
标签:张雄文时光郑板桥典故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在开幕式演讲中,习近平引经据典,与非洲各国人民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详细]
时间:2018-09-04 11:02
查看:420次标签:习近平中非合作典故
“鼎”在中国的文化中,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后人常用“问鼎”表示觊觎政权,用“定鼎”表示建立政权。当然,“问鼎中原”更多用来表示雄心壮志、志向不凡、信心满满。那么,“问鼎中原”这...[详细]
时间:2016-08-03 14:13
查看:2719次
标签:张小锋成语故事问鼎中原成语背后的故事典故
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应在做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同时,向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包拯学习,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敢抓敢管、严抓严管,既打“老虎”又拍“苍蝇”,对违反党纪国法的腐败行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详细]
时间:2016-07-18 16:05
查看:5094次标签:古语廉洁奉公为国为民纪检监察每日一典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宣讲家网文化博览栏目特别推出《成语背后...[详细]
时间:2016-05-25 13:27
查看:5973次
标签:张小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典故成语背后的故事成语故事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宣讲家网文化博览栏目特别推出《成语背后...[详细]
时间:2016-05-25 13:23
查看:3627次
标签:张小锋成语故事典故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成语背后的故事
纵观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的重要演讲、署名文章和寄语,他多次引用古典诗句、谚语、典故来阐述思想,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殷殷期望,寄意深远。值此岁末年初,整理了习近平主席2015年讲给世界的15个典故,以飨读者。...[详细]
时间:2015-12-30 10:12
查看:2158次标签:习近平典故国学世界
所谓灵活用典就是用活典不用死典,引明典不引暗典,去滥典品经典,化典义证新意。有的典故深涩难懂,言者懵懵,听者昏昏,是所谓死典,而有的典故内涵深刻,指向明晰,是所谓活典。...[详细]
时间:2014-06-05 09:08
查看:481次标签:领导干部典故
这是唐代《朝野佥载》里记载的一个小故事:
房玄龄怕老婆很有名,一直不敢娶小妾。
有名到唐太宗想赏几个美女给自己的爱卿,结果连一向正直的魏征都说:“这个恐怕不妥,皇上你这是害老房啊,要是让他家那口知道了,老房不得安生...[详细]
时间:2013-07-10 11:10
查看:1211次标签:吃醋典故房玄龄
八拜之交,大家对这个词都很熟,就连香港B社会拜把子认兄弟也要行八拜之礼,一般人都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礼,但其实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
头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第二拜:廉颇相如刎颈之交;
第三...[详细]
时间:2013-07-08 13:14
查看:528次标签:八拜之交典故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他离开这个世界将近37年,对他的功过已有评说,但对作为文章家的他还研究不够,这笔财富有待挖掘。毛泽东说,革命夺权靠枪杆子和笔杆子,但他自己却从没拿过枪杆...[详细]
时间:2013-02-28 14:06
查看:2091次标签:梁衡毛泽东文章笔杆子典故政治领袖文章大家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