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把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管理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在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详细]
时间:2022-08-02 14:28
查看:242次标签:樊锦诗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敦煌文化
2020年10月13日,在广东省汕头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来到侨批文物馆,了解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侨批文物馆时任馆长林庆熙,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侨批历史和潮汕华侨文化。...[详细]
时间:2022-07-21 16:01
查看:224次标签:近镜头习近平广东考察潮汕华侨文化文物保护
平语近人,常读常新。5月1日起,新华社第一工作室推出“平语近人”创意海报,与您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感悟总书记的思想风范和博大情怀。...[详细]
时间:2022-06-16 14:58
查看:229次标签:平语近人文物保护文物工作
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逛博物馆时,你也许会看到一些非常长的文物名字,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读下来却一头雾水。...[详细]
时间:2022-05-18 13:49
查看:174次标签:国际博物馆日文物保护名字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其中提出,在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麦积山石窟等重要石窟寺开展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效应的综合性文物保护工程,打造数字化精品展示项目。同时还要求到2035年,建立完善的石窟寺保护体系,全面...[详细]
时间:2021-12-16 17:24
查看:218次标签:聂书江石窟寺文化文物保护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详细]
时间:2021-11-09 08:46
查看:274次标签:国务院办公厅文物保护科技创新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增一批文物资源、新建一批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及科技创新将达更高水平,推动实现从文物资源大国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详细]
时间:2021-11-04 10:18
查看:242次标签:“十四五”文物保护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广西考察时曾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承德博物馆就是这样一所充分展示承德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多方面成就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丰富了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加强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传承。...[详细]
时间:2021-08-25 13:55
查看:285次标签:习近平承德考察调研文物保护文化遗产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详细]
时间:2021-04-01 09:59
查看:1506次
标签:陈倩革命文物文物保护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详细]
时间:2021-03-30 13:49
查看:445次标签:习近平革命文物工作革命文物文物保护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珍视革命历史,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各部门各地区加强协作、积极作为。进入新时代,革命文物焕发新生机,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老区发展的活力源泉。...[详细]
时间:2021-03-30 09:05
查看:641次标签:红色基因革命文化革命文物文物保护
中轴线申遗文本年内基本完成,组织完成第九批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推进三条文化带建设……北京市文物局近日发布2021年工作要点,为文物保护列出“任务单”。今年,本市还将组织实施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编制保护修缮五年行动计划。...[详细]
时间:2021-03-24 10:15
查看:261次标签:中轴线申遗文物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价值珍稀却又命运多舛。在其1650多年的历史上,有辉煌有沉寂,也有过一段“吾国学术之伤心史”——近400年无人管理、任凭损毁、屡遭破坏偷盗。...[详细]
时间:2020-12-22 13:52
查看:493次标签: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典型案例
2020年12月1日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铜像也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详细]
时间:2020-12-03 11:40
查看:563次
标签:李娅马首铜像文物保护
让历史文物资源活起来,让文化网络空间亮起来,让民族精神内核传下去,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详细]
时间:2020-10-13 14:02
查看:306次标签:文物保护数字互联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只有保护和传承好中华文化的每一个“构件”,才能守护好华夏之光,保护好文化之魂,更好地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详细]
时间:2020-10-13 09:31
查看:575次
标签:陶玉文物保护民族自信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老城是北京历史文化凝聚融汇、传承积淀的文化宝藏,需要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的全过程。在老城的腾退保护中要依法拓展多元化解决途径,通过法律途径规范文物的活化利用;依托社区治理充实老城保护执法方式,通...[详细]
时间:2020-09-04 09:03
查看:381次标签:全国文化中心北京老城文物保护法治思维
5月11日傍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详细]
时间:2020-05-12 11:21
查看:390次标签:习近平考察文物保护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里的天龙山,海拔1700米,其山腰处的天龙山石窟享有“龙飞天宇摸星斗,窟凿石崖见斧工”的美誉,是中国十大佛教石窟之一。遍山松柏葱郁,溪涧清流潺潺。正是在这古迹众多、风光秀美的地方,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所长于灏工作了22年。1997年...[详细]
时间:2019-09-09 10:12
查看:391次标签:于灏天龙山文物保管所文物保护数字复原造像
当前北京市文物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步伐。为提升北京市文物保护的法制化水平,北京应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进程;应建立综合性法规和专项立法...[详细]
时间:2019-09-04 15:33
查看:316次标签:文物保护文物管理地方文物法制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