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从新文化运动开展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的扩大可能更加引人注意。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反帝反封建色彩,使一批又一批想改革社会的人,抛弃保守、另辟新路。他们渴望从西方国家和日本新出版的书籍和报纸杂志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他们更希望有一个选择的机会...[详细]
时间:2016-05-04 10:02
查看:2263次标签:厉以宁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五四运动新青年
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借以维持自己的统治。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由于忽视了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致使革命的成果...[详细]
时间:2016-05-02 12:44
查看:1755次标签: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 ...[详细]
时间:2015-06-12 11:42
查看:29899次标签:陈独秀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共产主义运动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立足于当下的现实,也要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中汲取经验。经过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立足,成为劳苦大众改造旧世界的强大...[详细]
时间:2015-06-12 11:39
查看:5143次标签:陈独秀历史贡献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以“打倒孔家店”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为主要内容,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思想和八股教条进行了猛烈的冲击。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反传统”中开启了传统文化承继的进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马克思主...[详细]
时间:2015-06-12 10:38
查看:13270次标签:钟雪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包括五个方面:1、新思想的影响和社团组织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发展;3、国耻情绪,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行为强烈不满;4、工商背景,中国工商业的大力发展,使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从而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重要力...[详细]
时间:2015-06-12 10:28
查看:52846次标签:五四运动历史背景李大钊蔡元培新文化运动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们对戊戌维新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流产进行过思考,认为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详细]
时间:2015-05-22 17:06
查看:8182次标签:谢毅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自由”“民主”等概念,发端于西方文明历史源流,其内涵、外延与西方近现代化进程同步发展,经过反复思辨和扬弃,内容已变得非常复杂多面。而当代一些中国学人将这些复杂多面的概念,简单照搬以套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而对源自中国自身历史传统的一些话语,如“仁政”“大同”却...[详细]
时间:2015-05-12 14:45
查看:507次标签:王更化中华文明中国话语新文化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规模不大的群体,既受到反动当局的政治迫害,又面临其他思潮的激烈竞争,但他们却以理论的自信,无所畏惧,努力探索,艰辛开拓,用自己的学术劳作和成果,昭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优势,为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详细]
时间:2015-04-20 15:12
查看:858次标签:李维武马克思主义者新文化运动学术贡献社会理想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详细]
时间:2013-05-03 13:24
查看:1416次
标签:新青年青年杂志青年陈独秀1918年易白沙创刊词新文化运动高一涵上海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