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有助于“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这有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详细]
时间:2016-02-23 13:33
查看:906次标签:范文人民主体地位民主制度选举
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是指国家治理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当代中国,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建设,最重要的是从人民主体论出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即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详细]
时间:2016-02-22 11:07
查看:1480次标签:范文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民主制度建设国家治理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本身就反映了人民群...[详细]
时间:2016-02-16 09:39
查看:962次标签:郭强人民主体地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
回顾党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民主体地位得到较好落实的时期,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人民主体地位受到损害的时期,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甚至面临严重危险。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和强化人民主体地位,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详细]
时间:2016-01-22 10:15
查看:1439次标签:李殿仁人民主体地位核心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
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生产者,更应该是财富的创造者和共享者。之所以说群众路线是个政治路线,就是因为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确立。而且是在第一次分配中得到确立,而不仅仅是在二次分配上做文章。这不是多收点少收点税、多给点少给点福利的问题,因为...[详细]
时间:2015-12-24 15:44
查看:914次标签:人民主体地位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国情
以人民主体认同为中心,立足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方法论自觉和价值论自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详细]
时间:2015-12-09 10:31
查看:2275次标签:何海兵人民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党性
践行共享发展,关键还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归根到底...[详细]
时间:2015-12-03 09:27
查看:667次标签:刘学谦共享发展发展理念人民主体地位
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原则”,是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的认识,它为党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奠定了牢固的...[详细]
时间:2015-11-25 16:21
查看:813次
标签:许耀桐小康社会人民主体地位六大原则
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原则”,是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的认识,它为党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详细]
时间:2015-11-25 09:52
查看:713次标签:许耀桐小康社会人民主体地位六大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本质体现。我们党来自人民,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优势。人民既是我们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力量,也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详细]
时间:2015-11-23 09:33
查看:872次标签:尹书博人民主体地位小康社会十三五
“六大原则”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人民主体地位是目的,科学发展是导向,深化改革是动力,依法治国是保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方法,党的领导是保证。...[详细]
时间:2015-11-18 09:04
查看:1609次标签:张宝忠全面小康人民主体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文化密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民的期待也永远处于发展之中。全会很好地体现了对人民不断发展的期待的积极回应。...[详细]
时间:2015-11-05 10:32
查看:1112次标签:李书吾治国理政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被列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六大要求首位,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是“经济赛跑”。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创造历史,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释放不...[详细]
时间:2015-10-30 10:36
查看:1426次标签:十三五公报十八届五中全会人民主体地位精准扶贫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为司法公开提供了技术上的条件和可能,助推着司法公开向深度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需要关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详细]
时间:2015-01-30 09:47
查看:256次标签:刘作翔司法公开依法治国人民主体地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领导人民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详细]
时间:2015-01-08 13:38
查看:2488次标签:汪亭友依宪治国人民主体地位依宪执政
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详细]
时间:2014-12-01 11:11
查看:1254次
标签:习近平宪法依法治国人民主体地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确保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详细]
时间:2014-11-21 09:39
查看:832次标签:张鸣起依法治国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依法治国首先是维护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利,执政为民。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必须受法的限制,官员行为必受人民群众监督和制约。...[详细]
时间:2014-11-06 11:22
查看:2191次标签:依法治国人民主体地位十八届四中全会
“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正确处理推进法治建设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关系,用法治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权益,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篇章。...[详细]
时间:2014-11-06 11:12
查看:1324次标签:人民主体地位法治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党的领导相结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和根本原则。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和胜利之本,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详细]
时间:2014-07-21 13:23
查看:3162次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主体地位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