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作者

关于何振华的相关内容查看全部标签

  • 何振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近日,“加油中国”的呐喊在海外激荡,抗议卡弗蒂辱华言论的怒潮在国内掀起,互联网上“‘红心’中国”的签名,也在飞速增长…… 当&ldq...[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410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西藏的现实与达赖的“历史观”

    不出人们所料,3月10日,达赖在所谓“西藏起义日”集会上,又说话了。 同样不出人们所料,达赖的此番表演,依然是用煽情的言词和悲情的语调,重复那些人们早已熟悉的论调—— 将50年前...[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595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民意外衣下的分裂实质

    在中央划下政策底线后,自称“西藏人民代言人”的达赖集团,再次打出了“民意牌”。 去年11月,“西藏流亡政府”策划了一场所谓的“西藏前途特别大会”...[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430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旧西藏不是“香格里拉”

    当西藏“民主改革”这一历史事件,通过“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重回人们视野时,相信人们对民主改革前的旧西藏,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把旧西藏描述成“香格里拉”的做法,会有更清醒的认识。...[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450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尊重西藏发展的权利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近日召开的西藏“两会”首次邀请外国媒体采访,在中国地方“两会”史上开了先河。雪域高原以自信、开放的姿态,向人们真实呈现50年来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从封闭停滞的封...[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370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西藏的幸福是普通人的幸福

    “一张卖身契就把自由、尊严甚至生命交给了农奴主,解放前的西藏人民过的生活连牛马都不如。”在“农奴焚烧契书”场景前,北京退休职工程万昌无限感慨。 连日来,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西藏民...[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386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让“中国声音”更加响亮

    “办报纸也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6月20日,在人民日报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向新闻工作者提出这样的要求。 总书记的期望让我们深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扩大,新闻媒体需要...[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589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用网络的力量推动中国

    这是亿万中国网民仍在回味的“幸福网事”,也是自1994年互联网接入中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一个瞬间。 6月20日,当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中国互联网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正如网友所说“这短暂...[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360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引领时代变革的舆论先声

    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对新闻宣传工作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并着重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讲了五点意见。 总书记的这一明确要求深刻揭示,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国内舆论格局下,&ld...[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386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奉献岂止在灾区

    生死营救、千里驰援、运送物资……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人们纷纷奔赴灾区奉献爱心。这种爱心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成为我们战胜灾难的重要力量。 当前,仍有许多热心人希望“到灾区去”,...[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378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多难兴邦 实干兴邦

     一场8级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苦难,也激发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奏响了一曲撼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歌。十多天来,人们拼搏着,奉献着,牵挂着,也被感动着,激励着,振奋着。 地震袭来时,举国上下紧急驰援,全国...[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666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人权卫士”们的倾向性失明

    正当中国政府和各族人民怀着悲痛的心情,全力抗震救灾、尽最大可能挽救每一个生命的时候,英国议会下院外委会却在举行所谓“中国人权问题听证会”,还请了达赖出席“作证”。这种做法不仅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伤害,同...[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357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捐款莫搞排行榜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海内外中华儿女,许多国家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表达一份爱心。时至今日,爱心捐赠数额还在直线上升,爱的海洋还在百川归聚。这份人间至纯至善的大爱深情,带给灾区人民融融暖意和心灵慰藉。 当此之际,一些热心人士开始对各界捐...[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325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有祖国就永远不孤独”

    汶川发生地震后,有切肤之痛的唐山孤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灾区人民:“有祖国就永远不孤独。”   在“为四川孤儿献爱心”的募捐活动上,唐山孤儿张有...[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433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志愿精神如何有效表达

    近日,四川有关部门对志愿者在灾区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感谢,但也指出目前伤员救治、灾民安置工作繁重,灾民需平复心绪,恳请志愿者另择时机前来。 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数以万计的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出现在献血、救援、医护、关爱等各个战场...[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249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结论

    再有不到一个月,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年。 这些日子,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向这不同寻常的60年致敬。媒体的专栏有纪念文章,学者的笔下有总结思考。亿万群众也以自己的感悟,回忆曾以不同年龄和身份参与的这段历史。 该怎样认识这60年...[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507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鲜明的特色 独创的优势

    这些年,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也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386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且看分裂分子如何“变脸”

    “我不认为暴力能解决任何问题,全球的恐怖分子不应利用维吾尔人的合法盼望,以及现时东突厥斯坦的惨剧,而针对中国外交人员或平民,实行恐怖主义。”煽动策划乌鲁木齐“7·5”事件、暴力袭击我国驻外使馆...[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387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纵容暴力就是纵容恐怖主义

    7月6日,一位受伤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房接受治疗。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摄 “他们制造了一片废墟,还把这叫做和平。”两千多年前,一位罗马历史学家这样写道。 在乌鲁木齐“7&middo...[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362次标签:何振华

  • 何振华:民族团结的精神流淌在血液中

    “我们都是兄弟姐妹”,“维族汉族是一家人”……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这是人们听到最多、最感人的话。 经受劫难的乌鲁木齐...[详细]
    时间:2011-10-11 16:32 查看:508次标签:何振华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