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史上,不依近体声律的作品属于“古体”,所指范围非常广。“古风”本是李白所作组诗的题名,也是不合近体声律的古体。中晚唐诗坛上,“古风”诗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足以构成“古体”内部一个有其自身特征的类别。...[详细]
时间:2025-10-17 15:41
查看:13次标签:
2025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宁夏第1项世界遗产。“西夏陵”成功申遗,是宁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成果,是宁夏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效的重要体现。...[详细]
时间:2025-10-17 15:39
查看:36次标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详细]
时间:2025-10-17 15:36
查看:19次标签: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严实作风作风建设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多次作出重要论述。他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详细]
时间:2025-10-17 15:34
查看:94次标签:习言道粮食安全习近平重要论述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取得国内革命战争胜利之后,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着维护东方与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详细]
时间:2025-10-17 15:33
查看:161次标签:抗美援朝战争反侵略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鲜血浇灌出和平之花,用身躯矗立起民族尊严,他们的英名将永远留存在共和国史册上。...[详细]
时间:2025-10-17 15:25
查看:62次标签:抗美援朝英雄精神
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提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注了文化坐标。本期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刘飞副教授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详细]
时间:2025-10-17 15:25
查看:1151次
标签:刘飞文化强国建设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自信
照片拍摄于1952年。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第39军117师官兵,正与敌人争夺铁原西部的190.8高地。时任117师350团1连6班班长高云和(右二),与战友们在一条约30米长的坑道内坚守了5昼夜。一位战友恰好携带照相机,拍下官兵召开战地动员会时的一...[详细]
时间:2025-10-17 15:18
查看:46次标签:抗美援朝老照片故事坑道
近年来,我国旅游发展已步入快车道,不但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而且也成了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如何发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让旅游业进一步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仍需积极探索,形成多方合力...[详细]
时间:2025-10-17 15:09
查看:22次标签:
城市更新工作的主要任务涵盖城市格局与功能的转型完善、修复城市生态系统、改造老旧建筑及基础设施、提升居住环境质量、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等方面,涉及城市经济、社会民生、人居环境、城市治理等领域。...[详细]
时间:2025-10-17 15:07
查看:22次标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本期报告,青海民族大学副...[详细]
时间:2025-10-17 15:06
查看:1711次
标签:陈昭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不断深化,本质上是对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深刻把握。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成为突破经济增长瓶颈的核心动能。...[详细]
时间:2025-10-17 15:05
查看:21次标签:
AI时代,教师独特性何在?我想,教育家精神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详细]
时间:2025-10-17 15:03
查看:9次标签: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难以逐一聆听每位学生的朗读细节,而智能体的语音分析系统,可以实时捕捉学生朗读时的语调强弱、情感表达。学生在AI反馈与教师引导的双重支持下,经历“朗读训练—科学探究—价值观辨析”的深度学习闭环。...[详细]
时间:2025-10-17 15:01
查看:30次标签: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培育培养大国工匠的主要途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详细]
时间:2025-10-17 14:59
查看:22次标签:
“学”和“问”本来是两件事,《周易》中说:“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意指“学”以积累知识,“问”以辨别疑难(辩:通“辨”)。既然两者紧密联系,后人索性把它俩合成为一个词,可能意在强调两者相互促进,相伴而行。这为中国的学习理论奠定了厚重的基石。...[详细]
时间:2025-10-17 14:57
查看:9次标签: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全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也深刻地影响到教育领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其专业发展应该与时代进程紧密联系。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以高质量教师队伍支撑教育强国建...[详细]
时间:2025-10-17 14:55
查看:10次标签: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详细]
时间:2025-10-17 14:53
查看:9次标签: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推动各领域各环节紧密配合、协同共进,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统筹谋划,抓住关键性、决定性因素,把握好节奏和进度,注重巩固拓展优势、突破瓶颈堵点、补强短板弱项...[详细]
时间:2025-10-17 14:52
查看:35次标签:
积极因应变化,博物馆尝试用新理念、新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与收获。无论是柏林画廊里响起的笑声,还是摆在伦勃朗《夜巡》前的席梦思床,或是人工智能赋能下“活”起来的画家与画作,都预示了未来的博物馆在创新模式与重塑传统方面的无限可能。...[详细]
时间:2025-10-17 14:50
查看:17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