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文明型国家”:诠释中国崛起的文化理念
&m...[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1024次标签:张维为
几天前,挪威诺贝尔评审委员会主席亚格兰在《纽约时报》撰文,还是用“人权标准高于国家主权”的老生常谈为自己把和平奖授予刘晓波进行辩护。这就涉及到至少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人权标准?在现实政治中,各国的人权标准存有巨大...[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527次标签:张维为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并把中国数千年的“文明” 看作是中国建立现代国家的包袱,也就是说中国无法形成西方意义上那种具 有现代法律、经济、国防、教育、政治的“民族国家&rdquo...[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803次标签:张维为
中国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如果历史上的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都能够延续至今,并实现现代国家的转型,那么它们今天也可能是“文明型国家”。环顾今日之世界,数千...[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563次标签:张维为
中国模式这个概念,海外用的比较多。在海外,中国崛起可以说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事实。但中国模式有很多缺点,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模式比,包括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的模式,中国的总体效果比他们的模式好得多。很多事情往回看会有一种后怕,如果中国当初没有主心骨,没有自...[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651次标签:张维为
1987年10月,东欧和苏联的动荡已经初现,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来华访问,邓小平与他会晤,向他提出忠告:不要照搬西方的做法;不要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不要丢掉自己制度的优越性。我想卡达尔本人是赞成...[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558次标签:张维为
...[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775次标签:张维为
与美国学者辩论民主
最近,中国网络上流行一种声音,称中国“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性选举制度,”这是我想起今年春天在布鲁塞尔的一场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研讨会,话题慢慢转到了中国的民主建设,我谈了自己对中国探索新型民主...[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515次标签:张维为
西方对中国的许多偏见是根深蒂固的。这次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异议人士”刘晓波,无非又是这种偏见的一次表现,背后还有一种对中国崛起和中国模式崛起的极度恐惧。因为这种崛起已势不可挡,西方话语霸权也可能因此而走向终结。
中国...[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398次标签:张维为
2008 年12月7日,我再次来到了印度的最大城市孟买。由于11天前刚发生了恐怖主义袭击,来孟买的人锐减,飞机上的座位一半都空着。我过去抵达孟买都在夜间,所以对这个城市没有什么"空中印象"。这次我特意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希望从空中一睹这个印度的传奇城市...[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4
查看:778次标签:张维为
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称: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不少人也以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这是有悖于历史...[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680次标签:张维为
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沉重代价就是环境的恶化。虽然国际社会公认,从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全球环境就逐渐恶化,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主要责任,但我们自己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也造成了很多环境问题,形势相当严峻,必须认真解决好,因为这...[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076次标签:张维为
近来肯尼亚、黎巴嫩、孟加拉、菲律宾、格鲁吉亚、尼日利亚、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危机频繁,动荡不止。为什么这些国家的民主没有带来人民所期盼的和平与繁荣,反而成了各种危机的成因呢?它们的民主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又能从中汲取什么教训?对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点西方...[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464次标签:张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