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因为流通中钱的总量太多,超过了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可能。如果仅仅大力打压高价,抑制通胀就难以期望好效果。
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生产供给增长过多。分出诸如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等类别,不但逻辑上讲不通,还可能分散治理通胀的...[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306次标签:周其仁
有这样一个预测,未来10年,如果中国每年有1000万个农民工转化成城市居民,将会产生100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若按每个农民工的消费能力将提高3.5倍计算,中国内需市场将增长3.5倍,这将能支撑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
事实上,这已不仅仅是预...[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314次标签:周其仁
正当本系列评论收尾之际,上周末发生了美国国债遭标普降低评级的事件。报道说美国财政部在上周五下午1点15分得到通知,然后财长等高官即与总统奥巴马作了讨论。次日,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斯柏林(Gene Sperling...[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232次标签:周其仁
周其仁:货币无侥幸 ——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二十九
新年经济的一件大事,是物价指数又爬到一个较高的位置。这距离上一波物价高企,只不过两年时间。从图上看,物价变动呈现出一个两头高、中间...[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530次标签:周其仁
正当本系列评论收尾之际,上周末发生了美国国债遭标普降低评级的事件。报道说美国财政部在上周五下午1点15分得到通知,然后财长等高官即与总统奥巴马作了讨论。次日,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斯柏林(Gene Sperling)公开作出抨击性回应,抓住的把柄是标普的...[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327次标签:周其仁
这组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一共写了50篇。本文是小结。原本没有计划写那么多,可是写着写着,有待探查的题目不断跑了出来。是的,本系列的重点不是评论,而是探查。主要是想弄清楚两件事情:其一,吵得沸沸扬扬的人民币汇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其二,汇率机制怎样成为中国...[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609次标签:周其仁
中国的经济增长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也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因此,中国的增长不无理由地被看成了一个奇迹。本文以制度变迁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心论点是:经由重新界定产权,中国大幅度降低了全盘公有计划模式的制度运行成本,从而解放了庞大人力资源的生产力与创造力,...[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616次标签:周其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加速,农业劳动力和农村居民人数大量减少,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向城市聚积和集中,释放出经济要素流动和重组的巨大力量。由于经济资源大量转入附加价值更高的生产领域,也由于城市的兴起显著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城市化加速势必带动经济高速增长...[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314次标签:周其仁
周其仁:货币的教训——美国次贷危机的思想影响
今天讲的题目是“货币的教训”,副标题是讨论一下从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的思想影响。现在有很多讨论针对次...[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678次标签:周其仁
周其仁: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重心所在 ——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47)
上周我们建议,开启三大财政性筹资通道,备下实在的经济力量,把基础货币从外汇市场上替换下来。在逻辑上,只要筹资量足够,...[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307次标签:周其仁
2011年8月11日-14日,2011博鳌房地产论坛在海南博鳌开幕。以下为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先生12日上午的现场演讲实录:
这个题目是论坛给我出的,我自己PPT上已经改了几个字,房地产政策我没有什么发言权,我还是...[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267次标签:周其仁
周其仁:真金白银约束下的利害计算 ——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48)
本系列评论的汇率体制主张,概括起来就是一个要点,这就是政府入市购汇,必须受其预算收入的硬约束,用真金白银,而不能靠央...[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326次标签:周其仁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对土地管理问题,我准备谈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到底是地价把房价顶起来还是房价把地价拉上去...[详细]
时间:2010-06-23 15:44
查看:6826次标签:周其仁难题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