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已初见成效。本期报告,北京大学城市...[详细]
时间:2022-11-24 09:12
查看:857次
标签:王长松北京大运河文化遗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化工程
“一条大运河,漂来北京城。”运河的发展推动着北京城市的发展。随着对运河沿岸及周边地区综合治理的进一步开展,京杭大运河京冀段目前已实现全线通航。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陈喜波教授从运...[详细]
时间:2022-10-28 15:02
查看:8178次
标签:陈喜波北京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运河景观
“一条大运河,漂来北京城。”运河的发展推动着北京城市的发展。随着对运河沿岸及周边地区综合治理的进一步开展,京杭大运河京冀段目前已实现全线通航。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陈喜波教授从运...[详细]
时间:2022-10-27 09:56
查看:5080次
标签:陈喜波北京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运河景观
北京中轴线体现了古代王朝的国家礼制观念,呈现出敬天法祖、择中立国、崇尚中和等中华传统文化观念。深入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是北京老城保护的“一号工程”,也是未来五年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详细]
时间:2022-10-25 10:51
查看:464次
标签:常越男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新时代首都发展首善之区
“一条大运河,漂来北京城。”运河的发展推动着北京城市的发展。随着对运河沿岸及周边地区综合治理的进一步开展,京杭大运河京冀段目前已实现全线通航。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陈喜波教授从运...[详细]
时间:2022-10-20 13:06
查看:702次
标签:陈喜波北京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运河景观
“一条大运河,漂来北京城。”运河的发展推动着北京城市的发展。随着对运河沿岸及周边地区综合治理的进一步开展,京杭大运河京冀段目前已实现全线通航。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陈喜波教授从运...[详细]
时间:2022-10-20 13:02
查看:761次
标签:陈喜波北京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运河景观
“一条大运河,漂来北京城。”运河的发展推动着北京城市的发展。随着对运河沿岸及周边地区综合治理的进一步开展,京杭大运河京冀段目前已实现全线通航。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陈喜波教授从运...[详细]
时间:2022-10-20 13:02
标签:陈喜波北京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运河景观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对于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加快建设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详细]
时间:2022-09-29 09:55
查看:203次标签:北京历史文化文化遗产文化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对于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加快建设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详细]
时间:2022-09-29 09:55
查看:441次标签:北京历史文化文化遗产文化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今天(8月24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在“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详细]
时间:2022-08-26 14:50
查看:340次标签:文旅部文化遗产国潮年轻人新时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详细]
时间:2022-07-22 15:49
查看:349次标签:文明之美看东方文物文化遗产中华文明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详细]
时间:2022-07-21 09:04
查看:350次标签:文明之美看东方文物文化遗产中华文明
帝王陵墓是中国古代王朝存续的重要象征之一,帝陵的修建、祭祀和维护是国家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代帝陵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详细]
时间:2022-07-18 15:26
查看:649次标签:文化传播帝陵保护文化遗产中华文明
7月5日,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在线上签订《全面加强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利用的联合协定》,携手共破长城保护“边界”难题,共同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详细]
时间:2022-07-06 10:40
查看:247次标签: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利用文化遗产
五千年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积淀着最为深沉的民族底色,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血脉、智慧、神韵和气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详细]
时间:2022-06-08 09:43
查看:317次标签:数字技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悠长壮阔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信包容的基因。我们寻根溯源,唤醒共同的记忆与情感;我们触摸未来,用文明之钥开启美好生活之门。在“活着的古城”触摸历史,用科...[详细]
时间:2022-03-22 15:13
查看:1494次
标签: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国宝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也是中国文物工作者的生动实践。...[详细]
时间:2022-02-10 11:05
查看:691次标签:文物历史文化文化遗产
翻动书页、调测曝光、脚踩快门、为文献“拍照”……近年来,许多图书馆借助缩微技术抢救、保存珍贵文献。一本本珍贵的古籍文献转化为缩微胶片,可在恒温恒湿的库房中长期保存。缩微技术因胶片储存占用空间小、保存寿命长、便于转化利用等特点,在文献保护保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详细]
时间:2022-01-18 09:10
查看:286次标签:周珊珊文化遗产缩微技术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文化遗产见证着一个民族文明所达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为新时期做好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提...[详细]
时间:2021-12-16 14:08
查看:240次标签:武杏杏张渭莲文化遗产大遗址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的文化遗产是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见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闪耀结晶,是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回溯过去的几十年,亚洲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亚洲各国对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意识与意愿正与日俱增。...[详细]
时间:2021-11-07 10:34
查看:258次标签:李群守护亚洲文化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