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法制建设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走入正轨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定地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历史性任务,确定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针...[详细]
时间:2014-10-21 11:00
查看:392次标签:法治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详细]
时间:2014-10-21 09:49
查看:1061次标签:法治国家治理体系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详细]
时间:2014-10-21 09:38
查看:1126次标签:法治政府依法治国简政放权权力关进“笼子”
当代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的指引下,运用法治的方式推进。具体地说,党和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寻求法律的根据,寻求立法的程序,寻求法律解决的方法。一言以蔽之,只有通过依法治国,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详细]
时间:2014-10-21 09:32
查看:2433次标签: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社会公平正义
当代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的指引下,运用法治的方式推进。具体地说,党和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寻求法律的根据,寻求立法的程序,寻求法律解决的方法。一言以蔽之,只有通过依法治国,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详细]
时间:2014-10-21 09:25
查看:1717次标签:依法治国改革许耀桐
“法治中国”作为政治命题,具有综合性、历史性与动态性。用中国概念来表述法治时,必然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是中国概念的完整表述,也是国家统一体的现实和未来法治凝聚力的表明。尽管台湾和大陆尚未统一,但一个中国范围内的法治是大家共同分享的价值,也是增强民...[详细]
时间:2014-10-21 09:24
查看:2248次标签:意义法治中国依法治国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详细]
时间:2014-10-21 09:22
查看:910次标签:习近平法治观反腐改革依法治国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提升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为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不是包办具体事务,不要越俎代庖,领导干部更不能借党对政法...[详细]
时间:2014-10-21 09:15
查看:1594次标签:依法治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国家治理体系
腐败之风令公众对公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信任大为消减;执法不严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有害食品事件频频上演;有法不依令“看得见的手”进退两难,“看不见的手”难以施展。过去的经验和现实的要求都表明:治理当今中国的问题,健全法制、厉行法治,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详细]
时间:2014-10-21 08:02
查看:403次标签:依法治国法治思维四中全会
德国全球和区域研究中心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倪宁灵博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作为主要议题,突显了会议的重要性。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努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看到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详细]
时间:2014-10-21 07:58
查看:1150次标签:依法治国法治思维四中全会
进入新世纪,我国立法进程加速,到2010年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建立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决策前听证等制度,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公正司法不断提出新举措,修改三大诉讼法,扩大警务狱务公开、司法检察公开,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胡锦涛提...[详细]
时间:2014-10-21 07:38
查看:769次标签:依法治国法治思维国家治理
谢春涛表示,西方一些观察者也发现,中国在政治制度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即稳定性、连续性,在重大问题上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一届领导人也一直在强调制度建设、制度自信,“中共强调制度自信,是因为我们比外国人更了解我们的制度优势和劣势在哪。制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以...[详细]
时间:2014-10-21 07:33
查看:607次标签:依法治国法治思维马海燕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分析,司法体制改革与反腐制度化将是本次会议的两大亮点。四中全会是否以及如何部署和落实,是观察中国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指标。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从其规模、强度、持续的时间以及落马官员的级别来看,习近平向公众表明,在...[详细]
时间:2014-10-21 07:31
查看:405次标签:法治中国法治思维依法治国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名作《乡土中国》中谈到,法律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详细]
时间:2014-10-20 21:00
查看:500次标签:法治精神法治思维依法治国
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进一步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这是第一次以“法治”为主题召开的中共中央全会。这次会议不仅要围绕依法治国的...[详细]
时间:2014-10-20 20:07
查看:553次
标签:法治依法治国法治思维
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进一步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这是第一次以“法治”为主题召开的中共中央全会。这次会议不仅要围绕依法治国的...[详细]
时间:2014-10-20 19:48
查看:780次
标签:焦点访谈法治精神依法治国
改革已经成为新一届中央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了新形势下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措施,也成为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详细]
时间:2014-10-20 14:35
查看:664次标签:依法治国改革四中全会
民主与法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法治最基本的意义,就是法律是国家治理的最高权威,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权威。这样一种法治,只有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才能实现。民主不仅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详细]
时间:2014-10-20 12:53
查看:954次标签:俞可平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详细]
时间:2014-10-20 12:52
查看:1575次标签:依法治国司法权威公平正义刘斐许晓青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详细]
时间:2014-10-20 10:52
查看:583次
标签:公平正义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党俞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