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作者

关于法律的相关内容查看全部标签

  • 司法方法论视野下的逻辑与经验

    公正的司法判决既是对可靠、合法证据和逻辑方法的体现,也是法官以合理人的知识、经验对自己参与事实形成和法律解释的个人偏见、动机和情绪等非理性因素保持合理警觉的结果,是法官对自身的心理与行动进行有效监控、不断调适的结果。无论是法律形式主义的主张,还是法律现实主义的...[详细]
    时间:2015-12-25 09:51 查看:1359次标签:陈增宝司法公正法官法律逻辑

  • 以公正的态度看待法律的尊严

    除去社会批判和偏见,除去证据链是否严谨等专业术语,案件的判决是对法治社会的进程具有推动意义的。除开当事人家庭的拼命奔走,两位当事人几乎就是两个社会群体的代表,一位是即将踏出校园,奉献社会的天之骄子,一位则是只有小学文化,蜗居社会底层的劳务人员。正是两位当事人背...[详细]
    时间:2015-12-23 10:54 查看:378次标签:尊严态度法律公平公正

  • 盘点世界各国那些“奇葩”法律

    世界上有许多法律法规,虽从未强制执行,但也没有取消,因而在法理上依然有效。它们或让人惊愕,或让人发笑,英国《每日邮报》网站近日就对这些全世界最“奇葩”的法律做了盘点。...[详细]
    时间:2015-12-22 13:29 查看:986次
    标签:奇葩盘点法律交通法规

  • 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法立于上而俗成于下。”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变成自觉行动。...[详细]
    时间:2015-12-22 13:25 查看:991次标签:王佳互联网法律立法网络空间

  • 论法治评估的类型化

    “规则之治”有赖于社会的稳定程度,对迅速变化的社会没有实质意义。平等实施有赖于法律资源的充分性,在缺乏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平等实施,而需要寻找成本低、替代性的措施和适合本地特点的方式。良法之治有赖于对什么是良法达成共识,不能以一种模式为基础来评...[详细]
    时间:2015-12-21 09:20 查看:3144次标签:朱景文法治评估规则之治法律国家治理

  • 互联网+遇到的法律问题

    一项新技术如果是适用的,它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利益,从长远来看这种社会利益是无法阻挡的。实现这种利益的过程也许是曲折的,这取决于我们的法治环境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观念,取决于我们的社会如何看待这项技术,不同的处理方式当然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详细]
    时间:2015-12-21 09:09 查看:938次标签:周其仁互联网+法治社会法律

  • 局长夫人申请工伤是得不偿失

    现在来看,局长夫人倔强地申请工伤,她的底气是来自于自身思想意识的偏执。在她的脑海中把副局长已经当作了超出常人的“官老爷”,即使在法律面前也应该给副局长让步。...[详细]
    时间:2015-12-16 15:49 查看:562次标签:公务接待工伤认定公职人员法律领导干部

  • 国家的引导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社会公众不仅仅是法治文化内容的受众,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普及活动的基本完成,来自普通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公共参与愿望逐步提高。在广泛社会参与的过程中,社会公众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义务履行的观念等才会不断得以树立和巩固。...[详细]
    时间:2015-12-11 14:28 查看:664次标签:魏淑君法治文化法律法治意识

  • 让宪法充满活力

    实践证明,近年来宪法在实施中活力日增。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而是要在实践中发挥威力彰显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宪法的实施,他说:“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所谓宪法实施,就是指宪法规范在现实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贯...[详细]
    时间:2015-12-07 15:20 查看:682次标签:李哲宪法公权力法律

  • “追讨物业费”别成添堵“贺岁剧”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在某些情况下,“追讨物业费”的法律解决也不可或缺。因此,鉴于有关地方物业纠纷的“受理难”“办结难”,或可借鉴新疆设立“物业巡回法庭”的创新办法,迅速高效地处理“陈年积案”,或是心服口服地促使达成和解协议。...[详细]
    时间:2015-11-30 15:17 查看:383次标签:司马童物业费收费法律

  • 中国法治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法律规范是文化的客观载体,法律理念是文化的主观动力。法律规范与法律理念的趋同与趋异,法律文化呈现纷繁的多元属性。以法律理念角度看待中国当下法律,它既有传统的中华法系属性,又有社会主义法律遗迹,还有现代西方法律的印记。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法律的多元属性。...[详细]
    时间:2015-11-27 14:05 查看:2411次标签:徐爱国法律文化西方现代法律

  • 解读塔西佗道德立法难题

    如塔西佗借提比略之口所述,立定严刑峻法来纠正奢侈之风几乎徒劳无益,因此帝王也不得不将道德问题留待个人解决。可贵的是,虽然对文明的审慎导致对普遍道德立法的怀疑论和悲观论,塔西佗并未陷入无可救药的不可知论、宿命论,因为其悲观主义在个体心灵自救观和阿古利可拉式政治中...[详细]
    时间:2015-11-25 10:07 查看:1164次标签:姜边塔西佗道德立法权力法律

  • 党纪“从严”严在哪?哪些硬杠杠不可碰?

    从塌方式腐败到一系列腐败串案、窝案,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这些都是近年来腐败案件查处时遇到的突出特点。有媒体解读,新版条例将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要求和实践成果转化为法规条文,增加了“拉帮结派”等“负面清单”,有利于解决党员对组织...[详细]
    时间:2015-10-22 14:38 查看:2056次标签:党纪从严治党法律党要管党

  • 【“十三五”期待】让法律成为人民的“护身符”

    必须树立全民守法、全面守法的意识。只有全民守法、全面守法,才能为法律的健康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为每一个人带来公平正义,才能让法律成为每一个人的护身符。...[详细]
    时间:2015-10-16 14:33 查看:432次标签:李英锋法律“十三五”法律意识

  • 我国法律的民族性绝不是劣根性

    我国法律传统的内涵极为丰富,尽管菁芜并存,但富有跨越时空的优秀内容。如人本主义的法律倾斜、法致中平的价值取向、天人合一的和谐诉求、德礼为本的道德支撑、援法断罪的司法责任、法为治具的政治方略等,都彰显了我国法律传统的巨大价值。...[详细]
    时间:2015-10-08 14:02 查看:866次标签:张晋藩法律世界文明人本主义

  •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人性里面既有良知,又有欲望。面对诱惑丝毫不曾动摇的人,少之又少。每个人内心的贪欲与邪念,既要靠道德的约束,也要通过法治防范。法律的核心就是保护人的权利和尊严,而良好的道德风气又会促...[详细]
    时间:2015-09-27 15:07 查看:5622次
    标签:郭继承道德法律良知

  • 法庭宣誓:唤醒内心的正义与良知

    “如作不实陈述,违背良心和做人良知,灵魂深处将日夜不安,内心饱受折磨和煎熬……”近日,江苏省沭阳法院在庭审之前要求案件当事人宣读该誓言。沭阳法院研究室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誓词为院长所创,已经实行半年。如昂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详细]
    时间:2015-09-25 10:31 查看:2584次标签:案例法庭宣誓社会良知思想道德法律

  • 用法律规范“奇葩证明”

    简政放权、方便群众是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一环,对待行政证明也应以必要性为前提,将重要的权利关系作为必要性的判断标准,借政府大力试点推广权力清单制度的契机,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型政府”理念,取消不必要的行政证明。...[详细]
    时间:2015-09-23 13:02 查看:348次标签:田思源法律奇葩证明行政证明权力清单

  • 从制度源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现行的选举制度、代表制度以及地方人大制度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框架下不断加以完善。其中,依法保障选举活动的有效进行、依法保护代表的合法权益、依法完善地方人大制度,等等,都是从源头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人大“三法”的修改,对于...[详细]
    时间:2015-09-10 09:22 查看:850次标签:莫纪宏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

  • 梁柱事件给舆论场的法律风险警示

    我国民法通则和2010年7月开始实施的侵权责任法都有有关于公民名誉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其中侵权责任法第15条规定了如构成对公民名誉权的侵犯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就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厚道的梁老先生虽然不会与行为者在法律上较真,但有必...[详细]
    时间:2015-09-08 15:40 查看:949次标签:吕景胜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法律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