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体到历史研究,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唯物历史观为指导。...[详细]
时间:2016-08-26 10:32
查看:1075次标签:宋月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研究
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需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主要观点、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详细]
时间:2016-08-26 09:42
查看:847次标签:韦日平治国理政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
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必然性,阐明了人类社会必须经过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详细]
时间:2016-08-25 10:41
查看:1655次标签:唐洲雁理想信念民族复兴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详细]
时间:2016-08-24 13:52
查看:2305次标签:李海青共产主义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应该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我们要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推向前进。...[详细]
时间:2016-08-24 10:29
查看:1445次标签:朱永刚先进性建设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
我们党在漫长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众多的革命精神传统,而其核心内容则是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人格精神。毛泽东既是这些精神的培育者,也是这些精神的人格化身和典型代表。...[详细]
时间:2016-08-24 09:57
查看:631次标签:李佑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就是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汇集各方力量,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与党同向同行、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详细]
时间:2016-08-24 08:58
查看:2385次标签:社会主义真抓实干治国理政马克思主义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和关节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以求真务实、创新创造的学术精神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详细]
时间:2016-08-22 08:55
查看:1005次标签:阮一帆问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
在“5·17”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详细]
时间:2016-08-21 17:24
查看:1651次
标签:朱继东马克思主义执政规律理论创新习近平5·17讲话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服务,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原则性、根本性问题。 ...[详细]
时间:2016-08-19 16:09
查看:2163次标签:任丽慧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不忘本来是“根”,吸收外来是“枝”,面向未来是“果”。不论是继承与创新的不忘本来,还是交流互鉴的吸收外来,都是面向未来的重要依托。相信在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的指导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大有可为。...[详细]
时间:2016-08-19 16:08
查看:772次标签:高建旺哲学社会科学不忘本来马克思主义
只有审时度势,把时与势有机结合起来,由表及里、由静而动,才能对新常态的发展方位了然于胸。只有审时度势,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抢抓经济发展先机,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争取经济发展的更大作为。...[详细]
时间:2016-08-19 13:16
查看:893次标签:李湘舟新常态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应用逻辑考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详细]
时间:2016-08-18 09:36
查看:653次标签:田鹏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地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懂学透学实,一定要贯彻好、落实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位一体...[详细]
时间:2016-08-17 16:43
查看:1087次
标签:曹山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详细]
时间:2016-08-17 16:42
查看:2229次
标签:董振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详细]
时间:2016-08-17 10:17
查看:3838次标签:董振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实现共享发展,仅靠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增加还不够,这是物质保证。即使在生产力高度发展、财富充分涌流的条件下,也会出现贫富分化。因此,实现共享发展还需要制度保证。...[详细]
时间:2016-08-17 10:11
查看:563次标签:卫兴华共享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也是具有理论统领性的核心概念。而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飞跃,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推动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战略升级。...[详细]
时间:2016-08-17 10:06
查看:369次标签:张德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马克思主义法学
在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有话说不出、有理辩不明,反映出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声”的方式和方法不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枯燥的概念,而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强大而鲜活的思想理论武器。...[详细]
时间:2016-08-12 10:06
查看:482次标签:黄海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注重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创新“发声”方式方法,大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表现力和穿透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表达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做到这一点,应坚持问题导向,把研究、宣传、阐释马克思主...[详细]
时间:2016-08-12 10:06
查看:565次标签:黄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