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祁建建说,家庭成员之间出于维护家庭声誉和家庭完整的顾虑,往往不愿意站出来指证,也很少注意保护证据材料。法院应发挥司法能动性,依职权调取、收集、保全相关证据。...[详细]
时间:2014-11-26 10:01
查看:785次标签: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刑法
所谓“顺势而为,应势而变”,完善立法应以符合法律所调整事态的客观规律作为价值判断,保持与其规制事项发展相契合,由此不难看出,与时俱进是科学立法题中应有之义。...[详细]
时间:2014-11-03 15:22
查看:418次标签:刑法反腐败贪污受贿
有受贿必有行贿,但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行贿罪畸轻的处罚令人不安。个别案件审理中,有的为取得受贿证据,形成证据链条,甚至放弃对行贿的追查,无法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此番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行贿犯罪加大了处罚力度,进一步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和公正。...[详细]
时间:2014-10-30 09:41
查看:487次标签:刑法修正案行贿受贿反腐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李睿懿认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上,对于一些社会危害性很大、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制造网络谣言行为,有必要纳入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有利于对构成犯罪的网络谣言严格、依法、准确地予以惩治。...[详细]
时间:2014-10-28 12:54
查看:10149次标签:修正案刑法四中全会杨维汉
李适时介绍,这次虽然取消了9个罪名,但这些犯罪最高还可以判处无期徒刑。“对相关犯罪在取消死刑后通过加强执法,该严厉惩处的依法严厉惩处,可以做到整体惩处力度不减,以确保社会治安整体形势稳定。”...[详细]
时间:2014-10-28 12:43
查看:69760次标签:刑法四中全会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后,我国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和修改的首批重要法律之一。专家称,“生杀予夺”需慎之又慎。逐步减少死刑并控制死刑的适用,是符合国际趋势的做法,体现了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对刑法作出这样的修...[详细]
时间:2014-10-28 10:50
查看:415次标签:刑法四中全会死刑
法学专家认为,此次对刑法中腐败犯罪相关条款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惩治腐败的相关法律规定,将腐败犯罪的“全环节”纳入惩治范围,体现了国家打击腐败犯罪的决心。
...[详细]
时间:2014-10-28 10:24
查看:1163次标签:行贿刑法修正案受贿
近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教授陈兴良透露,《刑法修正案(九)》拟设置“收受礼金罪”,以解决向官员进行感情投资的定罪问题。这一罪名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无论是否利用职务之便、无论是否为他人谋取了利益,都可以认定为此罪。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详细]
时间:2014-10-09 14:32
查看:3036次标签:高压线案例收受礼金罪刑法反腐败
新国家安全观的主旨是保护人民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刑法应据此进行立法、司法改革,有效地治理和控制犯罪,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秩序保障。然而,刑罚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便会带来刑法重刑化的消极后果。...[详细]
时间:2014-08-22 10:03
查看:1282次标签:新国家安全观刑法
刑法的目的与刑罚的目的应当区分开来。否则刑法就会被当作实现刑罚目的的工具,这势必导致只强调刑法的惩罚性、报应性,而忽视刑法的其他社会功能的后果。在并合主义的刑法观下,刑法有其自身的目的。刑法的目的包括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直接目的则包...[详细]
时间:2014-01-09 13:26
查看:2560次标签:周少华刑罚的目的刑法的基础观念刑法的目的刑法
关于诽谤,我国宪法、刑法、民法(特别是侵权责任法)以及行政法(特别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其司法解释都有涉及,而媒体及从业者很容易遭遇诽谤问题,深为法学界及社会关注。 ...[详细]
时间:2013-12-25 09:26
查看:1462次标签:徐迅诽谤刑法民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宣布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标志着我国又将搬走一块巨大的人治自留地,对树立我国的法治国家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详细]
时间:2013-12-18 09:52
查看:891次标签:刘仁文废止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
“食者,生民之本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食品安全关系民众的生活安全、生存安全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日渐壮大。与此同时,问题食品频频曝...[详细]
时间:2013-10-25 13:59
查看:824次标签:刑法食品安全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都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具有强制手段严厉性、调整范围广泛性、刑罚适用最后手段性等特点。刑法与相关部门法如何界分、衔接和协调,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缺乏全面研究的基础性问题。
...[详细]
时间:2013-10-24 14:48
查看:645次标签:张伯晋刑法
在2013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上,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赵秉志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详解本届年会刑法学研究的焦点、亮点,并对部分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予以回应。
记者:今年年会的理论议题为何确定为“刑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协调发展”...[详细]
时间:2013-10-24 10:24
查看:838次标签:张伯晋赵秉志刑法
“性贿赂”该不该入刑?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案,因检方未对其“性贿赂”情节提出指控,再度引发舆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事实上,自1996年修订《刑法》起,“性贿赂”该不该入刑的争议,至少持续了17年。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详细]
时间:2013-07-26 15:18
查看:6292次标签:性贿赂案例刘志军刑法
看守所以“不合规定”为名拒绝死刑犯的合影要求,倘若真有规定,也并不是一个“合法”的规定,只是一个本单位的私下的规定,只能说看守所的规定太过冰冷与严酷,需要进一步把制度定得更加人性化些人道主义些。...[详细]
时间:2013-06-21 10:20
查看:412次标签:死刑犯看守所刑法人道主义城都商报人性化执法
如何有效铲除犯罪土壤,需要我们从刑法上对“重打击拐卖、轻惩治收买”的现象作出检讨。如同贿赂犯罪一样,只要收买被拐儿童的需求存在,拐卖儿童的犯罪市场就很难根绝,刑法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必须“两手都要硬”。...[详细]
时间:2013-06-09 08:51
查看:462次标签:刑法无意志儿童虐待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行为
今年六一前后,有关未成年人受伤害的新闻,一个接着一个。凡此种种,由点及面,概括起来,可以看出我国司法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存在不足。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6条对保护儿童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但是它无主体规定,没有明确谁是责任主体,使得这一规定因不具操作性而难...[详细]
时间:2013-06-08 10:01
查看:341次标签: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刑法保护对象
换言之,在我国儿童失踪现象的背后,其实存在的是一个必须被提请重视的“盲社会”。现在只待急切地去行动,修复法规,完善力量,既拯救流离的孩子,也拯救一个曾经对此不那么热情的社会。...[详细]
时间:2013-06-05 08:02
查看:363次标签:中国儿童失踪儿童社会情绪总数盲社会拐卖儿童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