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经验,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努力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详细]
时间:2016-05-24 10:10
查看:896次标签:李培林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体现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有机统一。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详细]
时间:2016-05-10 15:20
查看:425次标签:李培林治国理政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富民之路,其间也遇到过通货膨胀、政治风波、企业大规模亏损、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重大流行病害等一系列重大挑战,但我们都成功应对和克服了。总结这些年的发展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完善和提升发展理念,用新发展...[详细]
时间:2016-03-10 09:05
查看:1192次标签:李培林五大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小康社会
当社会的服务业比重超过制造业时,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意味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现代中产阶层是在职业结构发生巨变背景下提出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收入和财富的概念。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变,就是从金字塔型到橄榄型,这是职业角度的分析。其中暗含的假定是,收入的结构也是从金字...[详细]
时间:2015-12-21 09:12
查看:687次标签:李培林收入分配中等收入陷阱橄榄型社会
“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马克思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期许。进入新世纪,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详细]
时间:2015-08-06 15:36
查看:1121次标签:李培林学术良心社会观念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建设尤其是民生改善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充分说明中国理论是科学理论、惠民理论,具有强大威力,理应充满自信。...[详细]
时间:2015-05-29 09:25
查看:849次标签:李培林中国理论民生福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基层治理体制发生变化,需要重建把问题化解在基层的机制。我国社会治理的基础,过去比较依赖于工作“单位”,“单位组织”也是过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机制。现在,绝大多数城镇从业人员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详细]
时间:2015-05-18 16:18
查看:1151次标签:李培林社会治理新型城镇化
基层治理体制发生变化,需要重建把问题化解在基层的机制。我国社会治理的基础,过去比较依赖于工作“单位”,“单位组织”也是过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机制。现在,绝大多数城镇从业人员从“单位...[详细]
时间:2015-05-18 13:58
查看:743次
标签:李培林社会治理新型城镇化
我国收入分配的调整面临很好的时机,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开始扭转,民众对收入差距的态度趋于理性。要抓住有利时机,全面深化改革,争取用五年的时间,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理顺收入分配的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详细]
时间:2015-03-31 13:31
查看:6146次标签:李培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善民生涉及诸多方面,就业是根本民生问题,要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收入是热点民生问题,要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教育是长远民生问题,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详细]
时间:2015-02-05 13:21
查看:979次标签:李培林改善民生治国理政中国梦
从社会变迁和转型的这些新态势看,我国还有很大的结构变动弹性和发展空间,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和社会变迁新态势,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促进我国在未来20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详细]
时间:2015-01-12 11:17
查看:787次标签:李培林社会治理社会问题经济问题
本文核心观点
●当前发展阶段有这样一个突出特点,即经济仍在持续增长,政治总体稳定,但社会问题多发凸显。
●社会问题多发凸显,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详细]
时间:2014-09-15 09:41
查看:319次标签:社会事业李培林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没有退路,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才能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详细]
时间:2014-07-09 09:27
查看:840次标签:李培林利益固化群众路线
"二胎政策"因何而起? "延迟退休"是否现实? ——专家激辩人口红利拐点 2013年08月22日08:16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二胎政策"因何而起? "延迟退休"是否现实?...[详细]
时间:2013-08-22 14:44
查看:641次标签:李培林陈佳鹏二胎政策延迟退休
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增强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详细]
时间:2013-08-01 12:47
查看:2614次标签:李培林社会体制改革改革开放
加强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和治理 2010年11月17日13:09 来源:中国社会学网 作者:李培林 浏览: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社会矛盾也进入...[详细]
时间:2011-12-26 08:41
查看:1614次标签:李培林群体性事件
2003年对于中国新发展观的确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地倡导和呼吁,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今后要特别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在经济开始新一轮增长,市场日益...[详细]
时间:2011-12-13 16:33
查看:930次标签:李培林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2004年中国的经济社会资源更加朝着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配置。从各项宏观指标来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近十几年来最好的时期:2004年GDP增长9.5%左右,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详细]
时间:2011-12-13 16:33
查看:732次标签:李培林
中国学术界早期对工业化问题的探讨,基本上是从四个视角提出的,即农村人口过密化的视角、重新构建乡村基础的视角、农村经济融入资本主义体系的视角和改变农村土地关系的视角。这四个视角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取向和理论上的激烈争论,并对中国乡村工业化的实际道路产生重大的影...[详细]
时间:2011-12-13 16:33
查看:1257次标签:李培林
一、什么是等级、阶级和阶层?
在中国和在西方,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就是指社会上存在的身份等级。在中国的古典文献中,“阶级”既指官位俸禄的等级,也指社会伦理制度“礼”规...[详细]
时间:2011-12-13 16:33
查看:1467次标签:李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