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礼乐两种手段运用相得益彰时,社会政治就能够达到“礼义立则贵贱等,乐文同则上下和”的理想境界,于是儒家梦寐以求的社会政治状况也就真正得以实现了。...[详细]
时间:2016-02-22 14:45
查看:960次标签:力行礼乐儒家治国方略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还需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诸多超越时空限制的合理内涵,这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分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同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我们要根据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发...[详细]
时间:2016-01-29 14:26
查看:546次标签:蔡方鹿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生态文明
孔子曾经也是一个凡人,他是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人生道德修养和社会政治实践,才成为了一个令人仰慕的圣人。所以,在孔子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凡人的一面,也能看到圣人的一面。从本质来看,圣人...[详细]
时间:2015-12-21 14:58
查看:13846次
标签:孔子儒家圣人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博览
孔子的人格理想对于现代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如何做人方面。孔子讲过:“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可以说是内圣外王之道的一个简洁的表达。当然我们不应该满足仅仅做一个...[详细]
时间:2015-12-21 14:44
查看:1026次
标签:孔子现代人人格儒家圣人
《为政篇》中有一段是孔子的人生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报告人着重从这段话为我们详尽地讲解了孔子怎么超凡入圣...[详细]
时间:2015-12-21 14:41
查看:1086次
标签:孔子儒家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博览圣人
孔子把人格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是庸人;第二层是士;第三层是君子;第四层是贤人;第五层是圣人。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自古就形成了希贤希圣的人格的理想追求,所谓的希贤希圣...[详细]
时间:2015-12-21 14:38
查看:3790次
标签:孔子儒家圣人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博览
报告人指出,孔子曾经也是一个凡人,他是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人生道德修养和社会政治实践,才成为了一个令人仰慕的圣人。所以,在孔子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凡人的一面,也能看到圣人的一面。从本...[详细]
时间:2015-12-21 14:35
查看:1238次
标签:孔子儒家圣人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博览
2014年9月24日,习总书记参加了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开幕式上,他引用了《论语》当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作为欢迎来自世界各地嘉宾和专家学者...[详细]
时间:2015-12-21 14:32
查看:1147次
标签:孔子儒家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博览
中国文化的内容架构非常丰富,包括儒家、道家、佛家、中医、书法、绘画等,儒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其内在的逻辑和结构而言,儒、释、道三家互相支撑和渗透的文化结构,构成了中国优秀...[详细]
时间:2015-12-15 09:28
查看:1455次
标签:儒家智慧现代价值传统文化文化结构
现代意义上的孔颜乐处,在适度接受了科学世界观后被转化,它并非宋明理学所求的那种天道流行的“道德形而上学”,而是人与宇宙和谐共振的并包蕴了共通情感的“审美形而上学”。此种形而上学从现世经验中得以生成,在历史过程里继续塑造,进而生发出终极的先验架构,这才是儒家介于...[详细]
时间:2015-10-28 14:35
查看:1176次标签:刘悦笛儒家哲学中国哲学情理结构
我们这个时代,正人君子实在太少,而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小人和勾心斗角、工于权谋的奸徒太多,许多大好的发展机会都因内耗而丧失殆尽。故亟须培养君子人格,表彰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提倡为人处事要树立宽松、宽容的和谐包容品格,反对小人的结党营私、阴谋争斗。...[详细]
时间:2015-10-26 09:08
查看:2114次标签:吴光儒家大同思想和而不同
由于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入隋以后,便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哲学,写成了《颜氏家训》一书以训诫子孙。因此,在颜之...[详细]
时间:2015-03-02 08:46
查看:664次
标签:周莹《颜氏家训》中国教育儒家
国学,从广义而言,在一个国家、民族以及地区产生的文化现象,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传统文化则统称为国学。狭义的国学,则是特指包含文学、历史、哲学等在内的学术思想,其中儒...[详细]
时间:2014-12-11 17:47
查看:1734次
标签:儒家道家国学鲁洪生
“礼之用,和为贵”,是儒家对于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子贡评价孔子说:“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所谓“动之斯和”就是能使民众团结一致,同心...[详细]
时间:2014-11-28 14:28
查看:2292次
标签:核心价值观高惠珠儒家
《论语》所记录的孔子形象并不是一种“模式”,以便每个人都按照这一模式来生活。相反,《论语》展现的是孔子作为一个特殊人物的故事,展现的是他怎样通过处理与他人关系来修炼人格和实现人生抱负。...[详细]
时间:2014-11-07 09:10
查看:892次标签:儒家西方个人主义
儒家元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详细]
时间:2014-09-29 12:46
查看:380次标签:核心价值观张自慧儒家
公平、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中华民族是崇尚公平与道义的民族。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抒发的感慨“朝闻道,夕死可矣”,激励了无数追求道义的志士仁人。...[详细]
时间:2014-09-29 09:46
查看:370次标签:儒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精神性人文主义的儒家,提出了每一个有良知理性的知识人都必须关注的四大议题:一,个人的身体、心知、灵觉与神明如何融会贯通;二,人与人之间如何通过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形成健康的互动;三,人类和自然如何取得持久的和谐;四,人心与天道如何相辅相成。我集40年在国...[详细]
时间:2014-08-08 09:37
查看:2348次标签:儒家杜维明人文精神普世价值
儒家大同理想是古代的中国梦,也是当代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资源。尽管儒家大同理想在历史上没有得到真正实现,但其中所蕴含的诸多思想智慧能为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的思想启迪。...[详细]
时间:2014-07-17 14:04
查看:13258次标签:儒家大同理想中国梦
“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以来的伦常说,将“三纲”与“五伦”一体论之,一并推尊为人伦准则;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则将“三纲五常”视作吃人的旧礼教,加以整体摒弃。...[详细]
时间:2014-05-30 09:29
查看:635次标签:儒家五伦冯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