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安全问题是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热点问题。在国家安全观上,中国传统更注重道德和集体的和谐,从而倡导一种基于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模式。...[详细]
时间:2025-02-10 11:44
查看:1069次标签:儒家道家墨家中华文化国家安全
当前,国家安全问题是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热点问题。在国家安全观上,中国传统更注重道德和集体的和谐,从而倡导一种基于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模式。...[详细]
时间:2025-02-10 11:44
查看:139次标签:儒家道家墨家中华文化国家安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典阐释学高端论坛(2024)”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典阐释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指出,东周“百家之学”...[详细]
时间:2024-07-30 10:54
查看:255次
标签:王中江诠释学经典诠释传统古典学儒家
人非学不足以成人,孔子提倡“学为成人”,为学之道就是《论语》乃至整个儒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详细]
时间:2020-12-07 10:34
查看:559次标签:韩星儒家出发点
幸福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意义不同。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记载的幸福观念见于《尚书》洪范篇的“五福”说,其年代约在公元前11世纪,反映了商代末期和周代初期的思想。五福是指“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终考命”。这是以长寿、富足、健康平安、爱好美德、老而善终...[详细]
时间:2020-09-14 10:41
查看:1042次标签:陈来儒家幸福观念
如果把人类文化放在一个综合平台上来考虑,我们就会发现,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文化,都以经典作为人行为的指导、思想的指导、行为的准则。这些经典大部分是以宗教的形式呈现的,但是中国文化有所不...[详细]
时间:2019-11-29 09:39
查看:1750次
标签:任大援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现象经典文献儒家
修身,就是修德,指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和人格上的自我完善。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老百姓,都要把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基础与根本。修身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其内涵是通过陶冶、锻炼自身的道德品质不断完善...[详细]
时间:2019-10-23 17:07
查看:896次标签:张文珍儒家修身
管仲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永远是一件大事情,不仅关乎过去、现在,而且关乎未来;不仅关乎个体成长,而且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强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不重视教育。儒家特别是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犹如一座富矿,取之不尽...[详细]
时间:2019-08-19 17:05
查看:541次标签:夏海儒家教育
我们用儒家“短毋见肤,长毋被土”“拥蔽其面”的理论来衡量唐朝妇女着装是不符合礼教的基本要求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唐朝妇女在传统社会里有着一定解放的意义。...[详细]
时间:2019-06-14 15:37
查看:801次
标签:袒装唐代传统礼数儒家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有机融合,创造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信仰...[详细]
时间:2019-05-09 15:43
查看:3862次
标签:跟着习主席学国学儒家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
法家学说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为核心,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秦汉(初)同律,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中国...[详细]
时间:2019-03-22 15:22
查看:3328次
标签:徐云鹏文化自信法家诸子百家儒家
孔子、孟子是儒家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几千年来历朝历代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文化精神。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璀璨明珠,它经受了历史长河的考验与洗礼,依旧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辉。...[详细]
时间:2019-03-15 15:45
查看:2397次
标签:徐云鹏文化自信儒家新时代
本文从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纲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品性、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基石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文化逻辑。专家指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古代社...[详细]
时间:2018-12-05 09:22
查看:14908次
标签:庞毅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儒家小农文化传统文化
报告人从封闭地缘结构、小农经济基础、中央集权统治、儒家伦理约束四个方面,为网友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报告人指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和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诸多特征的...[详细]
时间:2018-12-05 09:16
查看:2371次
标签:庞毅古代社会地缘结构小农经济儒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体现出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后来被收入《三字经》中,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详细]
时间:2018-08-27 11:00
查看:2193次
标签:孟琢礼记教育思想儒家
明清之际的诗学批评出现上述几种较为明显的新趋向,自然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学术思潮、士人心态等方面的影响。正是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得诗论家的诗学批评也为诗歌创作实践...[详细]
时间:2018-08-27 10:52
查看:534次
标签:武云清诗学人格气节诗教儒家
系统、立体地理解“成物”,离不开对“成物方式”的分疏。儒家倾向于把“成物”看成是“尽物之性”(使物性得到真实而完整的呈现)的过程。与此相应,成物的方式,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尽物之性”...[详细]
时间:2018-07-17 15:37
查看:388次
标签:刘静芳成物儒家
在儒家的思想中,为政之德应该是从政者主体所具有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和道德境界,亦即执政者的个人道德魅力。执政者的行为是民众效法的榜样,其言行就应该成为万民的表率。...[详细]
时间:2018-06-22 09:57
查看:820次标签:儒家为政以德意蕴国家治理治国理政
通州三教庙布局,体现了儒、释、道三教逐渐融合的历史趋势,反映了运河文化的开放与包容。“三庙一塔”紧邻衙署,突出儒家地位,正所谓“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虚实相依,相辅相成,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
...[详细]
时间:2017-08-17 11:35
查看:774次标签:通州三教庙儒家运河文化
丢了精神灵魂,儒只不过剩下一个形式和躯壳而已。...[详细]
时间:2017-05-08 14:41
查看:1412次
标签:儒儒家儒者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