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裁判文书是法院审判工作的最终“产品”,是承载全部诉讼活动的重要载体。对法官而言,司法公开是对其自由裁量权的约束和规范。...[详细]
时间:2015-03-12 14:35
查看:522次标签:洪丹司法公开司法公信力四中全会
司法不仅需要体现专业性,同时也需要彰显人民性,人民享有参与司法的机会并对司法进行评价是司法工作获取人民群众认同的重要前提。...[详细]
时间:2015-02-28 13:48
查看:855次标签:司法公信力十八届四中全会司法机关
我国宪法确立了审判公开制度,三大诉讼法确立了审判公开的具体制度内容。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12月发布的《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直接以“司法公开”替代了“审判公开”,并在此次司法体制改革中得到确认。...[详细]
时间:2015-02-05 09:28
查看:685次标签:于莹司法公开司法公信力司法为民
社会转型期,伴随着各种矛盾的凸显,司法机关的办案压力与日俱增,司法的公信力和认同感也备受考验。实践中,每当公众所理解的实质正义、朴素正义与司法判决结果出现差异时,司法是否存在腐败、审判是否独立公正的质疑声往往会弥漫网络。...[详细]
时间:2015-02-05 08:57
查看:279次标签:于莹依法治国司法公开司法公信力
法治社会须坚持“宁可因证据不足放过坏人,也不能搞有罪推定冤枉好人”,法治社会也承受得起这种“放过坏人”的代价,只有严守“不冤枉一个好人”的底线,才能最大限度接近“不放过一个坏人”的目标。...[详细]
时间:2015-01-29 09:34
查看:656次标签:潘洪其法治社会证据司法公信力
透过历史的眼眸回望: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改革之年,是湖南朝“四化两型”、“三量齐升”发展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也是全省法院自我加压、攻坚克难的奋进之年。...[详细]
时间:2015-01-28 14:23
查看:529次标签:何淼玲司法工作司法公信力司法公开监督
此前,最高人民法院也曾宣布:取消对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的考核排名,并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取消本地区不合理的考核指标。这预示着,运行多年的“指标考核制”将淡出司法领域,中国司法将进入“后指标”时代。...[详细]
时间:2015-01-28 13:36
查看:310次标签:毛立新司法活动诉讼结构司法资源司法公信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科学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详细]
时间:2015-01-28 08:34
查看:1700次标签:阎庆文依法治国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
舆论监督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基石: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一种,是确保司法权依法和公正行使的有力手段;而司法作为重要的社会调节机制,则是保障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的最后屏障。舆论监督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和谐共存,是促进社会协...[详细]
时间:2015-01-26 09:04
查看:310次标签:孙大伟司法司法公信力舆论
政府是执法主体,是依法治国的推进者和捍卫者。同其他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相比,政府严格规范公正执法的程度,集中体现着国家法治公平和文明的程度。...[详细]
时间:2015-01-22 13:30
查看:1779次标签:张晓玲司法公信力司法公正
从法官的地位来讲,法官慎言义务是为了维护司法的独立性。如果法官不慎于言论,过度引起关注,就会使公众怀疑其独立性。因此,限制法官言论自由的法官慎言义务,是为了维护司法的独立性。...[详细]
时间:2014-12-29 14:07
查看:456次标签:孙笑侠法官慎言法官伦理司法公信力
中国是“民主集中,共识决策”,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是“两条腿”的民主集中制:先民主,后集中;再民主,再集中;形成共识,扩大共识;在共识基础上作出决策。显然,中国“两条腿”的民主集中制优于“一条腿”的民主制。...[详细]
时间:2014-12-18 14:14
查看:888次标签:胡鞍钢社会主义政治司法公信力依法治国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这是《决定》对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的客观和科学总结。...[详细]
时间:2014-12-17 09:44
查看:991次标签:赖早兴司法公正司法权威依法治国司法公信力
行政诉讼是一种“民告官”,“民”与“官”之间地位不平等,而相应的程序法律规范就是要矫正这种不平等,提高弱势一方的诉讼地位,维护弱势一方的利益。此次修法,从价值取向到具体规则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理念。...[详细]
时间:2014-11-21 13:30
查看:524次标签:法治王剑司法公信力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详细]
时间:2014-10-29 16:22
查看:3454次
标签:袁曙宏公正司法司法公信力严格执法十八届四中全会
司法地方化和司法行政化是我国司法领域长期存在的痼疾,地方党政部门掌控着司法机关的“人、财、物”,左右着办案法官、检察官的手脚,过多的干预导致司法机关难以形成“自由意志”,司法工作者不能独立自主处理、裁决案件。因此,从总体来看,实现司法去地方化、去行政化有利于提...[详细]
时间:2014-08-21 10:21
查看:508次标签:司法公信力深化改革司法体制改革
作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整体推进的一个环节,上海的改革试点工作必然也要围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个终极目标展开。上海法学会副秘书长汤啸天认为:“员额制、责任制以及省以下人财物统管,从某种程...[详细]
时间:2014-07-14 09:26
查看:392次
标签:司法权力群众路线司法公信力
法律至上再造司法权威的理念,任何理念只有落实在制度上才有保障。司法权威的制度基石是司法的独立性,司法权威的再造在制度上必然要围绕司法的独立性展开,否则,就会偏离方向。...[详细]
时间:2014-04-22 09:42
查看:1646次标签:语境路径司法公信力司法权威
所谓涉法涉诉信访就是涉及法律程序和诉讼的信访,这些原本应该通过司法渠道解决的问题现在大量流入信访渠道。要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首先要实现诉讼与信访的分离。《意见》提出,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政法机关依...[详细]
时间:2014-03-20 09:57
查看:636次标签:信访诉讼新规司法公信力
针对三类罪犯中有的减刑次数多、两次减刑之间间隔时间短等问题,指导意见明确,对依法可以减刑的三类罪犯,适当延长减刑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从严把握减刑幅度。根据该意见,即使三类罪犯具备所有条件,无期徒刑罪犯经过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最低不会少于17年;死刑缓期...[详细]
时间:2014-02-26 09:51
查看:412次标签:腐败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