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在党。这是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和宝贵经验。...[详细]
时间:2014-11-05 10:08
查看:1025次标签:依法治国法治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就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对接,从民...[详细]
时间:2014-11-05 09:40
查看:900次标签: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中国梦
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的最重大最深刻变化,正是这个从“沉闷停滞”到“真正活跃起来”,把全社会潜在的巨大生机和活力解放出来了。在邓小平的理论思考和创新实践当中,还把解放社会活力作为连接解放思想和解放生产力的重要一环。...[详细]
时间:2014-11-05 08:20
查看:1029次标签:北京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经验。...[详细]
时间:2014-11-04 10:15
查看:677次标签:法治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李群星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必须搞法治、必须搞社会主义法治、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三个最重大的法治命题,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从根本上明确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性质、方向、目标和路径,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取得了...[详细]
时间:2014-11-04 09:41
查看:914次标签:法治社会主义袁曙宏全会决定
新中国成立65年来,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中国经济总量于2010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对世界GDP增量的贡献率于2013年增加到30%,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2013年超过3.8万亿美元,连续...[详细]
时间:2014-11-04 09:40
查看:656次标签:社会主义经济中国中国特色
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之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为更...[详细]
时间:2014-11-04 08:08
查看:29112次
标签:核心价值观友善郭会坡社会主义
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之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为更...[详细]
时间:2014-11-04 08:08
查看:3691次
标签:核心价值观友善社会主义郭会坡
忠诚源自最真诚的信仰。革命战争年代,多少忠诚义士用鲜血书写出气势恢宏的史诗;新中国成立以来,多少忠诚之人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乐章。他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正源于心中最真诚的信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需要这样的忠诚,需要我们拥有社会主义法治最真诚的信仰。...[详细]
时间:2014-11-04 07:48
查看:517次标签:卫士法治社会主义
中国梦涵盖了中华民族、现代化、社会主义三个维度,同时包含了中国人民这一主体的追求、意志和利益,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的统合。 ...[详细]
时间:2014-11-03 14:21
查看:1604次标签:中国梦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复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法治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成为具有法律约束的行为,要求用法律来保护市场平等竞争以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要求用法律手段来处置市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要求政府在法律框架下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要求严格保护市场...[详细]
时间:2014-11-03 14:16
查看:3786次标签:法治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赵振华
让全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需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如衣食住行一般的生活习惯,成为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的下意识选择。这要求行政部门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徇私、不畏权,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全民体会到法律的权威与公正...[详细]
时间:2014-11-03 14:08
查看:857次标签:法治社会主义十八届四中全会
只有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自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更加充分地落实宪法赋予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详细]
时间:2014-11-03 11:12
查看:1332次标签:法治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乃至世界发展变化全局的高度,以极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一手抓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一手抓从严治党,严惩腐败。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发展。...[详细]
时间:2014-11-03 09:33
查看:307次标签:反腐败法治社会主义邱学强
我们党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切实做到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强化党的执政权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详细]
时间:2014-11-03 08:30
查看:812次标签:法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殷泓王逸吟
要在改革方案制定中,深入研究改革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需要做出的法律调整,让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提前介入,以及时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的工作。对那些突破现有法律框架可能存在整体性风险的改革,中央政府可选择一些地方进行特别授权,允许地方进行大胆的改革试验。同时,要...[详细]
时间:2014-11-02 17:16
查看:2374次标签: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制度法律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指的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集中体现中国人民意志和社会主义属性的法治诸要素、结构、功能、过程内在协调统一的有机综合体。之所以要以体系化的方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本身就是一...[详细]
时间:2014-11-02 17:07
查看:7093次标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法治思维江必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植根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准确把握时代新变化、实践新发展和人民新期待,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根本任务和政治保证,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识更加清晰,理解...[详细]
时间:2014-11-02 16:41
查看:1110次标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法治思维王寿林
“坚持党的领导”决不是一句空口号。实现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核心在理念,关键在能力,重点在落实。为此,《决定》明确提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实施宪法和法律,自身也要始终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详细]
时间:2014-10-31 16:14
查看:1358次标签:法治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细]
时间:2014-10-31 13:18
查看:1317次标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