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框架和路线图,是一份涵盖了目标、原则、方法、改革路径、具体任务的纲领性文件。为深入研讨《决定》的重大意义、重大部署...[详细]
时间:2014-11-12 13:20
查看:2495次标签:依法治国社会主义中国梦
东阳不但在村民中寻找老故事,挖掘新故事,评出好故事,而且还通过编写道德故事读本,发放核心价值观倡议书,组织观看富含道德内容的戏剧电影,开展群众评议,设立向上向善和谐榜等,把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人格化。...[详细]
时间:2014-11-12 10:10
查看:421次标签:东阳浙江价值观落地社会主义
法律乃治国之重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以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国家治理领域这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迫切需要从静态的法律体系转变为动态的法治体系,才能为更加有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依托和制度保障。...[详细]
时间:2014-11-11 11:06
查看:496次标签:依法治国中国法治社会主义体系
长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长征精神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等就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德与当时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近代革命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详细]
时间:2014-11-10 13:33
查看:3283次标签:长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使我们彻底告别了几千年的人治传统,真正从主要依靠政策治理国家转向主要依靠法律治理国家,并使我们找到了国家治理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实践路径,这就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详细]
时间:2014-11-10 10:35
查看:1058次标签:中国法治社会主义张文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管党治党规律,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加快形成以党章为根本、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详细]
时间:2014-11-10 09:17
查看:1561次标签:法治社会主义栗战书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省全过程和各方面,体现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强化领导责任、层层抓好落实,依规管党治党、带头依法办事,坚持法治与...[详细]
时间:2014-11-09 13:56
查看:406次标签:江苏法治社会主义
在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时,一要解决认识问题,二要解决实践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党和法治的关系这一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也就更加顺畅了。...[详细]
时间:2014-11-07 16:28
查看:3712次标签:法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四中全会李君如
文化系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战线,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部门,我们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发挥文化和文艺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要加强政治敏感性,提高政治责任感,旗帜鲜明、立场...[详细]
时间:2014-11-07 16:23
查看:1428次标签:社会主义文明法治文化法治思维蔡武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详细]
时间:2014-11-07 16:14
查看:423次标签:中国法治社会主义特色理论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实际上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好市场经济的长处;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就是,更多市场,更多社会主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进而实现...[详细]
时间:2014-11-07 14:08
查看:1251次标签:张宇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各县(区)还充分利用窗口单位“文化栏”,推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岗位和岗位能手,主动亮牌服务。街道村社利用“好人墙”,开展“季评平凉好人”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市、县(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融入新农村建设、“乡村舞台”建设...[详细]
时间:2014-11-07 10:59
查看:330次标签: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惠程华
“明礼”,简单地说,就是知礼、守礼。《礼记》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泛指典章制度和礼节礼仪,在今天则泛指社会道德规范和礼节礼仪。...[详细]
时间:2014-11-06 10:39
查看:694次标签:校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依法治国无从谈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以各个部门法为主体有机联系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做到社会和国家生活的各方面、各领域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整个社会和国家生...[详细]
时间:2014-11-06 10:39
查看:549次标签:中国社会主义保障特色建设
毛泽东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了“后发优势”,包括一方面总结前人和外国人的(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积极的与消极的、进步的与倒退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还要超越于前人和外国人,因而就有可能在国家制度创新方面获得后发优势...[详细]
时间:2014-11-06 10:10
查看:1185次标签:宪法毛泽东社会主义胡鞍钢
法治的核心价值在于公平正义,终极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权利。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详细]
时间:2014-11-06 09:33
查看:679次标签:法治社会主义四中全会精神汪习根
民主建国、民主立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主张,是实现人类解放和文明进步事业的必由之路。《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这就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上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国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目的和实现途径...[详细]
时间:2014-11-06 08:45
查看:2017次标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法治思维四中全会沈春耀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公民陪审以及司法审判的执行各方面落实人民司法这一基本方针。通过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全面实现公民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实体性权利,实现公正审判权、人道...[详细]
时间:2014-11-06 08:19
查看:1196次标签: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四中全会汪习根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涵养心灵守望道德的 “栖息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一把利剑,是驱散道德迷雾、医治道德病痛的一剂良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激发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让我们的社会沐浴着清风正气一路前行。...[详细]
时间:2014-11-05 14:53
查看:373次标签:价值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曾说过: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权力不受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专断和滥用。完善监督制度,就需要严密规范权力行为,各项权力的行使都有章可循,权力之间界限分明,违反规则者都要受到应有的制裁。...[详细]
时间:2014-11-05 14:40
查看:374次标签:社会主义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