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宪审查是对法律、法规等进行审查,以对其是否违宪作出裁决。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可以“撤销省、自治区...[详细]
时间:2014-10-28 13:23
查看:12872次标签:治国宪法法治思维法治中国
“四中全会既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政治方向,又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是治国理政的新起点。”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杨小军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详细]
时间:2014-10-28 13:20
查看:11643次标签:四中全会法治思维法治中国李斌
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司法体制改革作为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全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关系到“两个一百年”...[详细]
时间:2014-10-28 13:07
查看:11353次标签:依法治国法治思维法治中国崔亚东
全体社会成员对法治的信仰,也是转型期社会化解诸多风险的安全保障。强化法治意识,权力体系尤应率先垂范。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详细]
时间:2014-10-27 15:27
查看:12993次标签:法治信仰法治思维徐立凡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推动治国理政全面进入法治轨道。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过程,也就是民众自我治理基本方式向法治转变的过程。只有一切公权力及其行使首先做到依法产生、受法制约,任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与法治背道而驰的行为受到法...[详细]
时间:2014-10-27 15:25
查看:13211次标签:治国法治思维法治中国滕朝阳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会提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甄小英表示,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就是要全民守法,全会对全民守法的强调就是要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杜绝选择性守法。...[详细]
时间:2014-10-27 15:23
查看:12060次标签:依法治国里程碑法治思维法治中国何晏
依法治国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一方面要依法治权、依法治官,另外一方面要依法保障人权,实现公民权利和利益的最大化。我们要真正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就必须让每一个公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每一个公民的合理诉求得到法律和法治的最充分的保障和实现。...[详细]
时间:2014-10-27 08:22
查看:465次标签:四中全会法治中国法治思维李林
司法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去除行政化,排除各种不应有的外界干扰,恢复司法本来的功能。司法独立作为法治国家普遍确立的基本法律原则,是由司法权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核心精神是要求法院和法官在司法裁判中只服从法律和良心,不受来自司法外部的干预。...[详细]
时间:2014-10-27 08:11
查看:1188次标签:四中全会司法公正法治思维张保生
司法是国家强制力的具体体现,是法律权威的最重要渊源。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法律保护公民权益的作用,都要靠司法的实际运作来实现。推进司法改革,在党的带领下开始依法治国新征程,定能开创一个体系完备、公平彰显、活力迸发、秩序井然的法治中国新局面。
...[详细]
时间:2014-10-27 08:05
查看:637次标签:司法公正法治中国法治思维
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我们就一定能完成好执政使命,建设好法治中国。...[详细]
时间:2014-10-27 07:53
查看:660次标签:依法治国法治思维法治中国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详细]
时间:2014-10-26 22:06
查看:506次标签:公正司法法治中国法治思维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详细]
时间:2014-10-26 14:23
查看:18573次标签:法治中国法治思维人民利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对法治的重视。”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法治思维,依法行政、依法用权,才能让法律公正实施,让社会规范运行。...[详细]
时间:2014-10-26 11:39
查看:1336次标签: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中国
培养法治思维,要懂法通法。学法知法,是对法律条文、法律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是一种知识性的提高,也是依法从政的素质必备。培养法治思维要防止将“依法治国”仅仅理解为“依法律条文治国”,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僵化理解法律条文。...[详细]
时间:2014-10-26 11:35
查看:1245次标签: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法治中国
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再沿袭既往解决问题的各种“非法治思维”和“非法治方式”的老路根本行不通,必须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有效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详细]
时间:2014-10-26 11:33
查看:1166次标签: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中国张占斌
一个廉洁的党,赢得的是民心和公信力。一个廉洁的政府,赢得的不仅是社会公众信心和信任,本身也会成为发展的最优环境。王岐山说,“一个廉洁的政府和风清气正、规则公平的市场,是最好的投资软环境”,讲的正是这个道理。...[详细]
时间:2014-10-26 11:28
查看:604次标签: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中国
运用不同类型的法律和规则化解不同领域的冲突和矛盾,是治理主义法治观的重要体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治理肯定不能只依靠单一类型的法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其独特的基本要义和独特的治理形态。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理性主义的法治模式,也不能恪守工具主义的法治模式,而应在更加冷...[详细]
时间:2014-10-26 11:24
查看:556次标签:法治思维法治中国法制意识
法治意识是一国公民的理性品质,构成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精神底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一个价值取向,但在个人层面,每一个公民都要有法治意识,只有这样,真正的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才能建成。
所谓法治...[详细]
时间:2014-10-26 11:19
查看:835次标签:法制意识法治思维法治中国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孵化和滋养法治土壤,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详细]
时间:2014-10-26 11:17
查看:595次标签:法治中国法治精神法治思维
本报讯韩桥乡在今年前三季度法治建设中,着力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花大力气在韩桥乡农贸市场打造了“法治文化长廊”,助推了淮阴区法治区创建工作,建成该区又一个法治文化新亮点。
“法治文化长廊”利用农...[详细]
时间:2014-10-26 11:14
查看:578次标签:法治文化法治中国法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