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讲“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倒过来讲更好:不同而和,异中求同。这样,无论西方人的自由,还是中国人的自在,都可以相互转化和融会。中华文明观念中的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素位而行、自得自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中体现的大自在,具有极为鲜明的中国特色。...[详细]
时间:2017-01-23 14:28
查看:909次标签:郭湛中华文明社会发展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的高度自觉,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创造性地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详细]
时间:2017-01-18 10:01
查看:696次标签:郑必坚中国共产党中华文明中华民族
“两个先锋队”,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近代以来中国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特点,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详细]
时间:2017-01-18 09:16
查看:1152次标签:郑必坚中华文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交相辉映,共同承载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值得被...[详细]
时间:2017-01-12 13:25
查看:1091次
标签:孙建君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智慧中华文明文化意识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奠定文化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添新的活力。...[详细]
时间:2017-01-05 16:11
查看:544次标签:张彦红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文化强国
25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表决,明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详细]
时间:2016-12-27 08:39
查看:400次标签:王君平中医发展空间中华文明
《世界人权宣言》之所以能够获得普遍接受,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的人权面临共同威胁这一客观背景之外,一个很重要的主观原因是宣言的起草和制定过程吸收了来自不同文化的主张和声音。...[详细]
时间:2016-12-12 09:17
查看:327次标签:常健中华文明世界人权
中华五千年文明能够延续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与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间始终保持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师之重要,可见一斑。...[详细]
时间:2016-12-09 10:39
查看:1681次标签:徐问笑尊师重教中华文明传统文化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北京参观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选作品展览。...[详细]
时间:2016-12-07 09:12
查看:793次
标签:刘奇葆中华文明美术创作文艺工作
三千年前,发祥于宝鸡的周礼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基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三千年后,与周礼文化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时代的价值圭臬,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气质。...[详细]
时间:2016-11-29 13:18
查看:921次标签:宝鸡周礼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华文明
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傲世独立,强汉盛唐纵横辽阔,宋元科技独领风骚,中华民族可载入世界史册的发明、贡献不计其数。...[详细]
时间:2016-11-28 15:56
查看:663次标签:王婵中国精神中国梦中华文明
我们应该以“网络中国 繁荣世界”的格局,集思广益、增进共识、加强合作,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这其中,创新驱动、集思广益激发潜力,造福人类、增进共识凝聚全力,携手共建、加强合作形成合力。...[详细]
时间:2016-11-18 13:47
查看:501次标签:秦安乌镇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华文明网络空间
语言是一条有生命力的河流,时时处处,总有新的语汇和表达汇入,才保持了它旺盛的活力,赋予它对时代的刻画能力。正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新词,大多数时候可以秉持乐观、宽容的态度。...[详细]
时间:2016-11-17 09:45
查看:590次标签:史晓韵网络语言网络热词中华文明
开创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在世界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竞争中,在西方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的强势环境中,学人们需付出人一己十、人十己百的努力,既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又要艰苦奋斗、坚持不懈,才能攀登高峰。...[详细]
时间:2016-11-09 09:46
查看:783次标签:张立文中国哲学中华文明话语体系
“文明以止”并不是反对人类社会朝着更加“文明化”的方向发展,但它期望那种破坏自然、霸权扩张的西方式的“文明进程”或文明发展方式能够发生一种“文明转化”,从根本上转向“止于至善”的人道目标,止于人与人的友爱相处,止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止于有益于人类自身可持续地...[详细]
时间:2016-11-07 09:05
查看:8430次标签:林存光文明以止中华文明人文价值
我们党95年的奋斗历程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深厚文化滋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使我们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精神指引、价值支撑和道义准则。...[详细]
时间:2016-10-20 10:16
查看:1156次标签:李书吾民族复兴中华文明综合国力
简要地说,普通民众只要行为正确即可,意念也正确更好;即便意念不正确,只要不违法乱纪,也不作更高要求。党员干部则不但要行为正确,也要求意念正确。这是天人合一的要求,即仁德必须贯彻到所有行为中。...[详细]
时间:2016-10-11 09:11
查看:745次标签:谢遐龄天人合一中华文明天道人道
67年来,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集中表现为传统的统一国家成功地实现再造和新生,传统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延续和升华,传统的家国命运共同体获得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全新经济基础。...[详细]
时间:2016-09-30 09:13
查看:727次标签:姜义华中华文明现代转型建国67周年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还要继续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可以肯定,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进程中还将产生许多新问题、面临许多新挑战。我们仍然需要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继续走下去。...[详细]
时间:2016-09-30 08:59
查看:1294次标签:姜义华中华文明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详细]
时间:2016-09-20 14:20
查看:6666次
标签:习近平中华文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文化遗产